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透析新农村“问题建设”聆听农民心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透析新农村“问题建设”聆听农民心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澄城县水洼村调研工作的回顾,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在农民心中的认识偏差。深刻透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设”,最后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正确引导途径,关注以民心为本的建设。

关键词:水洼村 新农村建设农民

水洼村概况与调研回顾

水洼村概况:

水洼村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西南2.9公里处,渭北黄土高原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资源,使其成为世界上生产有机苹果的最佳区域。2008年,成为省农业厅联系主抓的果蓄结合示范点,澄城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示范村之一。

调研回顾:

2010年7月份,为了完成笔者的学位论文,随同我的同伴们就陕西澄县水洼村展开了为期五天的调研工作。通过与农民近距离的接触与沟通,聆听农民心声,了解到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这种认识,亦浅显亦深刻,但却深刻的折射出新农村建设在农民意识状态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假象和问题。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表象认识

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妨聆听一下农民的心声,这里引用几位农民的原话:

新农村建设“也好也不好”

“好”――从电视里看到的“新农村一排一排的,就是看着整齐,人住的集中,占的地面小,节约土地

“不好”――乱东西往哪放?各种农具、车等往哪放!再者,住窑洞比平房舒服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是能腾下土地,把土地能全部利用”,省下的土地继续种地或开发现在的产业

“理想中的新农村要实惠型的新农村”

“政策是好的,但要切实农民的实际情况”……

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一种是基于物质环境建设的,农民认为整洁有序的房屋、泊油路就是新农村建设;另外一种是基于政策实施的,农民从中能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效益问题,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农民本身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农民的天性,不难理解农民的这种表象认识。

透析新农村“问题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建设方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由此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进了农村建设的舞台。

由此,疯狂的村庄整治建设活动开始盛行,“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的新农村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克隆城市”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导致千村一面、形象工程进驻农村,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背道而驰。

新农村建设进去误区:

首要目标的转移

“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被提出。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生了首要目标的转移,从“生产发展”的根本目标转到了“村庄整洁”,工作重心发生了改变。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摒弃生产发展的目标,盲目的进行村庄建设,导致村庄逆向发展(环境、生产都出现了严重破坏与受制),进入无序发展状态。这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相背的。只有始终坚持以生产发展为目标的村庄整治建设,才能称之为新农村建设。

软件政策操控效率低下

新农村建设政策落实不到位。在政策出台与实际规划、落实过程的衔接中出现了断点,政策、规划、实施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农村的建设出现诸多问题。

水洼村,国家在投资建设养猪小区的过程中,由于很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农民实际得到的“所谓的实惠”出现了不一致,导致很多养猪小区停止运作,大部分村民对养猪失去了信心,因为投资付出较大,只能机械的硬撑下去。

硬件环境建设控制不当

新农村建设过多的偏重于物质环境建设,一味的追求“面子工程”的建设,导致表皮工程现象较严重。大部分村庄的环境整治,偏重于村入口主路、住宅门户空间和外墙工程的建设,而实际上却表里不一,院内住宅较破旧,室内环境很差。

同时出现了模仿城市建设的现象。盲目的克隆城市贴片,把城市的表皮搬到农村,贴瓷砖、建楼房、建广场、弄草坪,把农村原有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和田园环境,强硬的改造为城市农村,使农村失去了他的“公益作用”①。

农民认识的不重视

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都提倡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而“人”的核心是“心”。因此,新农村建设应从以“物”为中心的建设活动,转移到以“心”为中心的建设活动上来。

想抓住农民的心,就要注重提高农民的认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深度、积极程度,直接关系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只有农民从根本上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意义和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

新农村建设的正确引导途径

为了改变目前新农村“问题建设”的现状,使农村建设进入一种合理有序的发展状态,寻找和探索正确的引导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是势在必行的。

了解农村现状。

农村现状,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反应,亦是发现农民生活问题的重要来源。不仅要了解当地的农村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更要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民的切实需要。只有深入了解农村现状,挖掘农村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的实质,才能科学合理的编制规划工作,引导新农村建设。

聆听农民心声。

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本质应是农民参与。农民作为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研究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市场判断力,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因此,在编制规划前,应与当地村民建立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关系。听听农民的心声,农民是怎么想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同时,了解什么才是最适合农民的。

合理政策引导。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新不仅是“新旧的新”,而是在这五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政府或相关部门应重视起来政策的正确引导工作,积极发展新农村建设思路的推广工作,让农民能深入的认识新农村建设,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的意识。

有效途径传播。

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有效的传播工作,对农村建设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村庄建设中的能动性。农民中需要骨干力量、带头人,需要示范。水洼村的玉米种植实践对比,就很好的给农民起到了示范作用,让农民能够亲眼看到政策引导下,科技成果的进步和优越性(如左图)。

地区政府或者村干部等,应积极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传播工作,可以采取定期定点会议或影视工作,在农民中大力推广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工作,让农民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在配合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可以积极提供意见,提高农民的积极能动性。

做到真正落实。

地方政府或村干部阶层,在实施、执行规划时,应做到真正落实。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不再使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断点。加强对村庄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进入村镇的规划设计队伍进行监督审查,严禁无证、超资质承担规划设计任务,使规划得到真正、正确的落实。

小结:

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征求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上的任何重要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这里引用别人的几句话,作为本文的收尾:

“农民要的是经济实惠,不要空头口号;农民要的是长效机制,不要刮风突击;农民要的是节俭办事,不要奢侈浪费;农民要的是良好的环境,不要仅有光鲜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