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度犁耕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度犁耕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已近20年了,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每天在课堂上面对说不出话的听障学生感慨颇多。生理缺陷使他们很难全面、客观地接受外界信息,他们往往呈现出认知肤浅、思维粗放而心理敏感的特征,这直接影响了他们道德认知的发展和成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聋校德育课堂的实效,让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沉淀于他们的心灵,并内化于他们自觉的实践之中呢?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聋校思想品德课的文本,其所蕴含的道德价值是多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基础和具体的课堂情境,适时对文本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价值取向进行深度犁耕。这正如极品的宝石是借助于技师的千磨万琢才能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一样,文本所深藏的道德价值只有经过教师的发现和挖掘,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的道德情感走向厚重。

一、转身――从审美的愉悦到道义的担当

为了激发听障学生的兴趣,我会特别精心地准备课件,好让学生们的信息接收量在视觉接收上得到一定弥补。在《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一课的课堂上,当课件中许多精美的图片展现在眼前时,学生们不禁心潮澎湃,啧啧赞叹,都在为祖国有这样瑰丽的国宝而自豪。此时,我给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文物和名胜古迹呢?”教学自然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按说,到此为止,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价值和情感的发展我都已兼顾,课堂教学已完成了目标。然而,我仍感觉教学过程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潜意识中有一颗珍珠在文本之中熠熠发光,使我决心带领学生向文本的更深处漫游。我播放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画面上强盗肆意掠夺,无数奇珍异宝在火海中化为灰烬。教室里顿时沉寂下来,学生情绪由原先的自豪转为悲愤,学生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我提出“为什么近代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我们要为国家做什么”的问题时,学生们纷纷发言。从发言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也从个人的喜怒转化为民族的大悲,由民族的大悲转化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担当。可见,正是对文本的深度梨耕,对文本蕴含价值的又一次凝练、萃取,才能使本课教学获得更为厚重的内涵,才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上升到更高层次。

二、融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弋

理想是美丽的,但现实有时却很无奈:并非所有花开都能结果,所有努力都有回报,这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面对的问题。对于这些听障的孩子,他们踏入社会后将面对更加艰难的竞争。当岁月流逝、处境维艰时,对于理想,他们是选择放弃还是坚守?《自强不息》是一篇励志课文,讲述了残疾人洪仿毅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事业成功的历程。讲解后,我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学生甲:我一定要以他为榜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一定会挺住的。

师:有志气,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

学生乙:我也能像他一样努力,但是我不会成功的。因为我哥哥工作后,尽管他很努力,可是却只能拿到很少的钱,别人还嘲笑他。

一时间课堂沉寂下来,一部分同学认同地点点头,大家把目光一齐转向我,期待着我给出回答。这种生成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已无法回避。我必须努力消除深藏于他们心中的迷惘,也许这关乎他们的一生。

于是,我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大家:“他哥哥也曾是我的学生,我们一直保持联系。说真的,我心里很佩服他。尽管目前他的工作环境很差,收入也不高,也没有像洪仿毅那样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他有理想,并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去努力拼搏。对于一个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这就是在为社会作贡献,这就是自强不息的表现。也许他一辈子会默默无闻,但他的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我的心中他真的了不起,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一席话如徐徐清风,吹散了这些听障学生们心中的阴霾,大家的脸舒润开来。在生命的旅途中,一个人既需要仰望星空,还必须脚踏实地。这就是我试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人生哲学。

三、移情――从忽略亲情到感恩父母的升华

移情是感人之感、知人之感的过程。移情手段的恰当运用,会使学生既能分享他人的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发展学生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对帮助学生道德品质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讲述了于百忙之中回到家乡看望母亲,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感人故事。由于不少听障学生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他们已经把父母的这种关爱和体贴视为自然,很难体会到父母的拳拳爱子之心,更有学生稍不如意还会对父母大发脾气。由于课文与时代背景差距较大,学生难以理解为国工作不能尽孝的愧疚心情。如果仅仅从文本的表层解析,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于是,我决定对文本再次梨耕,深度挖掘,让学生触摸到文本内核中所蕴含的人类共有的亲情。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见到久别的儿子,的母亲为什么要把脏的裤子藏起来?

2.为什么说“就是为你洗上10条裤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

3.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你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情?

三个问题由表及里,渐次递进,由体察他人到移情自身。对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也是学生由理解见到母亲内疚的心理,移情到自己对父母关爱之情的审视,进而自省、内化,践行感恩的过程。

四、突围――由困惑到觉醒的飞跃

在教学《最可爱的人》那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战士保卫祖国的那种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我播放了《火烧》的电影视频。看完后,我动情地说:“在完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忍受了火烧的巨大痛苦,并毅然选择了死亡,掩护了大部队,使大部队在总攻的时刻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他离敌人那么远,并且四周都是草,他要逃生,敌人是不会发现的。”另一名同学跟着说:“这样做是不是太傻了?”“是啊,太不值得了。”

教室里立刻像炸开了锅,学生们的情绪激动,众说纷纭。学生的质疑是正常的,但此时的情绪里显然有一种与德育目标相悖的倾向。

面对意想不到的生成,怎么办?我理了理思绪,深情地说:“部队里有严格的纪律,每一个战士都必须遵守纪律,这是胜利的保证。也许只要滚到水沟里就能够自救,但是万一暴露了,将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忍受烈火的烧烤,正是为了战友的安全和保证部队最后万无一失地发起总攻。为了这个,他选择了死亡,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大家,也保证了部队最后的胜利。遵守纪律、舍生忘死,这正是崇高和伟大之处。”学生渐渐安静下来,他们表情凝重,为的崇高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刚才的争议而羞愧。

总之,教师对文本的深度梨耕,对追寻道德价值有重大意义:它使文本深层道德内涵得以展现,情感价值得以弘扬,文本形象得以丰赡;它使学生的认识从迷惘走向自觉,从粗浅走向深刻,凸显道德主旨;它让德育课堂由冲突、思辨走向融通、和谐,从而实现道德精神的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