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丫头”与“黄花闺女”的由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丫头”与“黄花闺女”的由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一般称侍候人的女孩为丫头,这一民俗称谓流传至今少说也有1500年之久。

侍候人的女孩大多梳一条大辫子垂于脑后,形成“丫”字,故叫丫头。另一种认为丫头实是“鸦头”之误。据《潜居录》记载,约在五代之前,吴越一带的妇女便以黑发为美,其保养秘诀便是每年除夕,提一只乌鸦来,以米面果子好生喂养,待过一段时间后晨起梳妆,便先以梳篦木节理乌鸦的羽毛,边梳边祈告曰:“愿我妇女,黰(音珍,意为黑色美发)发髟髟(音标,意为长发下垂),惟百斯斗,似其羽毛”,然后以五色缕系于鸦颈放之,视其飞行方向,卜一岁之吉凶。故当时称女髻为鸦髻、鸦头。女孩因之也就俗称为鸦头了。以后女孩梳大辫的发式流行,鸦头才又讹传为较易写认的丫头了。

黄花闺女”的来源可追溯到南北朝的宋武帝时代。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一个新年的人日(农历正月初七)里,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躺卧在含章殿檐下。这时花香扑鼻,腊梅盛开,一阵微风吹来,将梅花吹得片片起舞,有几瓣竟吹落到了她的额头上,留下了斑斑花痕,拂拭不去,竟使寿阳公主更加妩媚动人。从此以后,她便经常摘取几片梅花,粘贴前额,以助美观,那些宫女们见了,个个啧啧称羡,都跟着仿效起来。这样打扮,人们把它称为“梅花妆”,简称“梅妆”,又因为是起源于寿阳公主,也有把它叫“寿阳妆”的。

由于腊梅有季节性,不能经常保持,于是,她们便设法采集其他黄色花粉,做成涂饰粉料,代替腊梅,长期使用。这种粉料便称为“花黄”、“额黄”、“鸦黄”或“蕊黄”了。

梅花妆不久便流传民间,特别是那些富有大户的女孩以及歌伎,更是争相仿效。《木兰辞》中的花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当时人们看来,不贴花黄,就缺少了女性特征。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上两颊画成各种花纹已成为少女的一种装饰。但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这种贴黄的装饰,另作一番打扮。这样,“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了。

这种贴黄习俗直到金、元以后,才慢慢消除。妇女虽然不再贴黄花了,但人们仍习惯地把没有出嫁的女子称为“黄花闺女。”另外,据古文献载,“黄花”乃,因傲霜雪耐严寒所以人们常用以比喻人有节操。这样,富有女性特征的“花黄”与喻人节操的“黄花”都统一在年轻少女的身上,称“黄花闺女”,表明闺房中或未结婚女子的清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