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趣”学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趣”学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古诗文对于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一生受用无穷。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古诗不再头疼,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体会到学习诗歌之趣。教师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古诗,做到寓教于乐。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方式方法 素质培养 生动课堂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韵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

一、读一读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同时,品味诗词的过程也应当是一种个体行为。因此,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只有读,才能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

因此,应当把课堂教学上成诗文朗读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感。古诗音韵和谐,平仄错落,琅琅上口,要读得爽口,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还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如读“满身雪白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极强的诗句,就可以配以能够表现诗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古诗是汉文化的精髓,其融合凝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意境,已形成了一种民族化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底蕴,在国人中广为传诵,绵绵不绝。古诗四声抑扬顿挫,连绵词回环响亮,叠音词声情并茂,对偶句节奏和谐等特点,表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韵味无穷,让人情有独钟、百读不厌。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声情并茂,方肯罢休。这样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于耳,愉悦于心,何乐而不为?

二、画一画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相通的。这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 意境美,等等。

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理解的诗境。

学习杜牧的《江南春》后,我就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的江南春景图,有水彩笔画的简笔画,有颜料画的国画,也有素描。一幅幅充满稚气与童真的画面上呈现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鸣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树,红绿相映。那依山傍水的村镇,酒幌子在风中飘动。还有些象征性的南朝各代修建的寺庙,这些亭台楼阁留在蒙蒙春雨之中。好一派美丽的江南春光啊! 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自己的画,我让学生讲解自己画的意思,给孩子们创造说的机会,引导、启发他们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古代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 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

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 ,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 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常常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三、唱一唱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诗与乐在艺术起源上有着悠久的同源关系。《诗经》就是当时社会上广为传唱的民歌,后经周王朝乐师按风雅颂三种音乐风格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统计编订的。《楚辞》的产生也与楚国民歌、巫歌有着密切关系。宋词元曲,更是“依声填词”,都是可以唱的。此外,格律诗虽不是专供演唱用的,但是由于汉字特有的四声特点,它靠音节的组合,富有乐感的节奏,高下抑扬的声调,构成极富音乐的诗章,也可配乐演唱。实际上,中国古代诗词,已配曲演唱的诗歌还有很多,如岳飞词《满江红》、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

教学时,我们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反复诵读,同时,应该帮助和鼓励学生将学习的诗词自己配上音乐演唱。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该曲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浮想联翩……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胸中禁不住勃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习古诗后,我又鼓励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换上《咏柳》诗唱一唱。有的学生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唱,有的同学用《娃哈哈》的曲调唱,有的同学用《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唱……

通过演唱,不仅唱出诗情画意,而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通过自己的音乐活动感染他人。

四、演一演

体会了诗的情感,也就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迫切需要再将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表演无疑是最好的形式之一。

《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上《游子吟》一课时,可在学生品词析句、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诗中所描绘的场面,在表演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为人物加上神态、动作、语言等,使表演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背一背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等精妙含蓄的词语永远值得学生去揣摩、体味。

而更多诗句则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激励人们乐观开朗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等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学生学习背诵这些诗句,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要重视背诵积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得滚瓜烂熟;引导学生变着花样背、听背、跟背、自背、领背、对背、齐背、倒背如流。

六、用一用

积累是为了运用。了解诗意,体会诗情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中的绝妙佳句。创设恰当的语境,合理地运用诗句,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

例如:

⑴啊!终于爬上山顶了!我站在山顶上,杜甫的( )实在是太妙了,向下望去,深深地为其壮美所感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⑵昨天中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时,我想起了老师给我讲的习题,豁然开朗,真是( ),于是迅速地解出了这道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⑶( ),春节就快要到了,我们更加思念远在外地的外公外婆。外公外婆,请让我们早日团聚吧!(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作为小学教师,让古诗教学的课堂生动起来,让小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背一背中轻松地领悟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005.

[3]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周汝昌.唐宋诗词鉴赏讲座?千秋一寸心[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