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伟国:大力促进农垦现代农业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一五”以来,农垦系统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发挥示范带动这个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快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努力促进农机农艺紧密融合,积极开展农机标准化活动,农机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末,农垦系统拥有农机总动力2284万千瓦,比2005年(下同)增长56.1%;农用拖拉机50.9万台,同比增长45.5%;配套农具57.5万台,同比增长43.9%;农用飞机73架,同比增加14%。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获机、精密播种机、高速插秧机等高性能、高效率农业机械的拥有量比重大幅提高。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16.2万台,同比增长102.2%。
近年来,农垦系统健全农机管理制度,提高“三库一场(棚)”建设标准,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建设标准高、管理水平高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为载体的现代化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一些农场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了农机信息管理中心,实现了农机作业指挥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练兵比赛和现场演示会等活动,大力开展基层农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机队伍综合素质。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各垦区不断探索农机服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坚持家庭农场和职工为更新投入与经营主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协会”、“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已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460个,比2006年增加了43%。
目前,农垦系统有12个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场,还有一批地方示范场,已经成为全国和当地农机化发展的领跑者和示范窗口。同时,创新场县(乡)合作、垦地共建和跨区作业模式,充分发挥农机装备优势,积极开展机械代耕代种代收、跨区机械作业、共建农机合作社等,使垦区物化输出和服务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国农垦完成跨区作业5072万亩,其中代耕2575万亩、代管193万亩、代收2 304万亩。农机跨区作业服务范围从小麦、大豆、玉米,扩展到水稻、棉花、甘蔗和番茄。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机遇期”。
今后一个时期,农垦农机化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国农垦农机总动力力争达到2770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30%;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质量大幅提升,机具结构更加合理,垦区间发展更加协调。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以上,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棉花、甘蔗、甜菜、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农机农艺信息融合度进一步增强,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农业的多个方面。从农垦系统来说,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农垦农机装备水平。要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政策,充分调动职工、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力度,针对不同农场的生产实际,明确投资重点,通过加快购置和更新,提高农机装备数量,着力提高装备质量,优化装备结构。要继续以全国农垦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切实打造一批领先全国和当地农机化发展的示范窗口。
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推动农机农艺信息融合。农垦农机科技创新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着力于农艺技术、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提升农机化科技含量。
强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工作质量。要结合垦区实际,不断制定和完善标准,构建起以农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为核心的农机化标准体系,加强宣标贯标,切实使标准化管理贯彻于农机工作的全过程。
加快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农垦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农机经营机制创新改革,坚持多种农机经营形式并存,根据不同垦区、不同农场的实际情况,可采取私有私营、租赁、承包、股份等多种经营形式。鼓励、引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高效、节能的现代农机装备。要充分发挥农垦农机化的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开展以代耕、代种、代收等农业机械作业为主农村跨区服务,逐步延伸至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化服务,探索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农机化服务产业,更好地发挥农垦农业机械化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