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长安城城门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法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长安城城门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法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汉长安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汉长安城在今西安市区西北约十公里处,周长25100米,全城总面积34.39平方千米。而汉长安城考古工作进行约有半个世纪,硕果丰厚。汉长安城遗址也将以遗址公园的模式进行整体保护与展示,本论文就是以汉长安城城门遗址为研究对象并探讨保护展示方法的论文。

关键字:汉长安城城门遗址、遗址保护、保护与展示方法

1.汉长安城城门概述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是汉族与汉文化正式形成的时期。其都城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都会,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之起点。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都城因袭秦制,在经历了高祖皇帝,惠帝及武帝的不断扩建与新建,汉长安城初具规模。汉长安城城门修建于汉惠帝时期,四面城墙每面3门。自东面北起顺时针数,分别是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覆盎门、安门、西安门、章城门、直城门、雍门、横门、厨城门、洛城门。汉长安城这种“旁三门”的城门分配制度与《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相符。从汉长安城开始形成规整的“旁三门”的城门分配制度,对以后历代都城城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依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汉长安城、大明宫等重点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的指示,汉长安城遗址将以遗址公园的模式进行整体保护与展示,汉长安城城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能更好的体现长安城的整体格局与规模。

汉长安城城门遗址考古概况

汉长安城城门的考古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长安考古队先后发掘了四座城门遗址(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和宣平门),试掘了一座城门遗址(横门)并对余下的七座城门遗址进行了勘测。其中直城门遗址是保存最为完整,遗存最为丰富的城门遗址,同时也是张骞出使西域和古代丝绸之路的节点。考古证实了汉长安城城门“一门三道”的形制,三个门道宽度大致相同,约有8米;进深与城墙宽同,约有16米。

考古还发现汉长安城城门存在有两种不同的规模和形制。一个原因是由于门隔墙之间宽窄不同(相隔4米与相隔14米两种)所造成的城门规模不同,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城门有外阙或没有外阙而造成的形制不同。(表1.1)

表1.1汉长安城城门遗址考古信息表

考古状况 城门名称 遗址规模(单位:米) 遗址形制

长安城城门结构基本相同,在门道两边发现了大量柱础石与壁柱遗迹,木柱之上架设城门楼。城门门道之前平铺一列方石,作为门槛,两端的两块方石为门臼石,臼穴尚在,城门枢安置于其上。从发掘的长安城城门遗迹来看,门道两壁是垂直的阙口,城门门道之上没有圆弧形券顶,应属于“骑楼式”建筑,这不同于后代的拱券式城门。[1]

汉长安城城门遗址现状与存在问题

汉长安城已发掘的城门遗址现都已进行了覆土保护,其中霸城门、西安门已实施遗址展示工程。而其余8座城门未采取任何保护与展示措施。12座城门可根据考古,保护与展示的状况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已发掘+已保护+已展示):霸城门、西安门

第二类(已发掘+已保护+未展示):宣平门、直城门

第三类(未发掘+未保护+未展示):清明门、覆盎门、安门、章城门、雍门、横门、厨城门、洛城门

三类城门遗址中第一类城门遗址其遗址本体保存状况良好、第二类城门遗址其遗址本体保存状况一般。而第三类城门遗址本体保存状况很差,大多数遗址直接被现代道路穿越或被房屋农田占压,地面已无遗迹。

由于汉长安城遗址周边的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地跨遗址内外的村庄多将遗址外的土地用于开发买卖,而将村子的发展、宅基地的分配全部压向遗址,使遗址环境受到了及大的破坏。另外,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也对遗址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作者实际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遗址周围常堆满有垃圾,或沦为墓葬区。城门遗址之中只有已实施遗址展示的城门遗址环境得到了一定的处理。(表1.2)

表1.2 汉长安城城门遗址本保存状况评价表

4.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原则、模式与方法

文化遗产展示的目的在于揭示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提升民众的遗址认知感与遗址保护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根据国际与国内通用的遗址保护法案,遗址保护与展示的要秉持真实性、完整性、可逆性、可识别性等基本原则。

现进行土遗址单体保护展示模式的探讨,由于汉城城门的门楼资料欠缺,门楼的形制尚不清楚,全部复原展示方式并不适合,所以探讨下面几种土遗址展示方式:

回填+模拟

即指在对遗址采取回填覆土保护方式之后,并在其上模拟出现存遗址遗迹的展示方式。此种方式适用于遗址存于地下,遗址信息较多,展示性较高的遗址。

b.回填+标识

即指在对遗址采取回填覆土保护方式之后,并在其上标识出遗址的范围、形制、规模等借此传达遗址信息的展示方式。此种方式适用于遗址存于地下,遗址信息较少,展示性较低的遗址。

c.露明展示

即指在对遗址进行的一种原状露天展示方式,通常适用于规模宏大(如城墙、宫殿、寺庙、石窟等类)以及遗址本身质构坚硬抗自然破坏力强的遗址。这类遗址保护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日晒雨淋、风化和空气污染引起的遗址本体被腐蚀,一直以来比较倾向于采用其表面进行加固防腐蚀处理。欧洲各国大部分遗址来都是以砖石结构为主要结构体系,因此常用此法。

d.露明+部分复原

即指在对遗址进行的原状露天并且对遗址的个别部位进行复原的展示方式。此种方式适用于遗址存于地上,遗址信息较全特别是要复原那一部分的信息准确全面的遗址。

e.露明+展示建筑

即指在对遗址进行的原状露天并且在遗址上加盖展示建筑的展示方式。此种方式适用于遗址信息较全遗存丰富,展示性很高的遗址。其中可分两种方式:

一种是人与遗址同处同一空间。另一种是人与遗址分隔在不同空间。

根据以上所讨论的展示方式以及汉长安城城门考古、现状的研究,归纳12城门的保护与展示方法如下:(表1.3)

结论

本论文在进行城门遗址考古、现状与保护展示措施的研究后,对城门遗址进行分类,并对多种保护与展示模式的探讨。最终确定了汉长安城城门遗址保护展示模式。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