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密度、施氮量与播期对贵农玉008产量的互作效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密度、施氮量与播期对贵农玉008产量的互作效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种植密度、施氮量、播种期对贵农玉00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玉008产量的边际效应影响大小顺序为密度、施氮量、播期;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与施氮量、密度与播期、施氮量与播期。综合考虑,在生产上应注意密度与施氮量的合理组合,同时结合播期,才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关键词:玉米;贵农玉008;密度;施氮量;播期;产量;互作效应

中图分类号:S51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3-5692-03

随着贵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饲料的供应日趋紧张,玉米生产不容忽视。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的遵义,在贵州全省粮食生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种植密度、施氮量及播种时期均会影响玉米的生产效益[3-5],但大多是单项技术研究,综合技术研究较少[6]。本试验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7],研究了种植密度、施氮量、播期对贵农玉008产量的影响,寻求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期的合理组配,为贵农玉008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与地点

供试品种为贵农玉008。试验地点在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土质为黄壤,肥力中等,海拔约700 m。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5 ℃,年平均降雨量约1 000 mm。

1.2 主要栽培措施

2012年4月中旬播种。密度和施肥量按试验方案所设计的进行,其中氮肥30%作基肥,70%作追肥;磷肥、钾肥(均为112.5 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小区面积20 m2,每小区5行,行距为80 cm,其他措施按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1.3 试验设计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案。x1为种植密度(零水平54 000株/hm2、变化间距7 500株/hm2);x2为氮肥用量,以纯氮计算(零水平180 kg/hm2,变化间距75 kg/hm2);x3为播期(零水平4月5日,变化间距10 d)。田间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具体设计见表1。

1.4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收获时测量每个小区的产量。试验数据采用Excel、DPS 7.05软件[8]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回归方程的建立

为了检验回归方程的有效性,分别对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和拟合度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显著性检验极显著,说明玉米产量与所设因素(密度、施氮量、播期)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在试验点上与试验结果拟合得好,但不能保证在整个研究区域内部回归方程与实测值同样也拟合得好,即不能保证所取的回归模型是最好的。②为了检验回归方程在所研究区域内部的拟合情况进行拟合度的检验。拟合度检验表明失拟项不显著,回归方程对研究区域内部的拟合程度较好,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与实际生产情况拟合较好,除所设三因素外其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无失拟因素存在,能全面反映玉米产量与所设因素的关系,可以直接模拟仿真指导大田生产。

2.2 产量边际效应分析

在其他两个因素取零水平时,可作出密度、施氮量、播期对产量边际效应的影响图(图1)。从图1可以看出,密度对产量边际效应影响大于施氮量和播期,且随着三因素编码值的逐渐增加,其边际效应逐渐下降。说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其他两个因素要小一些。

将密度、施氮量、播期各个水平的编码值分别代入相应的互作效应方程中,得到密度与施氮量、密度与播期、施氮量与播期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图2、图3、图4)。曲面上各个坐标点的高度代表了不同组合条件下产量的情况,曲面越高,产量越高。曲面的最高点,即是相对应因素的最优组合。当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较大时,曲面的曲率较大,相反则曲面较为平坦。从图2、图3、图4可以看出,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与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密度与播期的互作效应>施氮量与播期的互作效应。因此,在生产上应充分利用密度与施氮量的互作效应,注意两者的合理组合,同时结合播期,以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三因素对产量边际效应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施氮量、播期,且随着三因素水平编码值的逐渐增加,其边际效应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通过互作效应分析,得到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与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密度与播期的互作效应、施氮量与播期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应注意密度与施氮量的合理组合,同时结合播期才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 义,张荣达,张丽君,等.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19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56-58.

[2] 赵 致,张荣达,吴盛黎,等.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5):465-468.

[3] 王晓梅,崔 坤,程 哲,等.玉米不同移栽时期对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J].玉米科学,2000,8(增刊):47-48.

[4] 杨国航,陈国平,王荣焕,等.不同氮肥和密度水平对京单28 产量效应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4):176-178.

[5] 张 宇,景希强,王延波,等.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0,18(2):77-80.

[6] 王宏庭,王 斌,赵萍萍,等.种植方式、密度、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5):104-107.

[7] 丁希泉.农业应用回归设计[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88-213.

[8]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7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