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腹针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腹针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因负重闪挫,跌仆撞击,致腰部经络受损,气滞血瘀。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翻身、行走困难。笔着运用腹针治疗急性扭伤50例,与电针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有观察的100例病例为本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急性腰扭伤诊断依据。按病人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腹针组50例,电针组50例。腹针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8岁;病程2小时~7天。电针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0岁;病程5小时~7天。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轻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状,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腰部不能挺直,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弦紧。

治疗方法:腹针组:①取穴:中脘(地部)、气海(地部)、关元(地部)、气旁(人部)、气穴(人部)、滑肉门(双,人部)、外陵(双,人部)。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针前排空小便。选取40~75mm,直径03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入地部,气旁、滑肉门、外陵刺人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施术手法轻缓。针尖抵达预计深度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手法。进针后停5分钟谓之候气,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远处或四周扩散谓之催气,留针30分钟起针,治疗1次后统计疗效。

电针组:①取穴:肾俞、阿是穴、腰阳光、委中、阳陵泉。②操作:选用030mm×50mm华陀牌一次性针灸针,常规取穴,快速透皮,推至一定深度,得气后,提插捻转行泻法,并连接6805―2型电针仪,电流大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分钟,治疗1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②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腹针组总有效率92%,电针组总有效率7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针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见表1。

例1:患者,男,40岁,腰痛1天,活动受限。患者1天前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活动受限,翻身及坐立困难。查:脊柱正直,腰椎生理弧度变直,左侧骶棘肌痉挛,左髂后上棘压痛(+)。诊断:急性腰扭伤,给予腹针治疗。取穴:中脘、水分、气海、关元深刺致地部,气旁、气穴、滑肉门、外陵浅刺致人部,行捻转手法。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后取针。取针后,患者即感腰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讨 论

本病以长期弯腰工作或持续负重,或急性损伤而致,体力劳动者多见。腰部急性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髂及椎间关节和骶棘肌,中医称为“闪腰”或“闪挫”,其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虽然大部分患者不经治疗也可以自愈,但是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主要有针灸、推拿、拔罐、药物等方法。

腹针理论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脏腑是经脉的内核,四肢百骸是脏腑的外延,而经络则是连接两者之间的途径。因此腹针强调从调理脏腑入手来治疗疾病。

腹针以神阙为中,中脘为天,关元为地。针刺气海、关元穴,可引气归元,调动全身气血,气机调达,血得气则运,疼痛自除。滑肉门、外陵是胃经之穴,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故针此两穴具有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气旁、气穴属肾经穴位,肾主骨,可助腰疼痛的恢复。腹针治疗以舒气定痛,通调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取任脉的经穴,通调督脉的气血,取足少阴肾经的经穴,通膀胱经的经气[2]。总之,腹针以调理脏腑为主,疏通局部气血为辅,充分体现了“治病求本”的中医特色,故能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2-213.

2 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