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习惯不正常则成陋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习惯不正常则成陋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很多陋习,都是从小养成的。比如家有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们就觉得应辛苦点,早上6点起床,准备好一切,吃完早餐,匆匆送孩子上学。每天,并无“闻鸡起舞”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夫妻俩一听见闹钟心里就烦,星期一就盼望着星期六早点到来,可以睡一个自然醒。但想到全国就读小学的学生家长都能忍受,为何我就不能?还不是为了孩子读书好吗?于是,摆出一副融入生活、主动积极的状态。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也高度重视,一人读书,全家紧张。一般是6人围着一人转,6人在陪读,不少陋习开始产生。

什么陋习呢?分数挂帅,分数决定论,一切按照升学排名、高考指挥捧转,谁的话都不听,只听老师的,只听班主任的;能有高分就行,能选名校就行,心中有了大方向,有陋习也放行,不少人的价值观就此形成!

于是,家有高分的孩子,脸上有光,全家走路“咚咚”响,全小区都能听到;家有低分的孩子,全家愁眉苦脸,心神不定,出门忘带钥匙,买菜忘拿钱包。家人一见面,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母亲早上6点开始批评小孩,晚上一直监督到10点半还在批评;家中有分数中等的小孩,全家充满期待,像飞机场迎接外宾的心情一样,希望孩子像那些尊敬的外宾那么出色,那么威武。所以,他们到处搜索有什么可以补脑的神药,到处看有什么可以帮孩子提高分数的名师,然后报名,到处活动就为了分数上蹿一点。

结果,高有高的难,要稳定很不容易。一放松别人就追上来了,高处不胜寒;中有中的难,中不溜秋没人看,就像拔河,放在中间的人一般是凑数的,可有可无,真烦;低有低的难,无脸见人,孩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以后选不了名校,读不了大学,只能读技校、中专,当一个蓝领。唉,一声长叹。

为了孩子读书好,能专心用心,父母苦煞了心。禁止他们过多接触外界,免得分心。控制他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接触,不能扰乱他们求学的心。所以,孩子就偷偷地上网,从小就有了网络文化熏陶。不少人相信网络,不相信现实,或者戴个耳机听听歌,知道一群歌星,歌星每到一地,就偷偷去追星。一看见心仪的歌星,跺脚、拥抱、飞吻,全情投入。遇到同学有苦、有不幸、有困难,冷眼相看,谁叫你是我的竞争对手,我才不管你。这些陋习,这些不良习气,屡见不鲜。

读了大学,再到社会工作,那些陋习一一显露。例如,书本外的东西一律不了解,生活的规矩十分浅薄,没有掌握标准;离开了父母、长辈的照顾,融入社会就十分困难,觉得一切都不习惯;从小被分数、被指令限制惯了,一旦相对有点自由,竟不会发挥,没有自我主张、主见,只懂跟着人家跑。人家说考公务员好就排队去考,人家说传销赚钱就去传销,没别的,就习惯于跟着走。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他们一手一脚参与了这些陋习的制造,他们很久之后才知道,孩子必须以德为先,分数是很虚幻的东西。中国的历史如按5000年文明看,有一大半以上的历史是不看分数的,不看名校的,不是照样写出灿烂的篇章吗?老子、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李时珍又是哪一名校的呢?名师、名校有时固然重要,但德和智哪一样为先呢?必须考虑。人们在反思,一出社会,为什么排前几名的学生,他们的成功率反而很低,排中间的学生可塑性、发展能力却很强,成功的事例特别多。

还有,蓝领有什么不好呢?去德国,你就知道蓝领的价值。再问:你愿意生活在一个每人分数都很高,学历也很高,但很自私、很自我的人群里,还是生活在一个正直、善良、朴实,但没什么高学历,这些人读书分数也不那么高的人群里呢?这道题可考出人的价值取向。不一定作出回答,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看便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