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问题情境成了“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问题情境成了“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已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都要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地创设有新意的问题情境,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得到听课者好评的目的。但是也有些教师刻意追求,东施效颦,创设的问题情境并不能产生预想的效果。

【案例一】

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教师1课始出示一幅优美的动态画面(书本主题图),接着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的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

【反思一】问题情境要从问题的思考范围分析――关注“问题情境”的指向性。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问题出在教师身上啊!教师的问题过于笼统,没有指向性,学生怎么能有数学思考呢?这样的数学课恰似成了语言训练课。教师在情境创设环节中足足花了十几分钟未切入主题。最后教师只能是无奈之下,牵强地引入。

教师2:问题情境的引入却是“牛刀用到刀刃上”。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在这块草地上,有几种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排列?

生:有两种小动物,鸡和兔。

师: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么数的?

生1:我数兔时是2个2个数的,因为它们是2只2只地站在一起。

生2:我数鸡时是3个3个数的,它们都是3只3只地围在一起的。

(师板书:2+2+2=6,3+3+3+3=12)

(引导学生数一数各是几个几)

师: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

不难看出教师2用两个简明扼要的问题串联了这个情境图,提出的问题更明确,创设的问题情境更有指向性,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的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也就顺理成章了。

【案例二】

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教师呈现情境图:几个小朋友在统计各种图形的个数(图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提出问题。

师:每种图形各有几个?你是怎么统计的?

生1:我知道有4个,有5个,有7个,只要将他们分类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一阵的沉默

师(再启发):想一想还有不同的办法吗?(想让学生说出打“∨“法、写“正”字)

学生面面相觑,一片茫然。

【反思二】问题情境要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问题情境”的思考性。上述案例中,出示的生活情境,学生只要用以前“数一数”方法统计就行了,没有继续思考的价值,用不着也不可能想到打“∨”。

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教师创设情境:六一节到了,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想买些气球(出示红、黄、绿、蓝的气球)

师: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哪种颜色的气球应该多买些?

学生开始各抒己见

师:怎样进行统计?

生1:像上次那样,举手表决。

生2:可以一个一个去问,看看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多。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嘛!就请你做调查员,怎么样?

生2:好的,××,你喜欢什么颜色?××,你呢?

(学生按座位顺序一个个地问下去,问了八九个)

师:对不起打断下,现在你能准确地说出喜欢颜色气球的人数吗?

生:不能。

师:看来光用脑子记是不够的,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的记录下来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生:可以把同学说的记在纸上。

师:记下来就不会忘记了,怎么记呢?谁有什么好办法?

生1:可以画“∨”

生2:可以画“正”

生3:可以点点表示

……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同时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

【案例三】

在教学“利息”时,教师创设了教学情境:

师:过年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生:放鞭炮,走亲戚,玩个痛快……(学生就是不说压岁钱)

师:老师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是得到压岁钱。(没辙的教师只能自己说)有了压岁钱你会怎么办?

生:交给妈妈,买学习用品,支援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小朋友……

师:老师认为将压岁钱存入银行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存进银行有哪些好处呢?

教师良苦用心,却大大削弱了数学的“问题”功能。创设的问题情境出现“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最后让老师不得不“自圆其说”。

【反思三】问题情境以学生积极探索出发――关注“问题情境”的实效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以学生需要的动机为中心,充分让他们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但片面强调主体发展的自主性,就会降低学习的效率。“泼墨如银。惜墨如金。”在教学上要珍惜宝贵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创设问题情境不适随心所欲,流于形式,教师需走出情境误区,关注问题情境的指向性、实效性和思考性,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才能真正服务于课堂,发挥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