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项整治干预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项整治干预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对本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干预前、后上报的抗菌药物ADR报告,按ADR数量、类型、涉及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等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 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结论 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的品种、给药途径、药物使用的频率、强度以及不合理使用密切相关,使用干预对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78-03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由于其应用广泛和不合理应用,其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也日趋严重[1-2]。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减少不良反应,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相继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本文通过比较专项整治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使用干预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探索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干预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干预后(2011年7月~2012年6月)上报的ADR报告作调查资料。

1.2 调查方法

对干预前后上报的ADR报告按ADR数量、类型、涉及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等项目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

1.3 专项整治干预方法

根据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摸底调查情况,通过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与各相关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和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纠正不合理用药,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淘汰疗效不确定和不良反应严重的抗菌药物品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ADR报告数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干预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本院上报的ADR共186例,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29例;专项整治干预后(2011年7月~2012年6月)本院上报的ADR报告共138例,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明显减少(χ2=19.53,P < 0.05)。见表1。

2.2 抗菌药物ADR报告种类

专项整治干预前上报的129例抗菌药物ADR中,严重ADR为7例,临床表现以严重过敏反应和肝肾系统损害为主;专项整治干预后上报的62例抗菌药物ADR中,严重ADR为2例。

2.3 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我院抗菌药物有46个品种,63个品规;专项整治后有31个品种,52个品规。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具体见表2。

2.4 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次是口服给药,具体见表3。

3 讨论

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促进合理应用,本院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使用制度,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同时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减少抗菌药物品种。通过专项整治使用干预,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减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ADR比干预前明显下降。说明抗菌药物ADR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疗程密切相关,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抗菌药物ADR的发生。

本调查结果提示,干预后抗菌药物严重ADR明显减少,这是由于本院淘汰了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青菌素类的1个品规和氟喹诺酮类的2个品规的抗菌药物有关。减少抗菌药物品种,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将点评结果向临床反馈,提醒临床医师在使用中谨慎选择、合理应用、并严密监测,是减少抗菌药物ADR的有效途径。

从表2中可知,头孢菌素类引起ADR最多,其次是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亦占一部分。这与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或超长时间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使用频率大、强度强、甚至滥用有关。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剂量增大,使用指征被放宽,不合理联用,增加了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在结构上有相同结构部分,因此可致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3];氟喹诺酮类由于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不需皮试,临床应用广泛,因此不良反应发生增加。临床中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严格要求临床医师按照《外科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级应用抗菌药物,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纠正错误的用药物行为,摒弃错误的用药习惯,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减少抗菌药物ADR的有效措施。

从表3中可知,静脉给药发生抗菌药物ADR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口服给药。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容易引发ADR,而且静脉注射产生ADR的诱因亦较多,如注射液的pH、渗透压、配伍、滴速、避光等[4]。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尽量避免注射给药,能有效减少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在这次调查的ADR中,患者静脉给药常二联用药或三联用药,临床医师应提醒护士注意操作顺序,抗菌药物一般只宜单独使用,如在同一三通管内使用,输注前后必须冲洗衣管道[5],以减少因污染而造成的抗菌药物ADR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ADR发生率较高。儿童和老年人均是用药的特殊群体,儿童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未发育完全,较易发生ADR及药源性疾病[6-8];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减退,代谢功能减退,药物易蓄积。因此,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依据儿童和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合理安排给药剂量与给药频次,适当减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用药次数等,以减少抗菌药物ADR的发生。

另外,由于抗菌素品种较多,使用情况较复杂。临床使用中发现了药品不良反应后,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及时到临床科室与医师和护士及患者交流沟通,了解用药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在报告时要判断其因果关系,评价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的相关性,对使用抗菌素的品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患者基本情况、用药途径,累及器官等方面进行分析,将结果及时向临床医师报告,帮助其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生素,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ADR的发生。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的品种、给药途径、药物使用的频率、强度、患者情况以及不合理使用密切相关,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祖玉梅.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02例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 3(6):45-46.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62.

[3] 周明,史红军. 61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0):945-946.

[4] 王维忠. 2008年我院输液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06例报告分析[J]. 中国药业,2010,19(1):39-40.

[5] 林茵,李剑芳.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02例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8-39.

[6] 李馨,辛华雯,吴笑春,等. 我院1989~2007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监测报告[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2):98-100.

[7] 陈碧,潘莉,吴建英. 我院2005~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 海峡药学,2009,21(6):226-228.

[8] 孙淑娟,袭燕. 抗菌药物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106.

(收稿日期:2013-01-29 本文编辑: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