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受信者熟悉度在伴随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作用时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受信者熟悉度在伴随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作用时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该文对受信任者的熟悉度在伴随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作用时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情绪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存在显著作用;②伴随情绪和对信任目标的熟悉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③在陌生人条件下情绪条件对大学生的信任评价有显著的影响;④在熟悉的关系状态下情绪条件对信任评价影响不显著;⑤积极情绪条件下的信任判断要比在中性情绪条件下的信任判断要显著的高。

关键词 受信者熟悉伴随情绪 人际信任

1 引言

大学生个人生活范围比以往有了进一步扩大,除了接受学校和家庭的主导教育之外,还要接触并适应社会,进行社会交往并形成自己的社会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对人性的态度往往以人际信任程度表现出来。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人际信任量表及其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均低于理论水平,而差异则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大学生的社会信任度极低,表现在团队协作精神缺乏、人际交往中自我封闭、很难与他人沟通、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等。然而,个人如果缺乏起码的信任感,对一切事物都有所怀疑,做事难免就会谨慎过度,久而久之便很容易使自己陷入焦虑不安之中,形成心理亚健康,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对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就变得意义重大。

以往有关人际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无论是理论性还是实证性的,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情绪状态这个因素在信任判断中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很多重要的信任决策都是在丰富的情感背景中做出的。一方面,信任判断本身就是在丰富的情感背景中做出的;另外,进行信任判断之前已有的情绪,即伴随情绪(incidental emotion)总是会影响到个体的另一个不相关的决定或判断。同时,有研究发现对受信者的熟悉程度对其作信任判断时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探究对受信者的熟悉度在伴随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的作用。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完善人际交往模式、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工作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实验假设对受信任者的熟悉程度会影响伴随情绪和人际信任两者间的关系。实验目的之一,证明在陌生的的受信任者与熟悉的受信任者两种不同条件下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是不同的。第二,证明愤怒、感恩和中性的情绪状态会对人际信任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2.1被试

在陕西三所高校抽取181名在校生作为被试。总共有175名被试完成了在实验情境中的调查。其中男生73人、女生108人、平均年龄19岁(SD=1.10)。另外,有6个无效调查。实验中将被试随机的大概平均分派到12种情境中(每一种情境中被试的数量在14到17个之间)。每一次调查安排2到20个被试在同时进行。

2.2实验设计

本实验是一个2(熟悉度)×2(顺序)×3(情绪)的实验设计,根据设计将被试随机的分配到十二个状态中。本实验使用了两种熟悉度条件(陌生人、熟人)、三种不同的情绪条件(愤怒、感恩、中性)、两种顺序条件,一个顺序条件是情绪诱发前选择,即让被试在情绪诱发之前选择受信任者;另一个顺序条件是情绪诱发后选择,即让被试在完成情绪诱发之后选择受信任者。也就是让被试在不同伴随情绪状态下对不同熟悉程度的对象进行信任判断。这种处理可以使我们从伴随情绪对信任判断的影响中发现对受信者的熟悉程度的影响作用。

2.3实验材料

(1)内容为包括多个人物的生活场景照片,用多媒体呈现;(2)情绪诱发问卷:第一页中要求列出令被试愤怒或感恩的三到五件事,第二页要求被试对令他最愤怒或最感恩的一件事进行详细描述;(3)信任问卷,采用大学生态度信任量表,本量表改编自Johnson-George和Swap(1982)的特定人际信任量表,改编的主要目的是使问卷的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本研究所采用的信任量表包括10个项目,每项都采取7点评分,等级范围从1(完全同意)到7(完全不同意)。这些项目包括的问题,比如:指定的这个人有多大可能会兑现承诺,送给你他答应过的礼物;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会偿还从你这儿借走的100元钱。量表里的其它一些项目还测量了信任的意图,例如,被试会在多大程度上信任指定的受信任人,让他帮忙把一个重要的邮件拿去邮寄。这个信任量表的各项目之间是密切相关,该问卷的alpha=0.86。用于在调查的最后一个阶段收集人口统计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关于被试与受信任者之间关系的详细情况的调查表。

2.4实验过程

首先要求被试完成直接书写任务,以诱绪。本实验包括两个被试间的情绪条件,这个设计用来诱发愤怒和感恩两种情绪。在情绪诱发完成之后,用多媒体向被试呈现实验材料中提到的人物照片,要求被试在照片的人物中自己指定一位,随后要求被试将选定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受信任者。接下来,要求被试针对指定的受信任者完成信任问卷,也就是让被试在伴随情绪状态下完成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判断。

其次是进行启动操作,先让被试完成启动任务,就是回想一段他本人曾经感受到某种情绪(因某个人感到非常的愤怒或非常感激)的事件,以此完成情绪诱发。之后的操作跟直接书写任务中的一致,先呈现照片,再指定受信任者,最后完成信任问卷。在中性情绪条件下,要求被试详细描述刚刚离开的那个教室,细致到其他人都能根据描述完整的把它画出来,如此要求的目的在于保持在各种条件下的任务用时和性质是一致的。

在被试完成了以上调查之后,要求被试回答他们认为的这两项研究的意图是什么;并且询问他们是否认识照片中的人物。

2.5结果分析

首先检验顺序条件和人口统计变量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对信任判断均没有显著性的作用。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从顺序条件中分离出了数据。因为有3个陌生受信任者组的被试认识他的信任目标,因此我们在结论中没有采用他们的数据。

在方差分析中,用信任作为因变量,情绪状态和熟悉状态作为自变量,结果发现伴随情绪(F(2,163)=10.53,p﹤0.001)对信任目标的熟悉度(F(1,163)=99.61,p﹤0.001)的主要效应,发现伴随情绪和对信任目标的熟悉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F(2,163)=10.18,p﹤0.001)。因为情绪和信任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显著的,因此可以深入到两种熟悉程度条件下来分析数据,并分别检验每一种熟悉状态对情绪的影响力的作用。从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在陌生人关系状态下(F(2,82)=18.46,p﹤0.001)情绪条件对大学生的信任评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熟悉的关系状态下(F(2,87)=0.36,n.s.)情绪条件对信任评价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点支持了本实验最初的假设。本文在图1描述了各种条件下的信任分数的均值。尽管对熟悉的受信任者的高的平均信任分数可能会表现出天花板效应,但是对于愤怒和感恩的反应区分是基本一致的。

在陌生关系条件下,实验结果表现被试在愤怒状态下的信任判断比在感恩状态下(均数分别是4.43和5.76,t(55)=6.02,p﹤0.001)的信任判断及中性状态下(均数分别是4.43和5.05,t(54)=2.76,p﹤0.01)的信任判断要显著的低。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被试在感恩条件下表现出的信任判断要比在中性条件下(t(55)=3.26,p﹤0.01)表现出的的信任判断要显著的高。

3 结论

本实验在情绪条件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上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区分条件,当受信任者是陌生人,伴随的的愤怒会降低信任评价而伴随的的感恩会增加信任评价。然而,当受信任者是熟人,伴随的的情绪将不会对信任评价产生影响。这一发现也支持了本研究关于情绪状态作为信任关系的重要信息的界定。当相关的信息是有限的,个体在对一个陌生的人进行可信度判断时,结果可能取决于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然而,当相关信息不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平常的情境下对一个熟悉的受信任者进行可信任度的判断时,便不会取决于个体的情绪状态;取而代之,个体可能会采取原先形成的信任判断进行评价。尽管在本实验发现情绪对熟悉的受信任者的信任判断没有影响,但非常有可能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或在一种积极效价和消极效价混合的体验下,情绪也可能影响信任者对熟悉的受信任者的信任判断。

参考文献:

[1]井维华.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61-65

[2]郑信军.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问题调查[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63-66

[3]简佳等.人际信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02:122-125

[4]Jones G.R.& George J M,The experience and evolution of trust:Implications or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23, 531-546

作者简介:

白小薇(1978.3-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高职学院,心理学硕士,讲师,从事大学生情绪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