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追问中生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地基是建设高楼的关键,图形教学尤其如此。如果概念课能上好、上透,使概念在学生脑中真正内化,不但能突破教学难点,凸现教学重点,而且能对后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很重视起始课的概念教学,尝试从不同角度突破陈规。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发现通过追问更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传统“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总把三角形意义和三角形的特征进行割离,重点一般都放在三角形意义中“围成”两字的突破上,对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理解都认为简单易懂,没什么可教,因而小结意义后一语带过。今年执教本课,我尝试把“围成”的理解与特征分析相整合,通过追问形式进行教学,发现学生不但概念内化更透彻,而且后续教学得心应手,特别是三角形高的教学,不再存在难度。
1.在追问中沟通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看黑板上的三角形,你发现什么?
(学生不假思索就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其中三条边是三条线段)
师(追问):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三条线段应该有几个端点?为什么现在三条线段只有三个顶点?
(在追问之下,学生沉思了一会儿,发现每一条线段的端点分别与另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了,所以六个端点变成了三个,从而认识到三边要首尾相接)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不能用三条线段搭成一个三角形?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描述搭建过程,另一人根据同桌的描述用三根吸管搭一个三角形。
(学生同桌分工合作,随着语言描述用三根吸管、三枚图钉搭建了一个三角形,在描述和搭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首尾相连)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三个顶点形成过程的探讨,吸管、图钉的模拟操作使学生意识到三角形的构建条件,初步建构直观形象的三角形表象。】
师(继续追问):几条边才能组成一个角?为什么三角形只有三条边却能组成三个角?
(有了前面的思考和积累,学生进一步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首尾相接,每边公用两次,所以围成了三个内角)
【说明:这一环节通过角与边、顶点的关系探究,再次对三角形意义中的“围成”进行了解读。这样操作的优点是使学生脑海中三角形的各部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同时直观形象地建立了“围成”的影像,突破难点,凸现重点,三角形的形象更丰富和生动。】
2.在追问中构建三角形的意义。
师:请把你所认识的三角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这时有些学生说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组成,三条边要首尾连接;有的学生直接说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
师(追问):根据第二个同学的描述,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由于有了前面的认识,学生们很快认识到这样的描述既简洁,又蕴含了三角形的特征)
【说明:这一坏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仍然采用追问的形式,把三角形的意义提升到理论的层面上,通过分析思考、语言描述,进一步深化了意义的认识,自然生成三角形的意义。】
3.在追问中生成对应思想,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师(出示下图):你发现三角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找一找它们之间的对应部分。
(通过查找,使学生意识到点、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
师(追问):比比每条边的长短,仔细观察三个角的大小,你还发现什么?为什么长边所对的角较大,短边所对的角较小?
结合教具(活动角)操作,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对边长,对角也会变大的道理:三边要围成图形,角的叉开度会随着边的长短发生变化。
【说明:一般教学中,三角形意义和各部分关系在探究生成三角形意义后就基本完成,接着就是一系列练习进行巩固。在这里,我加入了以上环节,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方面继续沟通和深化顶点、边、角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变与不变的道理;另一方面通过点、边、角对应关系的研究,既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同时为后续三角形高的教学中难点(画三角形的高)的突破打好基础,花时不多,效果显著。】
从尝试教学的结果来看,整个课堂学生探究兴趣浓厚,在不断追问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对三角形各部分关系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在不断思考中三角形意义也水到渠成,对应关系十分清晰,为后面高的教学分散了难点。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