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4例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并采取护理防治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受损血管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恰当的注射方法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68-02

我科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因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推注或静脉泵入致静脉炎发生共44例,经过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4例,男性26 例,女性18 例,年龄 3591 岁,均为外周静脉推注或泵入胺碘酮注射液引起的静脉炎。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除胺碘酮外可引起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的药物.其中房性心律失常34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10例。给药途径:所有病人均直接经外周静脉途径给药。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给药时间>4 h者局部静脉炎发生率达92%。其中Ⅰ级静脉炎 22例,Ⅱ级 19例,Ⅲ级3 例。

1.2方法

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科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应用后致静脉炎44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从使用的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3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1]: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

1.4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2 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血液正常PH值为7.4,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2],从而引起静脉炎。临床上常用的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低,呈酸性,若配伍后偏离其PH值范围,则可能产生浑浊,沉淀或加速分解[3],引起静脉炎。胺碘酮注射液呈酸性(PH值为2.5―4.0)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经排除药物浓度及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后,单纯为药物自身因素导致静脉炎的有1例。

2.2 给药浓度及持续时间不当

胺碘酮注射液的输注浓度与静脉炎形成有关。我科临床常用胺碘酮注射液抗心律失常的浓度分2组:一组为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 mL加入胺碘酮300 mg(即6 mg/mL),另一组为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 mL加入胺碘酮600 mg(即12 mg/mL)。经观察对比输注浓度高的一组病人比输注浓度低的一组病人容易引起静脉炎。据文献报道:静脉输注胺碘酮浓度>3g/L时,易引起外周静脉炎。另外胺碘酮的输注时间也与静脉炎的形成有关;如静脉输注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其浓度不超过2g/L,也可引起静脉炎[4].高浓度胺碘酮外周静脉泵入的时间与静脉炎发生率呈正态分布关系,2小时之内几乎无静脉炎发生,泵入20―30小时,静脉炎发生率最高,47小时后继续泵入胺碘酮静脉炎发生率未见增加[5]。本组病人连续在同一血管输注超过48 h而引起Ⅱ级静脉炎7例,占本组病人15%;连续输入时间达72 h者引起Ⅲ级静脉炎2例,占6%。

2.3 机体自身因素

解剖位置;肘窝、手腕等关节感觉迟钝,如有渗漏,早期不易被及时发现;指间等处细小静脉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导致损伤血管、神经[6];血管本身:因经常采血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也易出现外渗[7];而老年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容易渗出血管外。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其发生渗出[8]。本组44例患者中排除其他因素由机体自身因素造成静脉炎发生的共有8例,其中发生于上肢肘窝手腕处的有3例,发生于下肢的有3例 ,发生于手背处的有2例,而这8例病人均为老年患者且住院时间长。

2.4 护理因素

1)输液时选择静脉不当:输液选择末梢循环较差或管径较细的上肢静脉以及偏瘫肢体侧的静脉血管均易引起静脉炎;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也易形成静脉炎;胺碘酮与其他药液同时使用一根血管输入时也可产生静脉炎。2)穿刺技术原因:护士在静脉穿刺时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在看到回血时以为穿刺成功,导致输液时药液外渗引起静脉炎;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引起静脉炎;拔针时若按压不当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而未按压静脉穿刺点时可造成药物外渗可引起静脉炎。3)护士巡视不及时,处理不当:护士未及时发现穿刺部位的变化;未能及时听取患者主诉,对穿刺部位的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分析原因本组患者由于护理因素导致发生静脉炎的共有8例,其中选择静脉不当的2例,穿刺不当造成的3例,巡视不及时及处理不当的3.例。

2.5 患者因素

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强,出现轻微疼痛时未及时告知护士。其次患者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等认识不足,或患者自身不能很好的配合输液治疗,如烦躁,肢体活动度大,有脑梗塞后遗症等。此次研究共有8例患者因为自身原因导致静脉炎的发生,5例为耐受性强未告知护士,3例为躁动,肢体活动度大,不能配合治疗。

2.6 其他

本组病人输注胺碘酮出现局部静脉炎存在个体差异性,这可能与个体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及炎症的应对反应存在差异性有关。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护士责任心,加强临床用药相关知识的学习

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主动关心患者并倾听患者主诉,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同时在输入胺碘酮时应告知患者该药可能会对静脉有刺激,当穿刺局部出现发热感或疼痛时,应立即告知护士以便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操作技能

加强护士基础操作规范化,严格无菌操作,同时通过培训提高基础操作技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前,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且回血流畅后再输入胺碘酮;输注完毕后,再用生理盐水10ml推注,这样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药液外渗以及静脉炎的发生,一般多选用22-24G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血管,同时留置针每2―3天应更换重新穿刺。

3.3 尽量选用中心静脉给药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建立轮流交替使用注射部位的计划:首选中心静脉给药,由于中心静脉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药液注入后快速被稀释,降低了药物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和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如条件限制需采用外周静脉给药时,应选取血管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同时避开关节、静脉瓣且周围组织无红肿热痛的上肢静脉给药,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引起静脉炎。外周静脉应用胺碘酮时应单独使用一条静脉通路这样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时应每6小时更换不同的穿刺部位,做到合理使用及保护静脉,以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4 调节输注的浓度,PH值,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

胺碘酮注射液一般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应用,当浓度在2.5mg/ml或以下时出现外周静脉炎的情况较少;溶于0.9%氯化钠中应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浓度若超过3mg/ml,则会引发外周静脉炎。如静脉给药的时间超过1小时,其浓度不应超过2mg/ml[9],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情况下可提醒医生酌情选用较低的静脉给药浓度,同时尽量缩短静脉给药时间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并尽早过渡到口服给药。

3.5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使用胺碘酮前护士应主动告知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如穿刺部分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告知护士,及时处理;同时即使已发生静脉炎情况也便于患者接受,减轻其心理紧张恐惧感。

3.6 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静脉炎升级

患者主诉输液部位有烧灼感,疼痛感或发现穿刺部位有红肿热痛以及条索状时,应立即停止在原穿刺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制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静脉炎的局部症状。如是静脉炎早期可采用酒精冰片外敷,24小时后可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75%酒精湿敷。以上三种方法均要求外敷范围要大于静脉炎面积并保持有效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每天外敷4―6小时,持续4―5天。另外还可以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贴于患处,此法简单易行,效果确切。

3.7 早期预防

有文献报道,在输注胺碘酮前及输注过程中给予局部涂抹药物或局部湿敷,能显著降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延缓静脉炎的发展,对患者的血管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比如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覆盖在穿刺部位)保护穿刺静脉或使用75%乙醇湿敷以及在沿着输注胺碘酮的血管走向涂抹喜辽妥软膏等。

4 结果

本组44例患者中28例为药物浓度、pH值、给药持续时间不当引起;8例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8例为患者烦躁、肢体活动度大,耐受性强未能及时告知护士引起的。22例静脉输注胺碘酮后出现Ⅰ级静脉炎的病人经过湿热敷50%硫酸镁1 d~2 d后均治愈,22例Ⅱ级~Ⅲ级静脉炎的病人予以抬高患肢,局部静脉应用止痛消炎膏涂抹或用50%乙醇湿敷后涂以喜疗妥软膏[10],2 d~3 d后疼痛及硬结消失。无1例发生皮肤溃烂及局部组织坏死。

5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原因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所致静脉炎的发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护理工作者对其预防性护理进行了多方有效的探索,掌握了静脉炎的相关防治知识,可以有预见性的观察和护理,做到早预防,早处理,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实现医,护,患的“三赢”。

参考文献:

[1] 朱小芳.盐酸胺碘酮致静脉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7(14):84-85.

[2] 赵丽君.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1998,12(6):48.

[3] 陈连剑,郭华.输液pH值对与其配伍的注射药物的影响[J].广东药学,1999,99(1):39.

[4] 田金萍.静脉注射可达龙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护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22(6):540.

[5] 李玮,张俊等.高弄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6):594-595.

[6] 张翠华,胡欣.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5):537-539.

[7] 李长贞,代俊,席祖洋,李晓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 3828.

[8] 杨琳.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预防[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692.

[9] 刘智华,高明霞等.可达龙致静脉炎病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24(6):212-213.

[10] 黄丽平.50%酒精加喜疗妥软膏治疗静脉炎28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2):47.

作者简介:

戴庆妍,女,33岁,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CCU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