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数字化工业遗产博物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数字化工业遗产博物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联合会2003年在《下塔吉尔》中的定义,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英国是最早开始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国家。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蒸汽机、核电站,工矿地、农产品加工工厂、各种商业性建筑、工人的住房、工厂主的管理和办公建筑等都被涵盖进工业遗产的范畴。在国外老工业区改造成功的案例中,德国鲁尔(Ruhr)工业区一直被视为经典案例。它用10年的时间将一个落后、陈旧的老工业区改造成为一个工业遗产旅游(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胜地。在20世纪90年代,鲁尔区兴建了200余座工业遗产博物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利用旧产业建筑改造为馆舍的遗址性博物馆,例如,亨利钢铁厂(Henrichshuette)、措伦采煤厂(Zeche Zollern)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Zollverein)都是成功案例。

我国也一度形成了建立工业遗产博物馆的热潮。据统计,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不下五六十座。其中遇到的问题也非常多,比如陈列设计低级、管理落后等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因素⑥。虽然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意见,但是因为现实原因,很多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所以我们将眼光投向了新兴的概念——数字博物馆。

目前已经推上网络的博物馆总数达到三四百万之多。这些博物馆涉及各个方面,从科普知识、历史文化到艺术收藏,几乎涵盖了博物馆的方方面面。以世界上最成熟的数字科技博物馆——旧金山探索馆网站为例,每年有2万人次访问此网站,这个数字是每年造访探索馆人数的30倍。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了一份关于“新媒体与博物馆观众参与”的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了互联网对博物馆的巨大影响。81%的机构认为,网络和数字技术对藏品的宣传“非常重要”;78%的机构认为,数字技术对提高观众参与“非常重要”。这份报告证明,互联网在提升博物馆的社会融入度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增强博物馆传播效应的有力手段。

二、以“原真性”为基础的数字工业遗产博物馆

“原真性”(authenticity),是文化遗产一个核心属性。因此展示文化遗产,无论是有形(物质)还是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必须考虑其“原真性”的凸显。原真性包含原初的(original)、真实的(real)、可信的(trustworthy)这几层含义。文化遗产原初的真实状态应该得以保留并尽可能地展示。以“原真性”为基础的文化遗产展示,源自满足人们的深层次心理需求。人类总有探究事物原始真实性的好奇心,要亲眼看到、亲临其境,甚至还想亲自触摸,归结起来就是人类有一种要体验事物“原真性”的持久欲望。

博物馆一直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工业遗产,结合工业遗产及构筑物设立主体博物馆、展示馆、展示厅、纪念馆等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历史信息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博物馆是保护、保存、展现工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博物馆虽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物化的文化遗产,但是对于工业流程、工业场景等体现得就比较有限,并且投入高、资源占有量大都是限制工业遗产博物馆发展的因素。所以,我们将眼光投入了新兴的“数字博物馆”这一课题。

笔者认为,数字工业遗产博物馆从下面几个方面体现了以“原真性”为基础的保护和展示特点:

第一,对现有工业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保存原始的数据是“原真性”的基础。数字采集包括数码图片、影像、工业结构数据,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真实性和原始性,也为后面的展示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静态工业遗产的数字化展示。通过采集数据,可以对静态的建筑、工业结构通过3D建模、二维图片等方式向用户进行展示,展现已经消失或者损毁的工业遗存。

第三,对动态工业场景的数字化展示。工业遗产博物馆除了注重静态的保留工业实物、历史资料以外,更为注重的是真实再现工业时代的工业生产、人们的生活、时代精神与文化。这恰恰是体现工业遗产“原真性”的重要因素。日本已经运用运动捕捉技术对奥兹地区的活态文化遗产“狮子舞”进行了三维数字化保护。这证明数字化表现方式能够成功地保护和展现活态文化遗产。

第四,基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可在全世界任意一网的计算机上运行,不需要安装复杂的软件,不需要用户学习任何复杂的知识,可以说是能够跨越语言、文化、地域障碍的传播方式。

第五,多种信息交互方式的融合。除了视觉信息的传播外,数字博物馆还应该融合丰富的背景知识讲述、背景故事介绍、音乐效果等内容,甚至还应该提供游客之间的交流,“观众之间还可以通过创造网络链接实现讨论和彼此互动”。

基于数字博物馆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虽然数字博物馆在表现和陈列的手段上和传统博物馆不同,但是依然可以体现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三、数字与传统工业遗产博物馆的结合与应用

从目前发展成熟的数字博物馆来看,数字博物馆大多依托传统博物馆存在。例如依托卢浮宫博物馆,数字卢浮宫馆内数字化展示藏品多达16.5万余件,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数字博物馆之一。其他的纽约科技馆、日本民俗博物馆等也是如此。但也有例外,例如埃及政府投建的“永恒的埃及数字博物馆”,不依托于某一个实物博物馆,而是在互联网上展现了整个埃及五千年的文化艺术遗产。这说明数字博物馆可以依托传统博物馆而存在,成为其扩展和补充;也可以单独存在,成为展示某一文化遗产的独立手段。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情况和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笔者认为,现阶段的数字工业遗产博物馆还是应当与传统博物馆相互结合,原因如下:

1.游客对传统和数字博物馆均有需求。虽然越来越多的游客已经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得资讯,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但是更多的游客还是习惯见到实物和真实场景。所以,数字博物馆并不能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而最好是能够成为游客在旅游前后对旅游地查询的有效通道。

2.数字工业遗产博物馆独立传播的效应较小。除了“永恒的埃及”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旅游地品牌的数字博物馆外,很多在互联网上独立传播的数字博物馆影响力都比较小。例如美国很多个人的数字艺术博物馆都是基于比较小众的人群,这当然不符合我们希望扩大影响力的需求。所以,和传统博物馆共同发展是传播效应最大化的需求。

3.合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互通和共享。在传统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各数字博物馆馆藏的数据资源总量是非常可观的。实现各种资源的互联互通与有机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是当前数字博物馆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台湾的“Butterfly Digital Museum”、“LanyuDigital Museum”将精力集中在如何让用户透明地访问分布异构的博物馆资源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样的数据互通共享,既需要传统博物馆的大量藏品和资源支撑,也需要数字博物馆的技术和理念。

4.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对于地方政府,工业遗产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工业遗产而存在,还承担着发展旅游经济、城市规划建设、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责任,而这些问题都是数字博物馆无法解决的。所以,传统工业遗产博物馆还对城市发展有正向影响,不能够被数字博物馆取代。

结束语

工业化之后,每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倒闭和废弃的工业旧址、厂房、设备等是否应该当作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本来认识、保护和利用?如果希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又应该从何入手?怎样做到保护的同时尽量减少新问题的产生?数字工业遗产博物馆,所谓传统工业遗产博物馆的有益补充能否给工业遗产活化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讨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此,笔者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学术关注。

(作者系该系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