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锁定板治疗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锁定板治疗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骨折患者采用锁定治疗的效果,为后期骨科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方法 对该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转子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将患者随机分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板治疗,而对照组中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则采用动力髋螺钉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疗效情况。结果 从两组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下床活动时间、关节恢复时间以及骨痂生成时间等)来看,观察组患者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锁定板治疗; 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术; 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082-02

临床数据调查结果发现,近年来骨科治疗中出现的转子间骨折患者一直呈现上升的不良趋势,主要患病主体为老年人[1],而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所以也加注了此病的发生情况。就现阶段来说对于转子间骨折所采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内固定治疗[2],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固定,更好的恢复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传统的手术治疗相对较多,但是其具体的治疗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要求。随着临床治疗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锁定板治疗,自其开展以来便收到了极好的反响,所以也受到了相关医师以及患者的认可和接受。为探讨锁定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情况,该研究对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进行研究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126例,是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其中包含男79例、女47例;患者的年龄在55~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5±3.37)岁;按照骨折类型[3]进行划分:Ⅰ型:13例、Ⅱ型:39例、Ⅲ型:33例、Ⅳ型:26例、Ⅴ型:15例;调查两组患者出现骨折的原因:交通车祸(27例)、跌倒伤(73例)、高处坠落损伤(2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个手术治疗组,两组个包含转子间骨折患者63例,其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性要求。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具体的手术治疗之前要进行常规性的检查以及基础操作:为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患者具体折块的位置,要进行CT检查;对患者进行全身心、肝、肺以及脑部功能情况检查;行常规行患肢皮肤牵引操作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术,具体操作方法包含:对患者行麻醉处理,患者的同上,从患者的髋外侧切口进入来进行股骨近端及大转子显露,进行患肢的牵引,在转子的顶点下方位置打入克氏针,以C臂下的透视满意为基础,然后依次进行测深、钻孔以及螺钉钢板的安装,并加压适当的枚尾钉进行固定。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锁定板治疗,具体的操作内容包含:观察组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患者的姿势为平卧位,取外侧切口并在患者的大转向下位置纵行切口处理,切口的长度大概在6.2~10.0 cm之间,在大转子外侧及小转子外侧的状态下行少剥离骨膜操作,以达到良好的保留粉碎骨折块周围软组织及骨膜状况。采用克氏针来达到手术治疗的临时固定效果,并选择长度相对合理的锁定钢板放置于患者的股骨大转子外侧位置,钢板的前端位置要与股骨前端位置保持相互对比的状态,锁定加压钢板有螺钉导向套筒,在套筒下使用钻头进行钻孔处理,并选择长度事宜的锁定螺钉固定、锁定以及骨折远端固定。采用C臂以及X线透视来进行手术后的复位和固定效果证实,在患者手术的切口位置置入硅胶引流管,最终进行逐层缝合关闭切口的相关处理操作。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为期1周内的抗生素应用,当患者的麻醉消退之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在手术后的适当时机(术后24 h)对患者进行功能辅助锻炼(坐起)。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以及骨痂生成时间等方面进行记录[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全面的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5]。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保证了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情况大多发生于老年性患者,对于其来说进行早期的牢固处理、早期锻炼活动以及控制疼痛是减少患者长期卧床所带来并发症的关键性因素[6]。对于出现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就能够得到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对于采取保守治疗无效的移位的小稳定性骨折患者则主张手术治疗。临床上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相对较多,例如DHS接骨板、DCS钢板、以及近端髓内钉等等,每一种手术方法都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例如在采取DHS(动力髋螺钉术式)、DCS以及角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螺钉松动、拔钉等不良情况,进而引发骨的折再一次移位导敛手术失败,而且还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手术创伤以及失血过多的问题,所以总有效率不高,从该组实验证明也可以看出,对照组采用的动力髋螺钉术式其最终的总有效率以及临床观察指标的恢复情况都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的锁定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具体总结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根据股骨近端独特的解剖学以及牛物学特点[7]进行综合设计的髓外固定系统,随着临床治疗工作的展开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了契机,从该组实验临床的总有效率即可证明。对于手术患者来说钢板的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患者骨折定位的稳定性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在进行置钉之前要先置入克氏针导针,在固定好后进行透视确定。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技巧性操作:术中钢板的位置处理,钢板的高度不能超过大转子;患者的骨折近端至少要采用3枚以上(4~6枚)的锁定螺钉来进行固定处理操作;对于附着于患者骨折块的骨膜、软组织以及相关关节囊位置要尽可能的保留;要做好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炼,但是要结合每一位患者自身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负重时间的选择。

4 结语

锁定板治疗转子间骨折效果的临床恢复效果以及手术的总有效率都得到了预期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身体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成日,王宝军,,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9):776-777.

[2] 王鹏建,丁宇,阮狄克.不稳定股骨转子问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原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391-392.

[3] 邢叔星,赵玉峰,刘东北,等.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7,22(3):290-291.

[4] 魏志海,宋力轶,唐颂军.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466-467.

[5] 陈歌海,林丈慧.三种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5):1829-1830.

[6] 刘志彬,黄玉良,武明鑫,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8(22):33-35.

[7] 熊健斌,孙宏志,彭伟秋,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11,33(2):192-194.

(收稿日期: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