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街村的新景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街村的新景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汶川县灾后重建中,映秀镇老街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门纳谏。用群众的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11月1日。映秀镇老街村,晴空万里。已近40岁的董成群在新修好的房子前笑得爽朗,即使屋内传出的高亢民歌也没能掩盖她的笑声。“这座房子比以前巴适得多,要不是村干部,我们恐怕还在山上住‘叉叉房’。”

老街村距离映秀镇政府7公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该村民房大部分严重受损或倒塌,156亩土地受损,其中70亩完全灭失,土地稀缺成为制约老街村灾后重建的首要因素。“修什么嘛?地都没有,搭个‘叉叉房’将就住着就是了。”去年10月,不愿意修房是群众普遍的意见,董成群便是其中之一。

“群众因为眼前的困难不愿意修房,难道我们村干部就眼睁睁看着。什么也不做?”最着急的是村委会的7名干部。问计于民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地就那么多,要全部安置完100多户,只能让大家来想办法。”开完大会开小会,再到村民家征求意见。并选举了11名村民代表,“如果老百姓有什么话不愿意对村干部说的,可以找这11名村民代表,我们村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这11个人的同意方能实施。”一个月后,建设方案出炉:统规自建和统规联建相结合,施工单位一律从外面请过来,房屋设计则出自县规划局推荐的几个专家之手。

可是即便这样,方案依然停留在纸上,无人愿意先尝试。“有什么办法,只好我们自己先建。”说起建房的经历,二组组长李友能和村支书曾强成为第一对“吃螃蟹”的人。两个月后,两套三室一厅的住房修好了,两人又有了惊人之举――把这两套房子以成本价转让给了两户农户。

“不用他操心建房,你说他愿不愿意人住嘛!”说到这里,李友能疲惫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得意”之色,此举让群众看到村干部为群众建房、为群众办事的诚意,大家纷纷开始修房子。今年4月,老街村新建住房138套基本完工,成为映秀镇一片废墟里的唯一亮色,从都汶路经过的每一辆车,都要对这个村子行“注目礼”。

6月份,有位领导提议,既然老街村是目前映秀镇建设最快的一个村子,为什么不作为示范村来打造?有了这句话,村子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便随之跟进:在风貌上,按照藏羌风格进行了统一打造,村内绿化率达到50%;村组主干道全部建成柏油路,入户路全部建成水泥路……

村子建得漂漂亮亮的,参观的人一日比一日多,旅游产业似乎是一条可行之道:抓住映秀镇创建AAAAA级景区的有利契机,结合茶马古道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几个村干部把想法和村民开会一说,虽然得到了不少的赞成票,可观望的人居多。

“找几个带头人先办农家乐。我家要是有足够的人手,我就自己先办了。”曾强说,这位年轻的村支书在地震中有7位家人遇难。其中还有心爱的妻子。没有了人手,一直带头尝试做各项事情的他遇到了瓶颈,只能动员其他人。曾办过简易农家乐的姚顺芳就是被动员的带头人之一。如今。姚顺芳200多平方米的楼房,已经预留了几间客房,打算开春购置床具等设施。

目前,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老街村已制订了清晰的发展目标,一个村美、民富、班子强的重建新村正在震中映秀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