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氧化碳(CO)中毒的社区诊疗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氧化碳(CO)中毒的社区诊疗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代谢及中毒机制

正常人体内含有一定的CO贮存量,其来源有两方面,即内源产生及外源摄取。体内大部分C0存在于血中,与血红蛋白相结合;有10%~15%的C0存在于细胞外间隙内,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其他血红蛋白相结合:不足1%的CO溶解于体液中。当PaO2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体内CO的这种分布基本保持不变。

人体内CO浓度基本上能保持一定的水平,有赖于内源性CO生成与肺部清除、氧化生成CO2之间的平衡。但是,患有溶血性贫血者以及经微粒体酶诱导后,体内生成的CO增多,可使HbCO浓度达到5%。

当人体吸入CO后,CO很快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而弥散入血,并向体内分布。血中HbCO在平衡状态时的饱和度以及达到此饱和的速度与吸入气体中CO浓度有关,浓度越高,HbCO的饱和度也越高,达到此饱和度的时间就越短。所以,评估CO危害时,须重视时间因素。一般认为,CO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取决于空气中CO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血中HbCO的含量与空气中CO浓度呈正比关系,而中毒症状又与血中HbCO含最相关。

体内CO大部分经肺泡毛细血管膜清除,小部分(不足1%)氧化成CO2。影响CO摄取的各种因素同样也影响CO的清除。经肺清除必然受到HbCO浓度、肺泡通气量、肺弥散率、肺毛细血管内血PO2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已明确的CO中毒机理包括以下3点:①由于血中HbCO增加而致HbO2减少,从而造成低氧血症;②血中CO使Hb的氧离曲线左移,加重了已有的低氧血症:③溶解于血液中的CO直接造成细胞的呼吸障碍。

进入血液中的CO约90%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原卟啉IX的亚铁复合物发生紧密而可逆的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之失去携氧功能,CO因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故少量的CO即可与氧竞争,所形成的HbCO和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比例取决血液中CO和氧分压,而且CO接触浓度和时间又与HbCO水平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O与血红蛋白结合为HbCO后,其解离速度比HbO2慢3600倍。HbCO不仅本身无携带氧的功能,并阻碍HbO2释放氧,由于组织受到双重缺氧作用,最终导致低氧血症。因此常以监测血液中HbCO的浓度作为判断急性CO中毒严重程度的诊断指标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许多急性CO中毒患者血中HbCO降至正常时仍可昏迷,而给狗输入含HbCO达80%的血液,使狗的HbCO于输血后升高至57%~64%却未显示毒性,说明血中HbCO水平与CO中毒的临床表现并不平行。因此除HbCO的原因外,CO与O2竞争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对CO毒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故急性CO中毒可造成细胞性脑水肿,细胞间隙水肿、脑内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此外,缺氧可激活黄嘌呤氧化酶,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及花生四烯酸产物(血栓素、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造成组织损伤及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因此,急性CO中毒如不能及时纠正脑缺氧,可致恶性循环,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上不仅发生严重的脑功能障碍,还可发生颅内压增高与脑水肿,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

CO中毒可诱导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在亚急性CO中毒小鼠实验中发现亚急性CO中毒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在中毒后第1天可见凋亡细胞,高峰期约在5~7天,持续14天: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蛋白在中毒后大量表达,基本与凋亡细胞出现相符,时间稍提前,这可能是亚急性CO中毒致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另外,有人观察到CO中毒后,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下降,因此认为二者参与了CO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CO中毒经急救治疗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21天的“假愈期”,又出现“急性CO中毒神经后发症”或“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本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推测是由于脑缺氧和脑水肿继发的脑血循环障碍,导致微血栓形成或缺血性脑软化或广泛的脱髓鞘病变所致。有人认为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还有人认为与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除了CO的毒性作用外,体内通过血红蛋白加氧酶合成的CO,与一氧化氮(NO)一样,作为第二信使,能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环鸟苷酸的合成,促进下游信号传导。它可以被多种刺激因素诱导,具有扩张脑血管、参与脊髓和脑损伤的保护反应、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等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接触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属一般接触反应。

除表现为急性脑缺氧性疾病,脏器也可出现缺氧性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CO中毒神经精神后遗症,少数患者出现迟发性脑病。

中毒程度与吸入CO浓度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相关。一般人体血液中HbCO量在10%~20%以上时出现临床症状,在50%以上时出现昏迷。

中枢神经系统 ①脑缺氧的初期可引起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胸闷、心悸等症状。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后,这些症状可迅速消除,故可考虑为CO的接触反应,也有人认为这是轻度CO中毒的表现。②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及时移离中毒现场并经抢救后可逐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③脑缺氧的进一步后果是产生意识障碍,其程度与脑缺氧程度完全一致,因此是急性CO中毒诊断分级的可靠依据。脑缺氧既可呈中枢神经的抑制状态,也可呈中枢神经的兴奋现象;既可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又可有意识范围的狭窄或意识的异常。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有:意识模糊、嗜睡、混浊、朦胧、谵妄、昏迷(分为浅、中、重度)。

循环系统 大多表现为心慌气短、全身乏力、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出现苍白或休克。心脏听诊可有心音低弱、心率增快或有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常有不同程度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常伴有各种心肌酶升高。CO中毒还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并增加室颤发生率。

呼吸系统 由于缺氧,患者多表现为呼吸急促,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重症多有呼吸节律改变,如加

快、点头样、叹息样或潮式呼吸。常见肺水肿征象,如泡沫痰、双肺水泡音,X线示两肺阴影,肺功能检查异常。昏迷病人多有肺部感染征象,如两肺呼吸音低弱、痰鸣音或干湿性音、胸片示阴影,另有发热、周围白细胞升高等。

消化系统 轻度CO中毒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或大便失禁症状。大便失禁是括约肌收缩无力的结果。重度CO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常有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甚至出现呕血或黑便,与缺氧所致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有关。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脏损害GPT可升高,为轻度异常。

泌尿系统 小便失禁是CO中毒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重度患者偶尔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如少尿、无尿或多尿,少尿期甚至长达1个月左右。个别患者虽然没有急性肾衰,但是从整个病程来看有相对尿少一尿多-正常的变化规律。所有出现急性肾衰患者几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挤压伤或休克。部分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或潴留,查体可见膀胱区胀满。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非蛋白氮、尿素氮升高,肌酐、血钾升高,蛋白尿、血肌红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

听觉、前庭、眼听力下降或耳聋、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视力障碍。专科检查可见电测听曲线下降,前庭功能异常,眼底出血水肿等。

皮肤黏膜 呈丹毒样红斑,形态不一,边界清楚,略高出皮肤,斑块中可伴存水疱疹,若融合一起可形成大疱;口唇黏膜及面颊、胸部皮肤可呈樱桃红色,仅部分病人出现。

肢体 肌肉丰满的肢体及臀部红肿、胀痛、发硬,局部皮温改变(或热或凉),感觉和运动障碍,此即非外伤性挤压伤,或称筋膜间隙综合征;部分可出现挤压综合征,其机理目前认为昏迷病人自体压迫1小时以上即可使局部循环、代谢障碍而造成。

周围神经 部分病人因局部缺氧或中毒损害而致周围神经炎,且多为单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区麻木、疼痛、色素减退、水肿,甚至瘫痪等。

其他 CO中毒病人偶可伴发急性胰腺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等。极易误诊,通过临床观察和治疗反应,才能确诊。

病情分级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临床上通常将中毒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含量在10%~20%,此时出现头痛、头晕、颈部搏动感、乏力、眼花、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四肢无力、站立不稳、行动不便,甚至有短暂意识不清。如能尽快脱离中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就可消失。血液中5%HbCO足以造成视觉灵敏度下降和各种神经动作减少。但该浓度难以检测,待血HbCO上升至15%~20%,已能观测到行为和视力减少10%。②中度:血中COHb含量在30%~4096,伴有出汗、心率加快、步态、表情淡漠、嗜睡、有时躁动不安或出现昏迷,血压开始升高,然后下降。如果积极抢救l~2天可恢复正常,一股无并发症和后遗症。⑧重度:血中HbCO含量在50%以上,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颜面及唇呈樱桃红色。若吸入高浓度CO可在短时间(3~5分钟)内突然昏倒,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阵发性去大脑僵直、腹擘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脑电图慢波增多呈中度或高度异常时,常提示脑水肿存在。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人脑僵直发作,体温升高达39~40°C,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小脑扁桃体疝而导致呼吸抑制,严重威胁生命。重度中毒患者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迷惘、定向力丧失、部分患者神志恢复后可发现皮层功能障碍,如失用、失认、失写、失语、皮层盲或一过性失聪等。有的出现精神症状、偏瘫、癫痫大发作,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去大脑僵直,预后不良。

迟发性脑病

部分急性CO中毒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后,意识可恢复正常,但经过2~30天的假愈期后,又出现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称为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1984年全国CO中毒防治学术交流会和1987年全国职业性CO中毒标准讨论会上,曾将CO中毒脑损害的两种临床类型作了明确命名。由急性CO中毒延续下来的神经精神症状称之为CO中毒后遗症,而出现“假愈期”之后者称之“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当时认为,“迟发脑病”这一命名既可表明其病理与临床以脑病为特点,又能反映其症状是在“假愈期”之后。

迟发性脑病在CO中毒患者中的发病率,文献统计的结果差异很大,最低为2.5%,最高达70%。以下因素对于迟发性脑病发生具有重要影响。①年龄:迟发脑病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上,尤其是中老年患者。②高血压:CO中毒可以加重高血压所致的血管内膜损害,高血压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二者均可导致脑缺血缺氧性损害。③意识障碍:一般认为,昏迷程度越重,时间越长,越易发生本病。如果昏迷达4天以上,则有可能发生本病。无昏迷者也可发生本病。在有意识障碍合并挤压伤的患者,易发生本病。④其他:脑力劳动者,清醒后头晕持续存在。精神刺激等均可诱发本病。也有报道感冒、饮酒后易发牛本病。

应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如头部CT扫描、MRI以及EEG,如果发现器质性损害证据,则应高度怀疑发生迟发脑病的可能。

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病机理有三种假说。①血管因素学说:一些学者认为迟发的脑病变与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有关。因大脑白质的毛细血管数量仅为灰质的1/3,又是脑内的血液灌流量相对较少的区域,所以是缺氧损害的易感部位。苍白球位于大脑中动脉供应的边缘地带,当缺血缺氧时,此处易发生软化。继之,脑部小动脉管壁内皮细胞因缺氧而变性,形成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导致血栓形成和缺血出血。这种继发的血管病变所需时间,大体上与假愈期一致。②自由基学说:但此学说不能解释迟发脑病特异部位在大脑白质髓鞘。③免疫学说:假愈期与变态反应的潜伏期有相似性。

假愈期的定义 急性CO中毒意识恢复至神经精神症状再度出现之间,有一段类似好转甚至痊愈的时间段,称为假愈期,或“假性恢复”。在假愈期内,CO中毒患者病情似乎痊愈或好转,假愈期时间长短不一,最短1~3天,甚至几乎不易发现假愈期出现。多数患者在急性期后2~3周出现症状,有统计87%患者在1个月内出现症状。个别患者在急性CO中毒后3个月又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在假愈期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无任何影响。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叙述有全身乏力,

易疲劳,头晕,记忆力差,言语减少,缄默等酷似神经衰弱的症状。老年患者往往仅表现为恢复比较慢,不少患者是在病情恢复过程中,又出现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精神症状加重。病情严重者往往在初见恢复后又呈加重趋势。临床发现,即使是在假愈期那些所谓“正常”的患者,经过详细的检查,仍能发现一些隐匿的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如言语减少、淡漠、虚弱等。很多迟发脑病患者在假愈期,检杳EEG或头部CT、MRI仍可以发现有器质性脑损害证据。

症状与体征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复杂,经过假愈期以后,可以呈急性或亚急性的发病方式,多半急骤起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精神行为异常,尿便失禁,步态不稳和缄默症,最常见的体征是面具脸、眉间征、抓握反射。

迟发性脑病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神经衰弱症候群: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②精神症状:包括活动减少,反应迟钝,言语减少甚至缄默,冷漠,躯体活动减少,不会穿衣、穿鞋,不知饥饱,迷途,无目的乱走,对周围环境变化漠不关心,不知羞耻等行为异常,意志违拗、抗拒、可伴有人格改变。行为异常可以表现为兴奋性、胡言乱语、病态行为、思维不连贯,荒谬的虚构谈,以及忧郁状态、妄想、模仿言、欣快等。可有各种幻觉,烦躁不安,抑郁,木僵等,有的记忆力明显减退,注意力涣散,定向力障碍,失计算力,严重者可发生痴呆,即使本病其他症状完全恢复之后,仍有许多病人长期遗留一些认知障碍。③锥体外系的症状:出现静止性或意向性震颤,表情呆板,面具样面容,小碎步,四肢肌张力增高。部分患者表现为类似于舞蹈样症状,如四肢不自主的不规则、不重复、形式不定的动作,极少数还可表现为手足徐动症以及扭转痉挛。本病在步态异常表现中尤以后退步态最为常见,并呈特征性。根据临床神经学观察,典型的帕金森样综合征的表现并不多见,而且症状均有明显的波动性。往往在几天或几周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或肌紧张异常从一种表现方式变成另一种表现方式。神经学检查还可发现眉间征,抓握反射,腱反射亢进、不对称,可呈病理反射阳性等。局部神经系统症状:尿失禁是其特征性表现之一,少数病人可发现失语,偏瘫,单瘫,大脑损伤表现去大脑皮质综合征,癫痫,发音不清,失语,吞咽困难,偏盲,皮质性失明,失用,失写,惊厥或再度陷入昏迷。周围性神经损伤多在中毒后数天内出现,常见有单神经炎,表现为皮肤感觉缺失,四肢无力,腱反射低下,重者出现迟缓性瘫痪。

本病严重病人可以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可以有去皮层状态以及持续性植物状态。

绝大多数迟发脑病病人病情具有显著的自限性,其病程长短与患者年龄、脑损害程度以及病情轻重有关,最短1~2周即可几乎痊愈,多数需2~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Choi统计,75%者在一年内可以完全恢复。老年患者通常恢复比较慢,而且不完全。迟发脑病病人预后较好,许多病人甚至能够完全恢复,几乎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失,部分病人可以遗留轻度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等。即使是意识障碍或木僵状态时间较长的病人,包括植物生存状态病人,只要有良好的基础护理以及营养支持,仍能长期生存,甚至改善。死亡病例通常因并发症所致。

CO中毒的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①碳氧血红蛋白(HbC0)测定:a.加碱法:取血O.02 ml(或一滴血)加入3~4 ml蒸馏水中稀释后混合成淡红色。同时取正常血作对照。两个试管中同时各加入2滴10%NaOH,用拇指按住管口迅速混合立即记下时间,正常血立即变成草色,而含有10%或更多CO的血标本,需要约15、30、50、80s后(相当于10%、25%、50%、75%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才能变成草黄绿色;b.加福尔马林法:取患者血液0.5 ml,加福尔马林液1ml,呈桃红色凝块为阳性,正常血液为深褐色;C.加漂白粉法:取4%漂白粉3ml,加入患者血约2滴混匀,呈粉红色至深红色,正常血液的为草绿色或褐色;d.分光镜检查法:取患者血0.2m1,加蒸馏水10 m1,用分光镜检查,其吸收谱在579~564 nm、548~530nm处小于正常血液标本,并可见特殊吸收带;f.血红蛋白仪测定法:可精确检查到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②动脉血气分析:急性CO中毒的动脉血气分析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t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碱丢失(BE负值增大)。这是由于中毒后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组织无氧代谢增加,血液乳酸等酸性产物浓度增加,形成代谢性酸中毒。③血乳酸测定及乳酸/丙酮酸测定:因缺氧组织有氧氧化降低,无氧酵解增强,所产生的大量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④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D:血清中MBP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急性脱髓鞘的特异性生化指标,NSE是判断脑中神经元坏死的客观指标;两者可作出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的生化指标。⑤其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GPT)、磷酸肌酸激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脑组织CPK―B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羟丁酸脱氢酶(HBD)、肌钙蛋白1、血尿素氮、肌酐、淀粉酶等升高。有一部分病人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轻度增高,白细胞总数略有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很少增加。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红、白细胞及蛋白。

特殊检查 ①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多为ST―T改变,其他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完全或不完全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还可见异常u波、肺型p波、异常Q波、Q-T间期延长等。②脑电图(EEG):对判断病情的轻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报告CO中毒者EEG异常率94%,而迟发性脑病异常率达100%。迟发性脑病的轻度异常EEG表现为以低一中幅a波为主,混有10~100 uVθ波;中度异常EEG表现为20~180uVθ的节律,混有2~3Hz、100~220uVδ波;重度异常者EEG表现为广泛性波幅平坦[1]。凡EEG示广泛δ节律,则临床病情危重,预后差,死亡率高,高压氧治疗的疗程要长;以θ节律为主和慢波增多的患者预后较好;EEG为轻度异常和正常者预后极佳,EEG可作为筛查迟发性脑病的指标,但EEG不能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③头颅CT:改变具有特征性,无论是急性CO中毒还是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头颅CT异常非常相似,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后2周出现。主要表现为:出现病理性密度减低区,以双侧

皮质下白质最为多见,范围可波及额、顶、颞、枕叶和半卵圆中心,两侧苍白球类圆形低密度影亦较多见,重者可波及壳核。内囊密度亦可见降低。如病人被发现后马上行CT检查,中毒时间较短,CT征象可表现为脑肿胀,CT表现为基底池及三脑室受压,脑沟裂变浅、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等并提示临床医生通过碳氧血红蛋白测定确立诊断。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及白质对称性低密度最为常见,有人统计双侧苍白球低密度影出现率达75%,脑白质广泛低密度以脑室前后角多见,额项叶明显,为脑水肿所致,长期低密度则为脱髓鞘表现。部分病例伴有双侧苍白球低密度。脑白质局限低密度影则为脑梗死、软化灶,可发生于额、颢、顶、枕及半卵圆中心[2]。凡急性CO中毒患者脑CT正常,预后均佳,苍白球低密度影直径大于5cm及广泛白质密度减低者,预后不良。急性CO中毒或CO中毒迟发脑病的CT表现如不结合假愈期及临床转归很难区分。但迟发脑病后期脑室对称扩大不伴脑沟增宽,提示皮层下脑萎缩,其可逆性较高,临床预后较好。而无假愈期的重度CO中毒者,大脑白质病变不易恢复,常发展为大脑皮层萎缩,临床预后较差。④磁共振(MRI):MRI检查对重度CO中毒及迟发脑病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MRI典型表现为:a.侧脑室旁的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呈对称分布的点状、斑状或融合性病灶,TI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b.基底节缺血或坏死,多见于双侧苍白球,呈长Tl、长T2信号。大脑皮质改变主要表现为脑萎缩。MRI在诊断该病上具有较高价值,在显示脑白质和苍白球异常信号上优于CT,CT不易区分苍白球小的钙化与出血,所以MRI对苍白球出血性坏死的显示更具优势。MRI新技术如弥散张量成像(DTI)、MRS还可显示该病变的演化过程[3]。⑤大脑诱发电位:a.体感诱发电位(SEP)急性co中毒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与中长潜时(NM32、N60)延长有定量的相关关系。迟发脑病的痴呆严重程度也与中长潜时SEP的异常程度一致。SEP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及病情的恢复情况;b.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常用于重度CO中毒昏迷患者检查,显示为I波正常,III、V波潜伏期、I―III、IV―V间期延长,延长的程度与昏迷的深浅有一定的关系。若各波接近正常,常提示短时间内可清醒。c.视觉诱发电位(VEP)用于清醒患者。在重度CO中毒患VEP的检查中异常阳性率大于50%。主要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或双侧P100不对称。当P100峰潜时大于150 ms者,预后不良。VEP突然由正常变为异常或清醒后VEP持续异常,常提示有迟发脑病的出现。d.大脑诱发认知电位(P300)P300反映大脑整合过程的功能状态,对感觉性质进行分析判断的终结,可作为~种测定认识能力的辅助方法。重症CO中毒患者或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P300的潜伏期较正常延长,波幅较正常值低。当P300从不正常到逐渐恢复正常,提示预后较好。⑥其他:甲皱微循环检查、同位素扫描局部脑血流测定等。

CO中毒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CO的接触史,同一环境下同时发病,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重者皮肤黏膜樱桃红色,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需与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安眠药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性昏迷、脑炎、脑膜炎、脑外伤、自缢、肝性昏迷等鉴别。轻度一氧化碳中毒需与精神病、急性酒精中毒、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美尼尔综合征等鉴别。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需与CO中毒后遗症(该病无假愈期,病程中无假性恢复阶段。神经精神症状直接由CO中毒的急性期延续而来)、多梗塞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白质脑病等疾病相鉴别。HbCO中毒紧急处理

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扣、裤带,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的轻型病人,不经其他治疗,即可痊愈。患者本人如发现有CO中毒的迹象,应立即开门、开窗,如行动不便时,也可打破玻璃窗,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吸入氧气可加速COHb解离,增加CO的排出。吸入新鲜空气时,CO由COHb释放出半量约需4h,吸入纯氧时可缩短至30~40分钟,吸收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至20分钟。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毛细血管的氧容易向细胞内弥散,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呼吸停止时,应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或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危重病人可考虑血浆置换。

防治脑水肿 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24~48小时发展到高峰。脱水疗法很重要,可静脉应用地塞米松,时机宜早,剂量宜足。视病情给予地塞米松10~60 mg/d。还可用20%甘露醇250 m1,每6小时1次,甘露醇在15分钟内滴完,以保持利、脱水作用,待2~3天后颅压增高现象好转,可减量。应用甘露醇过程中可视病情,临时加用快速利尿剂,如呋噻米(速尿)20~4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应用脱水剂及利尿剂应监测血细胞比容和血压,血压低者慎用,并根据红细胞压积和出入量调整用药量。此外,还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以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老年心功能不全伴有肺水肿者不宜应用甘露醇,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宜选用速尿静推。如有频繁抽搐,目前首先用地西泮10~20 mg静注,抽搐停止后再静滴苯妥英钠O.5~1g,可在4~6小时内重复应用或鲁米那针0.1 g,im,q8h。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目前多主张在迅速改善机体缺氧,恢复细胞的氧化能力的同时,采取小剂量、多次使用碳酸氢钠的方法。一方面,加强供氧后,可加速体内多余的有机酸氧化过程;另一方面,多次小剂量(如3%~5%碳酸氢钠,每次30~50 m1,间断静滴)使用碱性液可避免出现上述人为地加重酸中毒的情况,将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酸中毒。其他治疗酸中毒如乳酸钠、氨丁三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血酸铵)可根据情况使用。

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多有脱水、血容量不足和末梢循环不良,已伴休克者更是如此。因此,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临床上,对于脑水肿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多采取脱水疗法与限

制入液量。既要有效地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又要保证有效的循环血量。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或代血浆补充血容量;可用丹参、川芎嗪、654-2等改善微循环。

治疗感染和控制高热 应作咽拭子、血、尿培养,选择广谱抗生素。高热能影响脑功能,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用冰帽、冰毯。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体温下降困难时,可用冬眠药物。

冬眠治疗 用冬眠合剂使患者逐渐进入睡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呼吸深慢,但规律平稳,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用的冬眠合剂组成及剂量有①冬眠1号:由氯丙嗪、异丙嗪和哌替啶各50 mg组成;②冬眠II号:由氯丙嗪和哌替啶各50 mg组成;⑧冬眠III号:由氯丙嗪和异丙嗪各50 mg组成。在患者应用冬眠合剂后,即可放置冰袋、冰帽或冰毯降温,如出现寒战、颤动、皮肤出现鸡皮样疙瘩,四肢肌张力增高,说明冬眠药物剂量不足,冬眠深度不够,应追加1/4~1/2剂量。如无反应,则继续降温,使体温降至34°C~36°C。

近来研究证明,冬眠疗法尤其是亚低温治疗有显著脑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①降低脑耗氧和糖代谢率,减慢能量代谢及腺苷酸池的降解,维持正常脑血流和脑细胞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②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改善缺血后低灌注及防止过度灌注损伤。③抑制颅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生成、释放,如自由基、乙酰胆碱、神经肽、一氧化氮、白三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增加神经元内泛素的合成,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④调节损伤后钙调蛋白激酶II和蛋白激酶C的活性,促进即早基因IEGs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变脑缺血区DNA与转录因子的结合活性,抑制核DNA裂解。

高压氧治疗 HbCO水平不能作为高压氧或常压氧的治疗指征,对中度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应行高压氧治疗有很大争议。Louise等综述了140余篇文献,总结出公认的急性CO中毒高压氧治疗的指征:神经系统表现(昏迷、惊厥、神志改变)、孕妇且HbCO>15%、意识丧失病史。高压氧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的指征有: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老人及婴幼儿、HbCO>25%~40%、神经心理测定异常者、吸入常压氧后症状未改善者。

Raphael等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对于那些中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来说,进行高压氧治疗和常压氧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性。

其他 ①抗凝:低分子肝素在AT―III的介导下,对FXa、FIIa和其他蛋白水解酶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促进酶一抗抑制物凝血酶一抗凝血酶(TAT)及(或)FXa-抗凝血酶(FXa―AT)的形-成:也可通过内皮细胞的介导作用,导致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素(t-PA)和依前列醇样物质的释放而作用于纤溶系统,而发挥抗凝血作用。据报道,低分子肝素还可以减少多种氧自由基生成和释放,从而减少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灌注。另外,低分子肝素因分子量小于3 000道尔顿,很少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实验监洲。②促进代谢及抗自由基: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拈抗剂,有阻断内腓肽(B―EP)的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逆转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解除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等症状,促进脑功能恢复,缩短昏迷时间。动物实验证实,纳络酮可减轻缺氧和复氧期间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与抗凝药物联合应用,具有抗凝、促醒,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作用,从而能明显缩短昏迷时间,减少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其他常用药物有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和人量维生素C、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胞二磷酰胆碱、钙离子阻滞剂(如尼膜的平、脑益嗪)、脑活素、爱维治、神经节苷酯、醒脑净、β-七叶皂苷等。③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血液回输疗法:又称血液光量子疗法,可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液黏稠度,并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血细胞和血浆经过磁化、光解、氧合,将发生磁光效应、光化学反应及氧合作用,原病态血液旋即转化为具综合性生物效应的治疗性血液。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取患者静脉血200ml,置于消毒密闭的容器中,经血液辐射治疗仪进行体外抗凝、紫外线照射、充氧15分钟后回输给患者,每周3次,6次为1疗程。④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低强度激光治疗可使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激活补体系统,并使循环免疫复合物下降。低强度激光治疗可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进而使原有的纤维蛋白水平下降,血液粘稠度降低。低强度激光治疗可使血液中的分子吸收高能量子后,使分子处于激发态;通过提高分子能级,可使中分子物质降解或聚合,最终降低了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含量,降低中分子物质作用(中分子物质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在体内的过度堆积,将导致脂肪、蛋白质和能量代谢障碍,阻碍生物膜的运送机能)。低强度激光照射可激活多种酶的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和糖代谢、线粒体呼吸链的重要酶类,还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纤针进入血管尽可能选用中等内径(4.0~6.0mm)的静脉,一般多选用正中或贵要静脉。激光强度递增范围为3.0~4.8 mW(进入人体激光强度为1.5~2.4 mW)。注意首次应3.0 mW、30分钟开始,之后根据病人耐受情况酌情增加照射剂量。每次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个疗程。⑤神经反射疗法(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将电极贴入患者两耳后乳突处,与治疗仪联接,调节治疗仪上参数,启动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一疗程5~10天。其机理是: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受电刺激后,会影响脑循环和脑血管自身调节机能,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及抑制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表达等,进而引起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⑥体外反搏疗法:体外反搏是利用止血带在心脏收缩期选择性地压迫四肢及臀部,短暂性阻断压迫部位的血流,从而有效地增加大脑、心脏、脊髓以及其他重要器官血流量的一种装置。⑦体外肺辅助循环疗法:体外肺辅助循环治疗重度CO中毒可作为一种尝试方法。李氏等于1996年曾报道体外肺辅助循环治疗重度CO中毒的体会,5例HbCO浓度均超过75%的患者,血97―60/82―30 mmHg,呼吸不规则,深浅不一,呼吸道分泌物多。因不能立即进入高压氧舱治疗,而采用体外肺辅助循环治疗(静脉一动脉轮流)。结果:血液中CO半衰期为15min,转流30―40min

后完全清醒;60min后HbCO在10%以下。全组患者无死亡及后遗症发生。他们认为,体外肺辅助循环技术可作为治疗重度CO中毒的另一途径,尤其对不能立即进入高压氧舱者。

防治并发症 昏迷期间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定时翻身以防发生褥疮和肺炎。治疗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心、肺、肾、肝功能及胃肠功能不全进行支持,注意营养,必要时鼻饲。急性c0中毒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后,应尽可能休息观察2周,以防神经系统和心脏后发症的发生。如有后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预防 冬季取暖季节,应宣传普及预防知识,防止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场所中,应加自然通风,防止输送管道和阀门漏气,有条件时,可用CO自动报警器。矿井放炮后,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须通风20分钟后方可进入工作。进入CO浓度较高的环境内,须戴供氧式防毒面具进行操作。对急性CO中毒治愈的患者,出院时应提醒家属继续注意观察患者2个月,如出现迟发脑病有关症状,应及时复查和处理。

参考文献

1 苏化庆,杨期明,廖远高,等,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66268

2 李建,一氧化碳中毒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6):6

3 刘影,李传福,郑金勇,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8)

4 李艳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1)

5 Olson KR.Seger D.Hyperbaric oxygen forcarbon monoxide poisonlng:doer it real―ly work.Ann Emerg Med,1995,25(4):535―537

6 Louise WK,Kristine A,Carbon moinoxidepoisoing,Emerg Med C1in N Am,2004,22(4):985―1018

7 Raphael j-c.Elkharrat D,Jars―Guinces-tre M-C et a1.Trial of normobaric and hyperbaric oxygen for acute carbonmonoxide intoxication.Lancet 1989;1:4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