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元主体教学评价体系整合的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元主体教学评价体系整合的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多元主体参与情形下,教学评价存在主体分散化、理念差异化、标准多样化等问题。要建立健全多元主体教学评价体系,应当整合利益,解决主体参与积极性的问题;整合理念,解决主体理念分歧的问题;整合标准,解决主体要求不一致的问题;整合方法,解决主体评价方式不统一的问题;整合机制,解决主体参与无平台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主体教学评价体系;整合;路径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1]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组织的教学评价工作主要由政府和学校进行,用人单位、家庭、社会等方面被排斥在外,教学评价主体比较单一,教学评价呈现片面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将利益相关方主体引人教学评价的意见逐步被采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这个指导性意见为改进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评价指明了方向。作为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高职教育,其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不仅应当由学校、政府等教学活动的主办方组成,而且应当由家庭、用人企业等利益相关的社会主体参与。这种利益相关方多元评价主体的引人,有利于改变教学评价的封闭性、片面性,推动教学评价的民主化发展和服务面向的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建构。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容易产生评价主体的分散化、评价标准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差异化、评价利益的多元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利益相关方多元主体的教学评价进行整合,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整合利益,增进教学评价的主动性

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应当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马克思指出:“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3]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有利于多元评价主体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价值共识,明确培养目标,增强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行动的统一性。如果多元评价主体以各自利益为出发点,漠视相互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那么,所进行的教学评价就会出现各取所需、顾此失彼、利益纷争、难有交集的情形。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开放系统,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用人单位之间已经内在的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多元主体之间应当相依为命,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其中的一方不能置他方于不顾。目前,各主体参与教学评价的投入并不平衡。政府、学校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力度大,企业、家庭则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利益关系的弱化。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供需关系都按照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双向选择,企业与学校不能建立直接的利益输送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利益分歧,学校在吸纳企业、家庭参与过程中没有显著的利益输出。至于独立于校企的第三方评价,其参与的积极性是建立在商业利益基础上的,它的投入程度、评价质量与其商业利益成正比。学校作为教学组织实施者,应当协调好相关方的利益关系,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增强利益共同体意识。二是整合各方利益诉求。三是贯通各方利益。

二、整合理念,增进教学评价的共通性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不同主体之间产生教学评价理念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体所秉持的理念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评价,并且使不同的观点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和冲突。因此,学校应当进行理念整合,争取形成最大程度的共识和谅解,增进教学评价的共通性。整合教学评价理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学习宣传。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校报、大众媒体、公开信、现场观摩等载体,介绍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风采、教学成果、主题活动、案例等内容,为整合主体的教学评价理念打下思想理论基础。二是加强交流沟通。学习是双向的,学校不仅向社会和家长输出教学理念,而且主动深入社会和家长之中,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吸取他们合理的理念,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理念。三是加强实践创新。学校应当努力实现与用人单位和家长的紧密合作,不断创新各主体共同实践的形式,促进各方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四是加强制度约束。学校应当借助于办学章程、招生章程、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协议、教学管理制度等方式,把成熟的教学理念公之于众,便于各主体遵守执行和相互监督,防止教学理念实施的随意性。

三、整合标准,增进教学评价的包容性

多元主体的教学评价标准各有自身的特点,无所谓好坏之分。学校评价是学理评价,它把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具体的实践过程进行抽象,其评价标准据于学科要求和理想追求。企业评价是实践评价,它立足于生产实际需要,其教学标准据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要求。家庭评价是社会评价,它立足于社会生活,其教学评价标准据于生活法则。由于不同主体评价出发点不同,标准差异较大,有些指标要求甚至相反。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不宜唯我独尊,一味采用自己的标准,排斥其他主体的标准。而是应当反映教学规律要求,整合不同标准,制定包容性强、尺度适中的教学评价标准。一是从人才全面发展的视野架构教学评价标准来看,教学评价应当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把生产过程、生活过程纳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之中,以教学为主线,充分吸收生产、生活元素,制定统筹教学过程、生产过程、生活过程,体现知识与技能、专业与人文、生产与生活协调发展的教学评价标准。二是从教学与生产、生活对接的视野架构教学评价标准来看,学校要主动适应生产、生活评价标准,从成长成才规律、价值取向、管理制度要求、质量标准、文化熏陶、工作规范、行为品质等方面实现与生产、生活评价标准的对接,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适应性。

四、整合方法,增进教学评价的规范性

通常,政府评价采用指标化的数量分析,其优点是反映不同教学主体横向之间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但是它不能准确反映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对象场域中教学质量的纵向变化和和教学行为的实际效率。企业评价采用应用性的实证分析,其优点是反映教学对象的社会适应性,但是它不能准确反映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状况。家庭评价采用功利性的定性分析,其优点是反映教学对对象的改造功能和影响力,但是它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贯彻培养目标的规范性。学生评价采用直观性的感性分析,其优点是反映教学活动的短期效果,但是它不能准确反映教学的长远效果和社会效益。学校评价采用学理性的程式分析,其优点是反映教学的严谨性,但是它不能反映教学的横向水平和实践成效。学校应当借鉴不同方法的经验和合理做法,将适应不同主体特点的评价方式整合起来,构建综合评价方法体系。一是面向政府评价,采用数量分析方法,针对各项教学规范性的要求开展学生测评、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校评价等教学评价工作。二是面向企业,采用实践考核方式,针对基本素质、知识运用、技术操作、作品质量等方面开展实践性的教学评价。三是面向学生,采用自我展示方式,针对学生参与积极性、思想认识转变、行为方式改变等方面开展教学评价。面向家庭,采用比较方式,针对学生学习进步状况开展教学评价。

五、整合机制,增进教学评价的有序性

各主体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合作共赢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表现为:

1.共同参与机制。由政府、家庭、学生、企业派出代表与学校组成教学评价委员会,共同参与标准制定、方法选择、评价活动、质量监督等教学评价工作。

2.产学研结合机制。调动政府、学校、企业多方面积极性,促进政府、学校、企业紧密合作,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研发结合起来,使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结合起来,通过产学研结合,构建企业参与教学评价的机制。

3.社会化评价机制。学校委托第三方对利益相关者进行采样评价,在整合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综合评价。通过第三方中介作用,使利益相关方间接地共同参与教学评价。

4.利益激励机制。政府、学校出台参与教学评价的相应政策、制度,在社会声誉、职业资格认定、人才招聘、培训经费划拨或补贴等方面给予惠顾,调动利益相关方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view/429190.htm.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探索》(重中之重资助课题,课题编号2011JSJG014)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0/ZLY2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飞(1966-),男,江苏通州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