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跳慢:一定要装起搏器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跳慢:一定要装起搏器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实例

65岁的李老伯身体一直不错,每天都坚持锻炼。一天上午,他在锻炼时突然感到头晕、眼前发黑,之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时候,邻居张阿姨正巧路过,见李老伯摔倒在地,急忙把他扶了起来,并拔打了急救电话。不一会儿,李老伯醒了过来,被随后赶到的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医生替李老伯做了检查,除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跳有点慢外,没发现其他问题。为保险起见,医生建议李老伯做一次24小时心电图检查。不久,检查报告出来了,提示李老伯的心跳很慢,最慢时仅每分钟35次,还有数次心跳停搏现象。医生告诉李老伯,为避免发生意外,最好安装心脏起搏器。李老伯不愿意,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根本没必要装起搏器。

70岁的张奶奶患高血压多年,平时血压控制得不错。一周前,张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去医院复诊、开药。医生检查后,发现张奶奶的心跳偏慢,便让她做了一次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张奶奶的心率仅为每分钟50次。于是,医生又让张奶奶做了一次24小时心电图检查。昨天,张奶奶的儿子去拿检查报告,发现母亲的心跳确实很慢,最慢时仅每分钟40次。他记得曾经听人说过,心跳慢的人需要装心脏起搏器,非常担心,连忙去门诊找医生咨询。医生看了检查报告后,认为张奶奶虽然心跳偏慢,但由于没有症状,也没有心跳停搏现象,暂时不需要安装起搏器。

李老伯和张奶奶同样都是心跳慢,为什么一个需要安装心脏起捕搏器,一个却不需要呢?听听专家的说法。

“心跳慢”主因:“发不出来”和“传不下去”

心脏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跳动着的脏器,心脏停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指挥心脏跳动的“最高司令部”称为窦房结,它发出冲动后,通过一系列的心脏传导系统(最常见的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传导系统和心室内部的传导系统)先后使心房和心室激动,使心脏产生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自心脏排出到全身各个脏器。

医学上将正常的心脏跳动称作“窦性心律”。正常情况下,心脏按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跳动。在运动后或休息时(包括睡眠),心跳次数会有所增减。

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医学上称之为缓慢型心律失常。“激动形成障碍”和“传导受阻”是导致心跳慢的两大主因,前者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后者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3种类型:①窦性心动过缓:在多数情况下,心跳低于每分钟60次,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跳通常不超过每分钟90次。②窦性停搏:窦房结在短时间内不发放任何冲动,导致心脏突然停跳数秒甚至更长时间。③慢一快综合征:患者平时心跳很慢,但有时候会突然变得很快。后者不是正常的心跳加快(如活动或情绪激动后),而是突然、非生理性的加速,主要表现为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因患者在心跳慢的基础上间歇性出现心跳加快现象,故称之为“慢一快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发放心脏跳动指令的窦房结功能正常,但冲动在下传到心室的路径上受到阻碍。根据阻滞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分支传导阻滞两种。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完全阻滞(3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发出的所有冲动都不能下传到心室)和不完全阻滞(部分窦房结冲动不能下传的2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所有窦房结冲动都能下传但传导时间比较长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心跳慢”:并非都需“起搏器”

心跳慢的临床症状不一,有些患者可以毫无感觉,有些患者则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症状的轻重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心跳慢的类型,另一方面取决于患者的敏感性,同样类型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有显著不同的感觉。

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避免严重过缓的心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如晕厥或猝死);二是缓解心跳慢的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

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主要有3种,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无需任何治疗 若患者无明显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不适到医院就诊时,被医生发现有窦性心动过缓或1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经24小时心电图检查无长时间心脏停搏现象,可暂时不作任何处理,无需服用任何药。患者只需定期去医院随访心跳情况,观察心跳次数的变化即可。

植入心脏起搏器 患者若存在下列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植入心脏起搏器:①缓慢型心律失常引起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黑、一过性晕厥等。②医生评估后认为,患者有发生心跳骤停的危险(即便此时患者并未感觉明显不适),如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大于3秒)、阻滞部位比较靠近心室部位的3度房室传导阻滞等。③存在治疗矛盾,如慢一快综合征患者,发作性的心动过速会引起明显不适,而治疗或预防心率快的药物又会加重其原有的心跳慢现象。此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随后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尝试药物治疗 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但又不愿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可尝试服用一些药物,如阿托品、舒喘灵等,以加快心率。不过,这些药物的疗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效或不能全天候起效),且还有一些副作用,如眼花、尿潴留、诱发心绞痛等。

植入起搏器: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做心脏方面的手术是很复杂、很危险的一件事。事实并非如此。有50多年历史的起搏器植入手术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安全、微创的手术。手术的大致步骤是,局部麻醉后,在患者胸上部的皮下组织内找到外周静脉血管,将起搏导线经静脉送入心脏并接触心脏内膜面,随后在同侧胸部皮下制作一个囊袋,将起搏器与导线连接后,放入囊袋中(见图)。通常,整个手术耗时1小时左右。

与其他电子产品一样,起搏器也有多种型号,一般分为单腔起搏器(只有1根导线,放入心脏的一个心腔,通常放置在右心室)和双腔起搏器(有2根导线,分别放置在右心房和右心室)。单腔起搏器多为非生理性的,双腔起搏器则多为生理性的。所谓生理性,就是起搏器脉冲的发放次序基本符合正常心房、心室的收缩、舒张顺序,使心房,心室的活动协调、同步。若不考虑经济原因(双腔起搏器比单腔起搏器贵2万元左右),单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看,除持续性心房颤动不能安置双腔起搏器外,绝大多数患者都应该植入双腔起搏器。通常,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经济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起搏器。

起搏器是消耗能源的电子设备,使用寿命一般为7年左右。当接近起搏器电池使用寿命时,患者应增加去医院随访的次数,请医生判断何时需要更换起搏器,以免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而发生危险。

使用起搏器:牢记5点注意事项

目前,心脏起搏器的性能良好,都具有很好的抗干扰功能,患者的日常活动基本不受任何影响。许多患者在植入起搏器以后,不敢使用甚至接近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视、洗衣机、手机、冰箱等,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起搏器通常不会受这些家用电器的影响。此外,金属探测器,电子监视装置等,也不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当然,为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患者应注意以下5点:

植入侧上臂的活动 术后3个月内,植入起搏器侧的上臂应避免突然、大幅度的剧烈活动(尤其是剧烈的外展动作),以免导线脱位。当然,也不要过分限制局部的活动,以免导致关节僵硬,活动障碍。

囊袋处的皮肤 注意局部皮肤张力变化,尤其是比较消瘦的患者,若发现局部皮肤破损,应及时就诊。

不要接近强电场,磁场源 如雷达、电视发射塔、弧光焊机等,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功能。

手机 使用手机时,最好用植入起搏器对侧的耳朵听(如右侧植入,则左耳听)。手机最好放置在距离起搏器15厘米以上的口袋内(如裤袋、腰带上)。

医疗检查 不能再做磁共振检查,可以做透视,X线摄片,CT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