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意:善意与恶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两类人的生意, 占据了企业行为的很大部分。一类是供应商、客户;一类是员工。前者作为企业再生和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容易被认可,后者却把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说成生意伙伴,似乎大不“人本”,还相当庸俗。但理性地看,这是事实。
企业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与客户的生意,就得用同样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与员工的生意。期待与客户双赢,也必然会用同样的态度去经营员工。当企业做好了同一利润链上的这两类生意,也就获取了持续的增长潜力。
不过对于这两类生意,社会对交易双方的恶评总是多于善论:或欺诈、或失信、或损人利己、或拖欠工资、或窃取商业秘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解释,“西方的生意人是抱着‘禁欲’的态度从商的,而中国的生意人是为了‘’从商的”。信仰缺失是导致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实泱泱华夏礼仪之邦曾让诞生资本主义精神的欧洲倾慕不已,只不过我们手中攥着历史的票根,却再难回到过去。
当今,法制的力量、媒体的力量、舆论的力量对大环境的游戏规则有很好的监督作用,也就是只要惟利是图,过度,就会很受伤。所以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还在于如何营造小环境,做好与员工的生意。是企业塑造人才,还是人才塑造企业?企业家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立场,将决定企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员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承认是人才塑造企业,那么以人为本就是句空话。
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以人为本,没有人本就没有人和,人和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根本诉求。悟到人本的重要意义,也就学会了“一本万利”的生意经。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下这句话可作借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其中的民、社稷、君改成员工、公司、企业家,不要把它视作理性让度而是真情认同;不要让他停留在口中,而是变成为活生生的现实,那么以人为本才不是作戏。员工在加班时是天使,那他在领工资时绝不是魔鬼。员工除了像理性经纪人那般考量与企业“生意”的利润收成外,还有认同、文化、归宿等非经济需求。人本的文化也就是更多倾斜于员工非经济要求的文化。对企业来说,“宽容改革者,善待失败者,全面看待有争议者”就是很好的文化基因,是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要以人为本就不要把员工视作简单的劳动力。是血肉之躯就有欲望与克制,有善意与恶念。应考虑如何去满足与引导,如何去赞扬与抑制。中国人在斥责恶俗之徒时常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纵观历史,当不知荣耻大面积扩散到社会群体,则那个时代一定是动荡的、荒谬的。当全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普适而明确的价值坐标时,企业又如何能在公众(走进企业就是员工)是非不辨的大环境中独善其身?在这种背景下确立并宣导“八荣八耻”无疑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举,它包含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是黑白分明的价值标尺。一个企业要立企德,一个员工要有私德,它都为之提供了准绳。企德不立,何育私德,纲纪先立,万目自张。
在中国,社会用企业的体量、销售额来衡量它的治理水平,而员工则会用“对我怎么样”来判别企业的善恶。一个是数据判断,一个是价值判断。一个卓越的企业,必定是两个判断相辅相成的企业。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解决了温饱的企业,该走向何处,以及如何保有持续不断的扩大事业的动力,也就是该重新考虑做企业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企业的何去何从必然与企业家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把赚钱作为终极目的是对这个问题的误解。如何使得商业行为具有精神寄托,如何在心中充满“彼岸情结”,如何获取一份与利益无关的荣耀,如何在生意中扬善抑恶,这些都是当今企业家需要思考和修行的课题。
未来的合作很难想象还有单赢一说,和谐共赢必将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营造和谐就是创造价值,和谐就是竞争力,而且是令对手难以复制的核心能力。带着善意处理好与社会、政府、客户、员工及环境的关系;带着信念恪守商业秩序与规则,是企业需要把握与权衡的双重要务。特别是对待员工与客户的关系,他们既是企业内循外环的关键节点,又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对他们少一份诚意就多一份猜忌;少一份承诺就多一份隔阂。唯有唇齿相依,才会和而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