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重庆开小吃店,两年多未回台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重庆开小吃店,两年多未回台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11月,台湾《远见》杂志以“全球热炒重庆,打造一个内陆新上海”为题,抢先报导大陆重庆崛起、内需增长动能超速的故事。

戴崇轩,1984年出生,绰号小戴,和小他两岁的学弟孙仲纬两人,当时看到《远见》报导,受到震撼,因此不选择上海,而是直接赴重庆考察;数月后,2011年3月,就到重庆开店。

他们破斧沉舟。小戴全心投入,至今还没回过台湾,2012年春节留在重庆,今年春节也再次留在重

庆。闯出一番名堂再说,小戴坚定地说。

业绩不俗,年营收已达900万新台币

两年多来,他们的业绩不俗。“”老板,我要林志伶吃的那个/E枝烧,我要小S爱吃的甜不辣,我要S.H.E爱吃的鸡排,我要一杯奶盖绿茶。每天从下午3、4点开始,附近学校陆续下课,156平方米不到的店门口总是一群又一群的学生点餐。店面取名“我爱台妹”,因为这里卖的每道台湾小吃,都和一位台湾美女有关。例如,张慧妹爱吃肉棕、杨丞零爱吃盐酥鸡、侯佩澄爱吃大肠包小肠。

小吃之外,也卖饮料。最近,孙仲纬推出一款奶盖绿茶,一杯10元人民币,因为好喝,重庆当地也少有这款饮料,销售迅速赢过珍珠奶茶。

现在,除了沙坪坝店,他们也在新兴商圈西永区开设另一家分店,两家店的营收每月可达15万人民币,每年180万元人民币左右。

原本,他们在重庆地标解放碑商圈也有另一家分店,业绩同样很好,但因大楼租约问题,全部店家都暂停营业。小戴现正重新找寻第三家分店。

他们两人全是生意人之子,从小耳濡目染,很有生意头脑。小戴父亲是嘉义人,当年为了赚钱,前往高雄养文蛤,现在几乎全台1/3的文蛤都是来自他家。小孙的父亲则是油漆承包商。小戴说,他的父亲年轻离开故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他离开台湾,也是为了更大的舞台。台湾已步入成熟朋,但大陆内需才刚起飞,两人都很确定,做生意就要到大陆。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拿着第一桶创业金,约12万人民币就来到了重庆,特别选在学生多的沙坪坝开始。坝,在山城重庆代表一大片平地;沙坪坝正是重庆的大学城,汇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等校。过程辛苦万分,数月后才步入正轨

但台闯并不好做,一路走来,他们遭遇种种挫折。从2011年3月到6月,店里只卖饮料时,生意惨淡。小戴事后分析,当地饮料竞争激烈,而他们饮料也没太大特色,自然业续平平。直到引进台湾小吃,凸显特色,业绩才好起来。

带去的资金也越来越吃紧。为了省钱,他们采买食材、原材料,全都扛着坐公车;也没钱租仓库,而是储存在小戴家阳台的大冰箱。

消防安检也遭遇刁难。在大陆,经营一家店面必须经过层层检查才能过关;只要一关不过,就无法开业。为此,小戴通过关系才解决。过程更是辛苦万分。小戴每天8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打烊。回到家后,又忙到凌展2点才睡,连续数月才步入正轨。

为做出最地道的台湾口味,只要大陆当地材料无法比台湾好,就全从台湾引进,例如椒盐粉、甘梅粉、辣椒、腌粉、绿茶、红茶。他们也发挥创意,取名“我爱台妹”,让每样小吃部和台湾知名女明星连结,方便客人记忆;同时,也通过微博宣传,打开年轻族群知名度。分店管理上也有一套,仿效王品,让西永店店长抽成,只要生意好,业绩一定比例就当作分红,实践“敢给,才赚的多”的道理。

创业路本就不易,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距离回台时间又拉近一些了,面对渐入佳境的业绩,两人很有信心、不约而同地说。

“我爱台妹”

创立时间:2011年3月(右为戴崇轩、左为孙仲纬)

店数:2家

核心竞争力:

1,强调台湾原汁原味,如果大陆当地无法找到的食材,一定从台湾运过来

2,不偷工减料,只求好

3,复合式经营,卖饮料,也卖台湾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