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内陆地区外汇市场信用环境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内陆地区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外汇市场环境。如果信用环境得不到优化,势必影响内陆地区涉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结合临汾市辖区的具体情况,就如何优化内陆地区外汇市场环境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492(2006)06-0059-03
一、优化内陆地区外汇市场信用环境的意义
首先,优化外汇市场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外汇风险。由于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轨时期,外汇指定银行不良外汇贷款的形成以及企业违约的因素比较复杂。除地方政府不适当行政干预、一些企业以恶意破产逃避还债等因素外,还有信用资料的收集和共享不足,银行在通过借款人的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出合理评估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及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完善,导致风险控制薄弱,外汇资金利用率不高。从总量上看,自2003年实行外汇贷款政策改革以来,辖区没有1笔新增外汇贷款业务;从分布情况看,各外汇指定银行外汇贷款业务发展不平衡。辖区6家外汇指定银行目前只有工行和中行2家办理此项业务;从质量上看,不良贷款占比较高。在中行开户的3家企业外汇贷款112万美元,均为不良贷款,自2004年77万美元不良贷款剥离后,尚有36万美元的不良贷款无法化解,占辖区外汇贷款额的26%;从资金利用上看,外汇闲置资金较多,外汇资金利用率不高。目前在1844万美元的外汇存款中,外汇贷款包括短期贸易融资在内共196万美元,存贷比只有11%。
其次,优化外汇市场的信用环境有利于外汇资金合理流动。在开放型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资金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更多地取决于该地区信用环境。如果一个地区具有透明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状况良好,银企关系融洽,中介机构健全,金融债权能得到切实保护,那么,这个地区就能很好地营造出“资金洼池”,就会吸引外资,涉外经济就可以较快发展。反之,一个地区如果社会信用环境差,信贷资金缺乏安全保障,是“金融高风险区”,银行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信贷资金损失率高、流动性差,那么,这个地区不仅吸引不到外资,而且会引起资金外逃。经验表明,一个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会给当地涉外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和融资便利;反之,一个不良的信用环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会大大降低区域资金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最终会损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临汾市外资使用情况看,现有外商投资企业40家,其中合资企业25家,合作企业11家,独资企业4家,注册资金199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14万美元,资金到位率仅为25%。资金到位率之所以偏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县域外汇信用环境不太理想。
最后,优化外汇市场的信用环境有利于提高外汇业服务质量。从辖区外汇指定银行外汇业务经营情况看,一是创新力度小,产品单一。目前辖区各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汇业务还处在初级阶段,衍生业务尚属空白,业务种类少、业务量小且业务集中;二是服务手段单一,水平有限。各外汇指定银行目前只是单纯办理外币的收与支,没有上升到代客理财的高度,这势必使银行失去更多的客户,失去更多经营的机会,从而影响到银行的效益。可见,优化外汇信用环境,提高银行服务质量,是争取更多客户的有效途径。
二、优化外汇市场信用环境的设想
建设良好的外汇市场的信用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发动全社会的整体力量,包括政府、银行、企业、监管部门的大力协作和相互支持。笔者把政府以及政府行政行为看作第一环节,企业经营看作第二环节,外汇指定银行服务看作第三环节,外汇局监管看作第四环节,这四个环节有机协调运作,才能优化外汇市场信用环境。
第一环节: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地方政府应主要做好几项工作: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政府要加强信用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使诚信成为每个公民、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的基本准则和理念。二要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法律环境对信用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如破产法的健全和执行程度对外汇业务的发展影响重大。如果政府部门能严格执行破产法,那么贷款人就能够运用法律手段,制约借款人假破产真逃债的行为。三要加快建立改善信用环境的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用环境的评价体系,把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的评价纳入政府各级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为辖区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政府应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与信用环境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发展,严格行业准入和行业监管,形成良好的中介行业道德,提高中介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要由政府牵头,工商、税务、海关、商务、银行、企业共同参与实现信息共享。六要转变观念。要把支持外汇业务的发展作为地方扩大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要尽快从对量的追求转为对质的考核,对投资、外债项目要在立项、审批等环节严格把关、严格审查,注重引进有利于当地开放型经济长远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实现外向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引资过程中,政府要引导而不是干预外汇资金投向,使外汇资金投放既符合国家政策,又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七是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水平。要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以深化企业改革为主线,构建适合地方特色的地方经济支柱,使其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金融增长点。要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加快推进农业经济转型。
第二环节:企业应诚信经营。从外汇业务运营情况看,当前企业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出口收汇逾期不核销,国际收支不按时申报,外商投资企业不办理外汇登记、年检,假引资真逃汇等。因此,优化外汇市场信用环境,一是要加快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关系,切实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使其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二是要增强企业信用观念。由于涉汇企业多与外商合作,信用对其来说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其增强信用意识,建立包括产品质量、产品销售、会计和财务预决算、融资、收益分配、完税等在内的各项信用制度;三是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真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成为诚实守信企业。
第三环节:外汇指定银行应合规经营。目前外汇局已逐步将日常合规性、真实性审核操作交由银行进行,充分发挥银行掌握的大量涉外经济主体信息的作用,解决外汇监管中信息不对称矛盾。外汇指定银行身肩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外汇业务的审核者,另一方面是外汇业务的办理者。这就要求银行自身应具有良好的信用行为,积极创新外汇业务新品种和服务方式,根据企业资信状况和风险大小,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首先要自律讲信用,只有诚信治理银行,其业务才有可能很好地发展;其次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竞争档次,争取有质量的发展;最后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彻底转变经营模式,逐步摆脱原来以存贷为主的粗放经营模式,要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与回报管理能力。
第四环节: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一要整合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外汇监管数据库。以现有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进出口核报系统、个人购汇管理信息系统、外债登记系统、外汇检查信息管理系统和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系统等各种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直接产生外汇局所需要的监测数据,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金融机构、涉汇企业和个人违规主体的数据库和外汇信用档案。根据涉汇主体不同的信誉程度,实行分类监管的政策。二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外汇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相互沟通渠道不畅,监管资源浪费。为此,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外汇监管领域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各部门根据各自监管需要,开发设计适用于本部门的非现场监管系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满足各自的管理需要。三要建立外汇信用风险控制系统。要对外汇信用风险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跟踪监督。建立涉汇主体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的初步设想是:(1)对外汇指定银行实行分类监管。根据各外汇指定银行近几年的外汇业务经营状况和其他监管部门的相关信息,结合非现场和现场检查情况,将各外汇指定银行划分A、B、C、D四类,定期将分类结果向各家银行公布,并根据最新的监管信息及时调整分类结果。对于合规性等级较好的银行,可将其划为A类和B类,在市场准入、业务授权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合规性较差的银行,可将其划为C类和D类,将其作为重点检查和监管对象,并视情况进行从严处罚,跟踪监管。(2)对企业主要是涉外企业实行评级管理。以出口收汇率为考核依据,对全市出口企业进行评级,确定“出口收汇荣誉企业”和“出口收汇风险企业”,对其实行区别监管政策。根据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有关规定,对进口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将信誉好、进口付汇核销情况良好的企业列入“进口付汇名录企业”管理。(3)对个人实行记录信用档案管理。将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外汇外汇管理规定的有关当事人进行整理登记,建立个人信用档案。(4)结合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建立“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等信用记录。四要加大外汇宣传力度。做好外汇知识普及工作,使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和使用信用产品,在使用外汇信用产品的过程中增强遵守外汇法规的自觉性。五要加大外汇查处力度,打击违反外汇管理行为。坚决惩治各种外汇违规违法行为,促进涉汇主体合法守信经营。六要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手段,督促各外汇指定银行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既要坚持原则,把好外汇流出、流入关,善于识别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维护外汇政策的严肃性,又要从服务地方经济角度出发,灵活处理问题,为社会公众创造更好的外汇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