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齐鹏 虚幻背后的真实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齐鹏 虚幻背后的真实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齐鹏交谈让人很放松,感觉不到有些艺术家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压迫感,甚至让人误以为在跟一个女生谈论艺术之外的东西。

这样的放松同样是齐鹏的油画作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明快的色彩谈不上缤纷绚丽,但足以带来股温馨和暖意;虚化的图式点染其问,尽显女性艺术家的柔美气质。而画面的似是而非正是齐鹏绘画的独特语言,在她的绘画世界,没有沉重的宏大叙事和使命感,她只是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捕捉真实生活的点滴,用一种抽象变形的方式赋之于画布,引领观众打开想象和感受的界沿。不过,这样的轻松同样无法遮蔽齐鹏绘画语言的深刻,抽象、虚化的背后正是她还原当代艺术语言于东方情境的探索。

于是,真实与虚幻交织,一个女性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世界在人们面前展现。

抽象的语言更有利于情绪表达

Q:您是一位利用照片进行创作的画家,具体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

A:我想这和科技的发展是有关系的,我很认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种说法。以前我们画画的时候,会拿着速写本去街头画一些草图,有时候去画一些色彩小稿的时候,会背着水粉盒子、小桶之类的,非常不方便。在相机普及了之后,就不用再拿着这些原始工具去现场了,当然,目的不一样,手段也不一样。学生在造型基本功训练的时候,去现场画画是很好的方式,但是作为艺术创作的辅助手段,为了收集素材或者捕捉某些瞬间的情绪,用相机确实很方便。所以我平时会随身带着相机,去一些地方的时候,会以一种放松的状态随意地拍摄。之后挑选的时候,我首先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场景,找到自己有感觉的就可以开始画了,过一段时间我又会翻以前剩下的东西,经过一番沉淀之后,也能找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其实这种方式很随意,就是跟着感觉走。

Q:您的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画面感,图像都很模糊,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绘画语言呢?

A:绘画语言比较注重愿创性,我当时找到这种语言时觉得很独特,别人没有。而且模糊、虚幻的感觉也能传达一种情绪,这是我自己的情绪,但对于看画的^来讲,他处于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之下,也能找到他自己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绘画要传达某种很清楚的意思,但观众的解读可以是多向的。尤其是当代艺术,很多人感觉看不懂,这可能是相对于古典或写实的作品。而当代艺术传达了一种个体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家作为社会的个体,不是孤立、封闭的,那作品也会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信息。当代艺术包含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密切的关系,在与观众的互动方面有着更太的空间。我个人觉得,相对于图解式的画面,这种似是而非的艺术语言似乎能传达多种感受。我试图通过作品传达出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不同的人看我的作品能找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Q:这种绘画语言的形成经历怎样的过程?是否有改变?

A:再载是在07年找到了自己的面貌,之前有过很多种尝试,但是―直不满意。后来我也参与策划过一些展监,包括艺术史理论的学习,希望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寻找某种原创的东西。做展览时可以看到大量的作品,这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而理论的学习确实提高了我的认识层面,因此在艺术的认知度上有了判别能力,这对一个画家很重要。我是在这样多看和多学习的基础之上,再回到技术层面上的。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创作,首先是观念上有,具体的绘画媒介只是传达这些观念的具体手段。我之前画过几年,艺后就停下来了,就是因为在创作长路上还不清晰。直到07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这种独特的话言,就画了一批画,就这样开始了。

从07年到08年的一年多时间,画的基本上是比较虚幻的作品,今年开始创作色块、硬边类型的作品,蹑之前有些不一样了,现在的作品颜色更鲜亮、更加主题化了。比如我现在在上海美术馆的展览叫《色空》,我最初的想法是色彩的空间,用色彩来展示生存的空间,来传达出比较人性化的氛围或者情绪。另外,佛教也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说法,色是指客观世界,空是指主观世界,佛家认为主观即是客观、客观即是主观,这种思辨跟我绘画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

Q:对色彩的偏爱以及对图像的虚化处理,是否可以说,您在创作中对形式的追求要大于内容方面呢?

A: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的,从般意义上讲,我的作品是偏形式的,我在形式方面做了更多的努力。相对于那些具象化或者有明确场景的作品,我更加偏重于形式。现在是一个图像的世界,通过图像来获取信息以乎更便捷。我想偏重抽象的绘画语言更有利于情绪的传达。这种感觉就像听首外文歌,可能没有听懂内容,但会把精力集中在旋律方面,这种旋律能够让人感受到某种情绪。

Q:您的主要创作理念是什么?想要通过绘画表达什么样的观念?

A:我现在的画还是偏抽象一点,可以提炼出比较简练的艺术语言。我觉得东方和西方的传统和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像西方五六十年代的纽约画派,对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的抽象艺术影响很大。中国油画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应该在形式探索方面跟自己的文化结合起来,既现代又非西方,形成东方人自己的语言。当然,这是个很大话题,而我在做的这种形式的探索,希望能够传达出东方人既现代又有中国传统的当代艺术语言――我在做这样一种努力和尝试,也是往抽象方面发展的意图。我觉得艺术家从文化角度对艺术语言的探索,也是有价值的。

绘画世界让我更舒服

Q:您在创作的时候,朦胧的画面背后是否有明确的指向?

A:有啊,比如我画的是一棵树,大家会想成不同的东西,这也很有意思。朦胧的色彩是我绘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现在这些硬边、色块的作品等于把颜色进一步强化了。有人看我的色彩觉得很纯,其实我用的颜色都是几种调在一起,画面上每块颜色都包含了其他颜色的成分,而且大多是用灰颜色调出来的,这会产生一种厚重感。在调颜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类似气场的感觉。当每一块颜色画到画布上时,也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类似太极的那种感觉的东西,稳稳地在画面上展开。

Q:这些图像都取材于相机捕捉的画面,又以虚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否是一种对现实世界不信任感的体现?

A:你的这个理解很有意思。其实要谈现实,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所以我信任现实与否,同作品的虚化或者果用硬边这种现实的手法,其中的关系太复杂了,有一点我是很清楚的,在我作品中的核心是对人的情绪的传达。我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敏锐的感受,我要把从生活中获得的情感、经历、情绪传达出来。虚幻作为抽象的手段,我觉得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Q: 绘画世界与现实世界,您更喜欢哪个?

A:我的画传达的就是现实世界,我在现实世界中会有烦恼、焦虑或者不好的情绪,但是在画画的时候,所有这些都忘掉了。我在创作过程中是一种完全放松、平静、很享受的状态。但是现实世界的烦恼会让我更加珍惜绘画世界的愉悦,而绘画世界的愉悦又来自于现实世界。我想,应该是两个都喜欢吧。

我的画就是我的生活

Q:您在博士毕业之后选择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工作,为什么没有做一个职业画家?

A:一方面,当职业画家面临生存的问题,我不想把艺术创作跟生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样会很痛苦。我现在这样可以自由地创作,不用受控于别人。另外,这份工作也是我热爱的,跟我的专业关系也很密切。我想一个艺术家的状态很重要,如果状态很紧,也无法去感动别人。现在我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能利用其他时间画画,把这两方面协调好就很好了。

Q:您的作品给人一种很温馨、放松的感觉,这跟您的性格或者性别有什么样的关系?

A:性格是方面,跟性别也有关系。其实现在的批评家对女性画家也有一种模式化的认识,认为女画家只关注生活的细节,但我觉得只要把个体生存的情绪传达出来,给别人一种美好的感受,这就很好了。

Q:您的个人情感、个人感受在绘画中占了多大的比重?

A:我觉得能占百分之八九十,我画的内容就是我的生活。比如我画过一系列都市景观,都是我自己或者和别人去过的些地方,还有画的一些花卉,也都是亲密的人和朋友送的鲜花,所以绘画中会有自己很丰富的情感。

Q:身为一名女性画家,您读书时候的硕士和博士论文都跟女性主义艺术理论有关,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您的创作有没有影响?您的绘画又是如何体现女性主义特征的?

A:有影响。我的女性意识确实是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研究得到了深入的了解。在艺术史上,男性对女性身体的描绘有一套成熟的语言,但是女性对自身的描绘却没有成熟,要不就很极端。当然,我觉得某个阶段需要一些偏激的东西,可以引发人们的深思,但是很难成为主流或者被大家所接受。所以女性艺术家几乎很少能够展现女性身体的美,这就涉及到了性取向的问题,性取向其实是发展的,但女性的性取向已经被定位了。我想的是个女画家怎样把女性身体描绘得跟男性视角不一样,我的《秀园》系列就是对女性身体局部的描绘,是跟风景结合起来处理的,很显然跟男性画家不一样,如果从性别研究的角度来谈的话,那几张确实是我的得意之作,是在语言方面成功的努力和尝试。

Q:同男性画家相比,女性画家从事艺术这一行业有没有困难的地方?

A:可能在市场方面有一些困难,其实不仅仅是艺术行业,在其他行业,男女之间的收入都会有一定的差别。我想一个女画家要想在市场方面有所突破,还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