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逆反心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较为重视的心理现象;形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还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因素。本文试图探寻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正确对其有效的疏导方法,以提高高校思想玫治教育的效果,帮助大学生消除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逆反心理;疏导方法

“逆反心理”一词,近几年来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呈逐渐流行的趋势,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

青年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量变的过程与质变的阶段,大学生心理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若是过高估计他们的积极的一面时,就会放松教育与引导;当过分强调其消极的一面时,则会一味谴责、压制,这都有可能产生逆反心态。逆反心理是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对大学生思想、思维、情感、意志、品德、个性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认真对待、仔细分析、耐心疏导这一突出的心理问题。

一、形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大学生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和某些特殊心理性格特征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已接近或达到成人的水平,但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则相对不足,遇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种反差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适与矛盾。同时大学生还存在情绪的反复变化和起伏不定的现象,自控能力较弱者就容易走向偏激,一旦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如学习负担重、考研、就业压力大、人际交往受挫等等,就会产生客观环境与主体需求不相符合的感觉,从而导致心理烦躁、不满甚至厌恶,进而表现出某些方面的逆反心理。

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也是人生最富变化激荡的时期,从心理发展来看,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上。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受每个人内部环境的不同影响,造成大学生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容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固执己见,走向极端。一些大学生往往自尊心、虚荣心很强,但却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大学生心理性格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未真正完全成熟,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期间,大学生心理成分充满着特殊的矛盾现象,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尤其反映在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身上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往往喜欢争强好胜,说话办事思想也与众不同,在态度上还较易偏执,喜欢用绝对的观点观察思考问题,喜欢否定别人的意见,独树一帜,对外界刺激常常有抗衡的倾向,这种好胜心理常常成为逆反心理的基础之一。

(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庸俗社会心理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良现象还普遍存在。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时期,在现代社会有时难免泥沙俱下,鱼目混杂。现实中存在各种消极现象,与理论相脱离甚至对立,在这种情况下,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度增大了。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生在校园内同样可以通过种种渠道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当他们感到现实生活中的有些问题和理论有出入时,就会在思想上产生极大的困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个人主义和拜金意识的泛滥,有些官员成了金钱的奴隶。他们为了追名逐利,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屡禁不止,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一些人则以偏概全,不能划纪国法与不正之风的界限,不能区别绝大多数干部奉公守法与极少数败类营私舞弊的本质差别,一概采取不信任态度。身处校园又相对单纯的青年大学生对此既常感到困惑和不解,又自知无能为力,这种不平衡也会导致一定的逆反倾向,对外部事物一概反对,甚至借助反常的过激言行来表达。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不当也是青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生活动机和意向呈多元性。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愿意享乐与奋斗交替存在。其次,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的价值观。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对个人、对社会十分注重效益的兑现。再次,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自由的人格。他们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世界,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喜欢现成的答案,十分珍惜自己的时间,强调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不信任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认为书上说的和现实脱节,没有实用价值,对于“两课”的重视和学习兴趣远远低于专业课。再加上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一味的唱高调,嘴上说一套,私下做的又是一套,所以学生对老师也不愿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感情疏远。在生活中则表现为以“唱反调”来与老师做对。凡是学校不允许、不提倡的事都去“大胆尝试”,而学校提倡鼓励的行为偏偏有意不为。

面对这些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原有的静态的、程式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已很难适应,产生了一种较强的惰性作用,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操作呆板,实施不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不乏“填鸭式”的灌输,形式主义的宣传,空洞的说教,居高临下的教育方法,无法使学生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相反只会引起受教育者强烈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长久发展下去还有可能导致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盾激化。因此,在日益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关注、研究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

二、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平等互动,增进教师与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消除戒备,赢得信任,使大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互动的,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形成的共同思考和交流过程。要达到这种交流,就要以参谋者、探索者、商量者的姿态,而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收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同时,平等互动还要求教育者尽量保持学者风度,注重研究色彩,体现学术争鸣的风格,这样才能增加对教育者的信任和依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具有情感和意志的,在施行教育时给予对象以尊重、关心、体贴等。教育者将感情外化在教育行为上,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心理上要和谐一致,感情上要交流融洽,互相尊重和信任,彼此心理沟通,产生思想共鸣。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尊重、信任、关怀学生,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深入学生之中,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感情是疏导的前提,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论理,而且更要系情,这样才能逐渐缩小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真情的引发下,使教育对象乐于接受教育者所讲的道理,自觉模仿教育者的行为,形成一个“情理交融”的思想政治教育气候,逆反心理也随之减少。

(二)正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不良风气,解开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国外的一些腐朽思想也腐蚀着人们的心灵。“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蔓延,污染了社会风气,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使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偷税、漏税、行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非法手段去占有公私财物,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谋取不义之财,过着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些社会的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一方面,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都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不可能长久的发展下去。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些风气和现象都会消失。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有差距,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差距就拒绝追求理想。同样,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其自身的多变性不可避免与现实中的某些地方有出入,但我们也不能由此就去否认真理。相反,正因为有差距,所以才更要讲政治、讲道德修养,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因为现在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我们才更要提倡,更要鼓励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这样才能挽救不良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不良风气,解开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否则,一味讲实际,追求实效,那只会让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事实表明,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人能够“出污泥而不染”,而有人则经不住诱惑,还未到“河边”就已经“湿鞋”。这说明,能不能拒腐防变,决定的因素在于内因,社会环境终究是外部条件。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把讲理想、有道德、守情操,树立崇高的精神气节,作为人生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要看到,校园的小环境既对广大大学生的成长很重要,对社会的大环境也有激励作用,如果我们的大学生道德情操高尚,就能影响和教育社会群众,就可以缩小社会上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之间的反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三)青年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双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自我品德与人格来触动与感化学生,真挚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有效转变

要认真研究学生个体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爱护其自尊心,满足其合理的需求,诱导其行为符合社会所倡导的文明要求,消除其逆反心理。针对青年大学生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严格要求与关怀体贴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正确的教育。要开拓多种途径,综合疏导。青年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相对复杂的原因,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置于社会之中,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同时要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的作用,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社会、自己与逆境,提高自我疏导逆反心理的决心和能力。改变学校、社会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好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尊、自强的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