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苍龙蜿蜒翠云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苍龙蜿蜒翠云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

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

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

――清・乔钵《翠云廊》(节选)

以广元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蜿蜒三百里,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这条绿色长廊就是著名的翠云廊。

翠云廊,是剑门古蜀道的主要路段。古蜀道是连接四川和中原的一条主要驿道,绵延千里,秦朝称驰道,元朝称驿道。古蜀道以汉中为界,以北称北栈,往南称南栈,南栈又分三条: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其中,金牛道又称“石牛道”,是由秦入蜀的最佳通道,古称“入蜀之正道”。翠云廊就是金牛古道最壮丽的一段。

清康熙三年(1664年),剑州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写道:“……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这段金牛古道的雅名。

其实在此之前,这条道还有一个气派的名字,叫做“皇柏大道”。那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这是第一次大规模植树。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时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就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据林业专家考证,翠云廊沿线胸径两米以上、树龄2000多年的古柏,应为秦朝所植。

历史上在翠云廊大规模植树重要的有这几次: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市)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植树。翠云廊胸径1.8米以上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

相传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这一期间的翠云廊又被后人称为“爱情大道”。

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北宋天圣三年(1025),宋仁宗诏令:“自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至利州(今广元),剑门关直入益州(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次大规模植树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广西人李璧任剑阁知州,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因而《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

古人为什么要植这么多古柏呢?首先是植树表道,起路标作用;二是以树计里,有里程碑的作用;三是保护道路,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四是便于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五是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据统计,剑门蜀道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344里的驿道两旁,其中剑阁境内有7886株。

“老柏参天合,人行翠幄中”,“翠云坠蹬道,尤爱柏参天”。漫步在翠云长廊中,踏着古老的石板蜀道,遥想秦关汉月,畅吟唐风宋韵,念天地之悠悠,感怀岁月之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