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浮躁之外的沉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浮躁之外的沉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个标题,是李镇西老师书写尖峰论坛感受的标题。因为在这个浮躁种种的时代里,教育也非净土,而班主任尖峰论坛提倡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我们不做推手推人,所以,来到这个论坛圆不了浮躁人的成名梦。留下来的都是静心做教育的人,是想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成长自己的人。

在浮躁之外,我们坚守着教育的沉静

创立,仅仅源于现实

那一年,我的孩子才上了一个月的学,我就被班主任告知:孩子赶不上班上优秀的学生,家长要想想办法。一个才刚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老师怎么就可以看出来谁优秀谁不优秀呢?

那一月,一个城市里,就有4个孩子从楼顶跳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消失了。我们的教育在做什么?我们教育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规避悲剧种种?

那一天,一个朋友问我:“我们班上迟到、睡觉等问题怎么解决?”我告诉他说我没有办法。难道班主任仅仅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吗?为什么不想想如何不让事情发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甚至,去想想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种种问题,让已为人父的我更加怜惜孩子的生命存在。于是,我约请了陈宇、俞敏洪、樊瑞、袁卫星、陈晓华、张曼菱、黄解放等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形成了班主任尖峰论坛。论坛之所以取名尖峰,是因为这是一种追求,是我们渴望抵达的地方。在教育的名词纷呈而实质并无多大区别的现实中,我们试图探索教育的真谛,寻找突破教育困境的途径。虽然一个人的理想微薄,倘能够将尽可能多的有志之士凝聚在一起,就可能寻找到路。

发展,不得不面对的责任

为了真正达到碰撞的目的,我们采取和很多网络群体一样的交流方式——话题讨论,每天一个话题或者一个教育案例。也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班级形态的结构、班级发展的节奏、班级行进的线索、班气等一系列新的概念,并且在每一个概念下面设想出了独特的发展途径和系列。

在论坛的发展初期,为了汇聚真正的教育精英,我们采取淘汰制度——每满100个人,就会淘汰掉70人,留下30人做精英的论坛。可是,当被淘汰的人带着无奈而留恋的情感离开的时候,就是我们几个初创者心痛的时候。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一个个老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感觉到他们需要太多的帮助。后来,在陈宇老师和新加盟的张岩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决定不那么“残忍”了,因为与其等到万事俱备再去普及思考的成果,不如让大家在日常的交流碰撞中得到启迪。让更多的人感受、成长,我们责无旁贷啊!

于是,尖峰论坛向全国有志有心的班主任开放了。到2011年底,因为很多教育界名人在论坛的号召力,成员迅速上升,人数达到了800多人,同时拥有7个QQ群,其中一个为核心群一个为管理群,也逐渐形成了论坛运行的四大支柱。

“相约星期三”尖峰讲座。从开始创设这个栏目至今已经开展了60多场网络交流。每周三晚上7点开始,讲座、交流、答疑、碰撞结合,一直到交流结束,或者是9点,或者10点,甚至是到了凌晨。这种形式规避了现场报告的单项性,使成员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专家,能够参与到讲座的互动中来,而且产生的疑问能够即时得到解答。开始至今,已经在论坛里举行过讲座的国内名师有李镇西、陈宇、黎志新、李进成、郑学志、郑立平、于洁、刘令军、杨兵、王莉、彭敦运、程璐、梁岗、杨磊、徐卫、王立华、钟杰等近30位,还有心理学家周煊、赵立平,NLP资深讲师冯丽霞、何志安等等。讲座的先锋性和实效性使得老师们在周三会推掉一切事务按时守候在电脑旁,积极参与到讲座中去,实在没法参与的老师第二天会阅读讲座的实录。更有一些老师会反复温习讲座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尖峰读书。每个月,我们都会推荐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并要求老师们写出书评。我们之所以选择写作书评而不是读后感,是为了让老师们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作品,在阅读中读出自我,从而尽可能地构建自我。月底,我们会将上交的书评结集共享,并和各大杂志的读书栏目合作,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集子共享之后,月底会择时集体讨论本月所阅读的书籍,让大家在讨论中发现新知。

尖峰作业。作业是尖峰论坛的传统,也是我们有别于其他民间研修团队的独特之处——每个月每个老师必须上交一篇命题论文。因为我们明白到,每天的小话题交流会因为网络论坛的即时性而相对浅薄,甚至在讨论过程中也难免浮躁。为此,我们决定用作业来解决浅薄,用写作话题的深度来规避浮躁,引领成长。作业分为三种性质:一种是理论探索性的,例如“我们的班级生态系统”;一种是与带班需要同步的,例如“如何选班干部”“如何排位”“如何召开第一次家长会”等等;一种是总结性的作业,面对同一个话题,凝聚大家的智慧,整合更多的资源,例如“我的特色活动”,就是将论坛成员每个人的活动特色凝聚在一起共享,这样每个成员也就拥有了上百个活动创意,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就会游刃有余。

尖峰年会。即是一年一度的尖峰成员的面对面研讨会。讲座和沙龙结合,尤以沙龙研讨为主。首年在创办者俞敏洪老师的家乡江苏省江阴市小型座谈,去年和河北雄县教育局合作在雄县开展了一个规模达2400人的大型活动,也为尖峰论坛的大发展定下了基本调子。今年将和北京某杂志合作,在北京进行我们的三周年年会。

四大支柱,使尖峰的发展越来越充满生机,也让我们有希望摸索出对每个成员甚至社会更有价值的东西。诚然,也使更多的成员在不断的交流中收获着自己:

陈萍萍、沈慧、成士桂、朱红艳等几位,由一个从未发表文章的人,成为了不断发表文章,并且主管学校德育的中层。

杨虹萍、舒晓辉、耿玉苗等等,在尖峰的影响下成为了一方名师,并被邀去到处“传经送宝”。

张岩、梁岗、杨兵、陶燃这四个80后,成为了当下班主任领域的“四小天鹅”。由一个个毛头小伙子逐渐成为了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并且明确了研究方向,出版了自己的教学专著。

更有一大批的年轻班主任,在论坛中成长着。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2012年,论坛成员就累计23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14部,其中不包括论坛组织主编的书籍。几乎国内各大班主任媒体的每期作品中都有尖峰成员的身影。

定位,让尖峰在浮躁之外

在规模逐渐扩大,收获日益增多的时候,尖峰更加强调“平而不庸”,用平和冷静的心坚守教育的阵地。和很多团体不断推自己的成员不同,我们不推举任何一个人,因为我们深深地明白,浮躁是教育的大敌,更深深地记得李镇西老师在论坛里对所有成员发出的告诫。

即使是某几个成员在全国做公益,论坛也决不允许他们打尖峰论坛的旗号;

即使是某几个成员在进行小范围的聚会,也不能说是尖峰论坛的活动;

不允许某个人在自己的简介中加上“班主任尖峰论坛成员”的字样;

不允许在论坛里向别人求取资料而不思考,更不允许无故不交作业不思考……

太多的不允许,似乎不符合网络论坛的生存实际。然而我们强调“和而不同”,认同我们的沉静者,就是我们“和”的对象。在这个前提下,每个人具有独立的思维,独特的方向,独自发展的轨迹,从而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无论社会怎么浮躁,无论教育怎么浮躁,在这里,只有积极的思考,埋头的教育。每天的尖峰智慧话语的分享,大多传递的是进取、淡泊、沉静等理念,让老师们在长期的熏染中形成自己的学术品格。

诚然,尖峰也在不断影响着老师们的教育良知。我曾经在作业集的后记里写下这样一篇文章来激励每个成员:

做教育的良心

和以往的每次一样,我会被很多朋友的精神感动。

这次,依然有很多朋友,为了完成作业几易其稿。印象最深的是徐卫老师,作为一个大市的教研员,他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他的文章,是改了3遍才成定稿的;还有,余静雯老师是在几个凌晨的熬夜之后才交上了作品。还有管宗珍老师、朱红艳老师、季文君老师、张文芬老师、成士桂老师等等,他们都是多次修改之后才完成了作品。或许他们的作品不尽完美,但完美的是一颗颗追求教育的心。

什么是教育的心?或许我更想说的是教育的良心。之前或许我不懂,之后或许我也不懂。但是,我很想把自己浅薄的认知与我亲爱的朋友分享。在排这期集子之前,我和王莉老师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谈话的主题是我们能做什么,何时来做。谈话的共识是我们能做的很少,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等到什么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事情,我们需要立刻的行动。如果我们的教育行动能够唤醒一个老师的话,那么将会有几十个孩子从中受益;如果我们往教育的荒漠里注入一滴水的话,那么它就是一线升腾起绿色梦想的希望。和王军老师交流的共识是,我们都是渺小的存在,但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渺小的凝聚才有了巨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整天呼喊抱怨着教育的这不足那不足,而不去行动的话,那么教育将永远是心痛的存在。

都说孩子的教育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育专家甚或每一个我们都在这么喊着。有时候想想,我们做教育,我们来到尖峰这个平台,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通过团队的研修获得成名得利的途径吗?如果是这样,那将是我们尖峰的悲哀,也将是教育的悲哀。我们一直试图做着的事情,是唤醒——唤醒对教育的尊重,对孩子的尊重,对未来的尊重,对自己生命存在的尊重。或许这种尊重,就是教育心,就是教育的良心。

我相信每一位尖峰人,我们汇聚在这里,不为别的,只为教育;不为名利,只为教育的良心。倘若我们的一点点行动能转化为孩子的灿烂笑容,倘若我们的一点点努力能转化为未来的美好憧憬,倘若我们的一点点思考能转化为教育的美好前景。那么,尖峰真好,真的很好!

我们都很渺小,我们这个平台甚至没有一个号称的名师,都是埋下头认认真真做教育的人。但是,我相信凝聚的力量,我相信集体的智慧。只要我们坚守着教育的良心,同心、同行、同乐,那么即使在教育的大纛上不会刻下我们的名字,它也一定会凝聚着那微小的一丝丝纤维。

愿我们每一位尖峰人,都是思考者、行动者、唤醒者。

做教育的良心,为了孩子!为了自我的价值!

思考,教师发展的“因材施教”

面对不同学段的老师,面对不同层次的班主任,如何让智慧共享的同时,又能够让大家在自己的基点上更快更好地成长,这点,我们有很多困惑。诚然,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思考的方向。

问题呈现在这里,借以求教方家。

论坛的发展,期待您的关注、鼓励和支持。

创立、发展、定位、思考是一群追梦人为教育洒下的欢笑,尖峰人心里都有一个教育的春天,我们和春天有一个约定:让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机会。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新区黄杨路平和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