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听听那冷雨》:浓得化不开得乡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余光中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泉州,生于江苏南京,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外语系,厦门大学,后又随父母赴香港,期间辗转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大学期间曾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毕业后又到美国进修,回到台湾后历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一生经历颇为丰富,其作品风格也是复杂多变。他早期的作品西化较为严重,包括《钟乳石》,《万圣节》等,带有西洋抽象的风格,无视读者,脱离现实的情况很严重。并且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他的作品都有这种强烈的倾向。70年代后期,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开始把作品的笔触伸向了近现代,一些反应战争,乡土自然题材的作品开始出现。《白玉苦瓜》,《在冷战的年代》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到了80年代以后,他又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那首著名的《乡愁》,就是对他这段时期的作品风格一个最好的诠释。余光中从主张西化,再到对乡土文学的浓墨重彩,显示了由西方到东方,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散文中的代表作,这篇散文写于1974年,这个时候的余光中,其作品的风格已经从抽象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对一些乡土题材开始浓墨重彩。这个时候的作者离开大陆已超过二十五年,而且,人到中年,思乡的情绪显得更为浓重,因为历史的原因,此时的大陆和台湾的人员往来还不是很正常,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阻断了他回乡的路,却割不断他的思乡之情。
这篇散文就跟他的那首著名诗歌《乡愁》一样,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的乡愁,充斥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同时,在艺术风格上,它就像一首诗歌,是充满音乐美的节奏。又或者说,它就是一首散文诗,每一句,每一行,都充满了诗的韵味,充满了思乡的情绪。在春寒料峭的时节,一个人独然一身,走在这漫长的雨季,那种乡愁会显得更加的浓烈。绵绵的春雨,浓浓的思绪,淡淡的哀愁,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著名的社会学者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社会,从基层上讲是乡土的,乡土性作为中国社会的本质属性之一,决定了这个民族对土地的重视与珍爱。”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他是一位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作家。余光中虽然生在中国大陆,但后来辗转去了香港,后来又到了台湾,到了美国,甚至更遥远的地方,这一去就是几十年。几十年的漂泊不定,几十年的背井离乡,化成了浓烈的,无法割舍的情思。作家自己曾经无数次的说过,“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在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因此,作者晚年的作品带有深深的思乡情,是一种对人生经历的必然反映,是一种理性的回归。那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那一片古老的文明,以及漂泊不定,心无所属的诸多感受,是作者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绪。
这个时候连绵不断的春雨,勾起的是作者那无限的回忆。作者的思绪飘的很远。从金门街到厦门,想到金门到厦门;从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子、江南人,到杏花春雨江南;从杏花、春雨、江南,到方块字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等等,都随着作者思路的延伸而不断发生变化,在雨中交织成一片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诸多感觉方式形成的独特意境,这不但加深了更加深了作家思乡情怀的表达与抒发,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再加上余光中从小就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的熏陶,又接受了系统的白话文的训练,在创作中对句式的运用,对文字的驾驭,都显得游刃有余。长短相间的句式,双声叠字的节奏,紧密的想象,更进一步渲染了散文的情趣。
一篇优秀的散文,要引起读者的共鸣,要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除了要有独具匠心的构思,有优美的语言之外,还要运用其他的手法,可以引起读者各种感官的刺激,使读者如闻如见,如履其境,造成感同身受的效果。这也是散文的魅力所在,也能使散文具有引人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显然深得其韵。
余光中先生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作家,他的晚年的作品除了浓烈的乡愁之外,还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操在里面。新世纪以来,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先生曾不止一次的回返大陆,去找寻那一段段的记忆,一段段的根。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他的办公室在台北时也靠海,不过是靠着台湾东海岸,我看着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现在我凭窗而立,便可直视海峡西面,尽管身在台湾,我可以眺望对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当游子归来,浓烈的乡愁已化为云烟,对于台湾诗人余光中来说,不变的是他对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的眷恋,那是游子心中永恒的思乡情结。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的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一股浓浓的乡情,一缕淡淡的乡愁,那首著名的家喻户晓的《乡愁》,《听听那冷雨》亦如是。
(作者单位: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k26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