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洪涝灾害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洪涝灾害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水灾;卫生防疫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04-01

2012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水灾和城市内涝。进入八月,双台风“达维”和“苏拉”又先后登陆我国十余省份,引起面积很广的洪涝灾害。如何搞好水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受到专业人员的重视。

1 水灾过后首防传染病

水退后一周最易暴发传染病,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和虫媒类传染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肠道传染病比较常见的包括痢疾、感染性腹泻等;接触类传染病比较常见的是红眼病;虫媒类传染病较常见也比较危险的是乙型脑炎[1]。对于传染病的防控,首要任务是尽快清除各种垃圾、腐败食物及人们丢弃的霉变物品,消除蚊虫孳生地。对于城市受灾环境,要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以降低蚊虫密度。其次是教育居民和救援人员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三是防范接触性传染病,教育民众勤洗手,不要与人共用脸盆、毛巾等个人生活用具。

2 呼吸道感染不容忽视

呼吸道感染在灾后很常见,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流感等。灾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受灾群众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加之淋雨和频繁下水,容易受寒。另外,居住环境较差,救灾安置住所人员拥挤,空气不新鲜,也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首先,不要过度劳累,救灾时要注意防雨,不要长时间淋雨或在雨水中浸泡;夜间注意保暖。其次,应多宣传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勤洗手;保持室内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夏季天气较热,人出汗多,体内水分丢失快,要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另外,还要注意平衡饮食和营养,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3 水灾后的饮食饮水卫生

3.1 水源卫生 水灾后,污水、粪便、垃圾遍地,造成环境污染;排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容易污染水源;蚊蝇密度很快增大,再加上人和动物尸体腐烂,大量的病菌繁殖;受灾群众流动性增加,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常导致消化道传染病流行。肠道感染往往是灾后发生率最高的疾病[2]。

水灾时水源易受污染,污染的水源正是传染病流行的途径,所以要注意饮水安全。首先要注意不喝生水,饮用水一定要煮沸后才能饮用。如果家中的储水设备(如水池)已遭污染,一定要在彻底的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也可以购买矿泉水来饮用和烹调。此外,灾区要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消毒处理等工作。

3.2 食品卫生 为防止灾害期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不食用受灾水源浸泡后霉烂变质的粮食,对于自贮的已经霉变的粮食,可用清水或泥浆水漂浮法去除霉变粮食,然后反复用水搓洗,或者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取出晒干后再食用;加工前蔬菜水果要用非污染水源充分浸泡清洗,不食用被水淹死或死因不明、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鱼类、贝类等食品,不食用被水浸泡的来源不明的直接入口食品。新鲜的食品遭到水淹,为确保安全,最好丢弃,不要食用。家中若有一些罐头、利乐包等食品,要注意是否有破损、锈蚀、膨罐等现象,若有这些现象,必需将其丢弃,不要食用。有一些细菌或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并不会因为加热而失效,虽然加热已经将细菌杀死,但所分泌的毒素仍会人体造成危害。所以任何被怀疑已经被污染或有腐败现象的食物还是以丢弃为宜。

3.3 个人及厨房卫生 要切实执行处理食物前、饭前和便后洗手的原则。勤洗手,是杜绝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所有的餐具要在煮沸消毒后存放在安全卫生的位置,或用干净的箱子或塑料袋包好存放。在处理食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刀、砧板、容器、锅、盘的清洁与卫生,以防污染,必要时可以用沸水冲洗后使用。在夏天高温状态下,食物容易腐败,所以热食要尽早吃完,食物不宜在室温下过夜或存放太久,以免利于细菌之繁殖而产生毒素,此时即使再加热处理也会引起食物中毒。尽量不要在外面进食,在遇水淹后,因不确定外面的食物是否安全卫生,还是自行烹调为宜。若是必须在外进食,要选择有信誉的餐厅,同时只点熟食,不要吃凉拌菜、沙拉、生鱼片等易受污染的食物。

4 南方地区注意血吸虫病

在南方地区,血吸虫病常因洪涝而暴发。1991年,湖南、湖北两省遭受水灾,导致上万人感染了血吸虫病。安徽省贵池地区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遭遇特大洪灾,血吸虫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比灾前升高了1倍。1998年湖南省常德市遭遇洪水,大批中小学生和居民毫无防范地在坑内游泳洗澡,仅1个月内就导致71人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水灾造成钉螺大面积扩散,水灾发生时灾民常赤足在水里行走,皮肤也常出现伤口,接触疫水的机会增多,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5 水中作业小心钩体病

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钩体病主要流行于6~10月,其主要传播动物是野鼠和家猪。若这两种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就可通过排便使病菌污染田水或雨水、泥土。当人们接触这些污染水体后,水中的钩端螺旋体经人体黏膜或皮肤伤口进入体内,长则三周,短则三天便可引发钩体病。

凡洪水泛滥或暴雨10天后,若出现发烧或浑身无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确诊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加强营养。治疗钩体病可使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中的任何一种。轻型、中型病人首选庆大霉素或多西环素(强力霉素),重症病人首选青霉素。值得注意的是,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因此首剂抗菌药物注射后应加强监护数小时。

6 生活用品的消毒

洪灾过后,防治传染病蔓延是一项重要工作,而消毒正是防治传染病蔓延的最有力工具。灾区群众除了要做好食物与水源的消毒之外,生活用品与生活用水也是灾后消毒的重点。虽然灾区环境的消毒有多种方式,但煮沸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消毒手段。特别是被洪水浸泡过的生活用品(尤其是餐具),只有在充分煮沸消毒过后才可以再次使用。否则,这些生活用品有可能在洪水浸泡的过程中黏带某些细菌、真菌或其他污染源,从而造成使用者感染疾病,甚至导致传染病的扩散。在灾区用水消毒方面,除了饮用水需要煮沸消毒之外,生活用水也需要煮沸消毒才能放心使用。例如清洗瓜果蔬菜的用水,如果没有经过煮沸消毒就有可能把细菌、病毒等传染源带到食物上来,从而使食用者感染疾病[3]。

参考文献:

[1] 曹芳英,汤楚中,田海涛,等.水系灾害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救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7):643-645.

[2] 谢克锦.洪灾后卫生防疫的几点思考[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6):70-71.

[3] 吴月红.健康教育在洪水灾害时期的应用[J].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