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灾难让企业挺起社会责任的脊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灾难让企业挺起社会责任的脊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5月22日下午18点30分,四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十天,集结的号角在会展行业里奏响,《中外会展》杂志社联合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联合会和北京市海淀慈善协会共同主办的“爱心传递―会展人在行动” 2008中外会展赈灾爱心奉献活动在海淀展览馆举行,印证着会展人的善心与责任。

社会责任的表现

不只是捐款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众人拾柴火焰高,全民参与赈灾不失为构建和谐家园的真实写照。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因为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是离不开社会支持的,当国家、社会遇到困难的时候,企业也应该担负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利润厚薄,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让我们在中国商界和企业家群体的表现中,看到了责任的光芒。

然而,捐款并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唯一表现,我们不应该将视角局限在企业捐款的多少,金钱不是衡量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唯一标准。作为旁观者,关于企业捐款数额的多少,充其量只能当作是一个企业或个人部分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载体,一种表现形式。一个明智的企业,会通过理性的考虑,以理智的方式来参与到抗震救灾的各个环节中,并不是盲目地随大流,更不会因舆论的压力和他人的诽谤,而莫名地陷入到追加企业捐款款项的漩涡里。

一个乞丐的捐款让我们难受的同时备受感动!不是因为他捐了多少钱,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献出了多少真诚。对于企业,并非以捐款的数量来衡量它的全部社会责任,假如一个企业捐了几百万,几千万,但是企业本身的环保一塌糊涂,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它的社会责任打分?如果把爱心金钱化,把爱心数量化,那比地震更可怕的灾难将再次考验我们,更大的灾难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是人给人的灾难,我们每个人无力幸免的将是这种灾难的受害人。

企业的社会责任绝对不是一个空的概念,也不单纯地局限于捐款,这种责任不仅包含对经济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还包括对社会、环境、人文、家庭、生命的责任,它与企业的价值观、用人机制、商业模式等息息相关,社会责任一定要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商业模式中,才能行之久远,才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一个没有从心而行善,没有将社会责任融入其血液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寸步难行。

爱心圣火在会展业传递

去年的“爱心传递――会展人在行动”活动现场,香港阳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朱平总经理带来了位“小会展人”,正在上初中的女儿罗莎,她以未来会展人的名义为灾区小朋友早日重建家园捐赠了善款,并为大家表演了一首诗朗诵。一年后,记者电话连线了朱平总经理,她说,这次爱心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给展览业人士建立了一个给地震灾区表达爱心的平台。自己带孩子一同参与,除了可以让她了解自己的母亲在展览业的一些情况外,更主要的是爱心的无声传递,现场捐助的形式增强了孩子的爱心。

地震一年来,朱平通过电视、报纸,经常关注着灾区动态,灾区在政府的关怀扶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之下,灾后重建有序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她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她说,展览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要比一般行业的人更需要有社会责任和爱心,因为从行业的性质上来讲,展览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决定了展览人,特别是企业的高层,除了需要取得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之外,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

回想起去年的那场地震,北京中北通公关策划有限公司经理陈业娟依旧记忆犹新。当得知《中外会展》杂志社组织赈灾义演活动,中北通全体员工马上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支持这一活动,希望能为灾区尽一份力。大家都秉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想法,能帮多少是多少,一心为这一活动忙碌。陈业娟告诉记者,每一个公司,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点事,回馈社会。中北通拥有自己的后期机房,做MV拍摄制作合成等。只要为灾区做的活动,比如有歌手是为灾区写的歌,中北通都免费给他们做后期制作。陈业娟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公司为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谈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海联(香港)国际传媒集团北京海联伟业企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斌表示,会展业的社会责任含义在于: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履行法律法规各项义务,满足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在回报社会的情况下办好每个展会,同时也多办一些公益事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环保行动等相关的展会。

在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字看来,企业的发展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地震发生过后,雅森国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员工进行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的人民走出地震的阴影,希望他们能够坚强起来重建家园。2008年8月15日,雅森国际在上海举办第七届汽车用品展开幕,临时将展会的开幕式改用慈善捐助的形式代替,这也是首开历届展会开幕式的先河,获得了80%以上的参展商的理解和支持。

慈善是一个持续性的

生活态度

似乎是一夜之间,中国人的慈善意识有了很大的跨越。地震之后,民众和政府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形成了一条比较完善的紧急反应链。救援,在第一时间,全国人民向灾区伸出援手,与此同时,辅之以第三方(志愿者、慈善组织、媒体)的支持力量,则激活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让更多灾区同胞获得及时救助。

于是,赈灾已不是政府和富人的行为,我们看到了各个阶层的中国人迅速行动起来的身影,他们自发的慈善行动正在形成一支抗灾的主流力量,并无形中纠正了我们的慈善价值观:慈善,不需要职业的区分,不需要金钱的衡量l心怀慈善会给你带来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就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会展业,很多企业、个人立即行动起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财力向灾区表达了深切的关爱。心中有爱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捕捉谁的身影确实是个问题。于是我们找来下面几位,他们不仅在这次赈灾中献出爱心,更将慈善意识形成日常的生活习惯。这其中既有上海世博局、外资展览集团,也有各地展览主办方机构,北京海联伟业同时也参与其中。当然,他们也只是很多人中的少数代表。

2008年5月22日,海联(香港)国际传媒集团北京海联伟业企划有限公司在“爱心传递――会展人在行动”的活动现场,公司不仅又一次捐款,还组织了公司的员工,为灾区献上了一首合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作为公司总经理的田斌先生,不仅在北京进行了一些捐赠活动,还在广州“天佑中华5・17赈灾慈善活动”的现场,进行了捐赠。

田斌告诉记者,汶川的地震真的让人震撼,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中华大地儿女都关注着灾区的人们,同时,全国

上下涌现出捐款、捐物的全民赈灾活动热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死者安息,生者坚强”,与其说慈善是每个公民的天职,不如说慈善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脉相连的传统美德。这样的灾难都打不垮中国,还有什么困难能打倒坚强而富有爱心的中国人呢。

在第一时间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北京唯美世纪国际展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发动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为灾区献一份爱心。在“爱心传递――会展人在行动”活动现场,唯美世纪为灾区捐献了106905.12元,之所以捐款的尾数用5.12,其意义就是想让大家记住5・12这场灾难,希望这样的灾难永远离开人们。地震一年来,唯美世纪一直在关注着地震灾区。在董事长劳和益看来,慈善并不是一时一地,一个企业一个人,而是持续性的一种生活态度,企业首先要做出好榜样,带动员工遵守社会道德标准,在国家有难或者突况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其实,慈善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应该伸出善良的双手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是四川人,面对家乡遇到的突如其来的遭遇,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重建做出一份贡献。”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宇为家乡人悲伤的同时也满怀感恩之心。他认为,社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关注慈善公益事业,对于树立企业以及员工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企业长期良好发展之本。只有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地发展,才能“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慈善需制度和法律

双重保障

慈善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慈善呢?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有极为精辟的概括: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慈善一词翻译成英文为“FHILANTHROPY”,源于古希腊语,本意为“人的爱”,大约从公元十八世纪开始使用。也有近代人给慈善下了如此的定义: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其实,慈善本身是一种态度,无论数额多少,捐赠款物的慈善行为本身都是值得敬重的,其背后是捐赠者的悲悯和关切、道义与担当。

不过,和以往慈善行动不同,这次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汶川大地震的点滴消息,而企业的善举也在公众的目光之中,几乎每一天,企业慈善榜的不断刷新,都会引来公众铺天盖地的评论。这种聚光灯下的慈善大考,既让企业感觉责任重大,也引发不少争议。

应该说,目前对企业慈善榜的评论总体还是比较公平的。捐赠数额较大的企业赢得一片赞誉,对于一些实力平平的企业,人们认为虽然其捐赠数额不大,但已经尽力了,并没有强求他们“攀比”捐款,苛责主要集中在少数大的企业上,人们认为,这些公司实力雄厚,却出手吝啬,甚至有的企业捐款数额比其一辆高档车的价格还低。

毕竟,任何政府、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强迫“慈善行为”的发生或多寡。于是,一方面,过多地把“慈善”的数目放到企业的头上,“大方”的光环会成为企业的道德枷锁或疑为“作秀”,“小气”的阴影会成为企业的品质砝码或当作“异类”。对于真正想为社会做出善举的企业,却遭遇爱心的“数字化”左右为难。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企业积极行善,带动更多的个人参与到慈善中,营造一种健康的社会氛围,那么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缺一不可。

“慈善”这两个字总是表现得过于沉重化。真正的慈善不是一种从众心理,不能成为一种单纯的时尚;慈善应该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并形成一种机制、一种体系,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持续的行为。

据2005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国内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到10万家,也就是说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加过捐赠。当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据最新的一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捐赠有了较大改观,但是与民众的期望值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2007年5月15日,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基金会中心公布了有关企业慈善基金会捐赠情况的最新报告,该报告表示,各企业基金会在2006年进行的捐赠仍然保持上升势头,捐赠额达到42亿美元,在所调查的各企业基金会中,几乎所有基金会的捐赠都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这一少一多,让我们看出了中外企业在慈善捐赠事业上的不同,而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呢?其实,我们可以从企业捐赠模式性质不同的角度,发现个中原因。(具体对比表见下页)

我国慈善事业亟待完善

“地震”引发社会各界踊跃捐赠是个很好的现象,但这是个一次性的、救济性的行为,还谈不到慈善事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中国的慈善事业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固然和社会环境、公民意识、部分慈善机构的信用度与透明度不高等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目前我国慈善法规和制度不完善,NGO组织发展还不健全(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半官方”的特色;另一种多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目前全国稍具知名度的民间自发公益类NGO大约在300家左右。中国NGO主要集中在环保领域、妇女领域、扶贫领域。)公益组织从事的是公益活动,其行为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就成为一种必然。但当前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运作,更多的是寄托于一种“草根民主”的自律,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

其一,根据中国目前的税法,企业进行慈善捐款,捐款额度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才免税,捐赠金额超过3%企业就要为所捐款部分纳税。另外,捐赠免税手段之繁琐冗长也令人望而却步。这显然无法调动企业和个人进行慈善捐助的积极性。

其二,从人性现实的角度来看,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能激励个人捐赠的遗产税、赠与税,中国尚未开征。按照美国的遗产税法律规定,即遗产的价值超出65万美元就要征收37%的遗产税,而且采用统一的累进税制,遗产数额越大,税率越高。一旦遗产的总额达到300万美元以上,遗产的税率就要高达55%。而给慈善机构和政治团体的捐款不在课征遗产税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于富人来说,与其多半被征税,不如捐给慈善事业可以合理避税,还可以回报社会留下美名。

其三,慈善事业缺乏本该有的自愿性、独立性和自发性。慈善制度的保障更加体现在缺乏监督上,在中国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大都是官办的,在他们行使权力处理善款上由于缺乏监督,使得善款的去向无法透明化,遭到致疑。捐款人的期望与利益得不到保障,大大地扼杀了人们的慈善冲动。

那么,慈善“透明化”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据有关专家指出,首先,自愿、真实和公开应该是最基本的原则。上门“化缘”或点名“索捐”都可能让慈善变味,而行政权力的介入尤其要不得;同时,实际捐了多少就说多少,绝不能虚报捐款、欺世盗名,而公开是获取信任和便于监督的需要,因为慈善本来就应该是“玻璃瓶里的事业”。就操作层面来说,捐赠及受捐双方应该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如捐赠方捐赠的方式、步骤和期限,受捐方关于善款的用途以及预算等等。此外,有关违约的罚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凡出现“诺而少捐”或“诺而不捐”,都要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当然,这些内容要成为“明规则”,就必须形成制度或法律,并广为世人所知。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民间又存在着巨大的慈善力量,因此,解决民间慈善机构的身份问题尤为迫切。据了解《慈善法》已列入国家的立法计划,《慈善事业促进法》将会在目前税收方面的优惠基础上有所突破,并将对免税申请程序进行简化规定。我们期待这些法律的出台,能够有效破除当前慈善事业所面临的困境,为民间公益组织插上腾飞的翅膀,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活跃于慈善事业中去。

其实,慈善事业的建设有些像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即木桶最大的容量取决于最短而非最长的木板。同理,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也不是由金字塔尖的富人们所拥有的财富决定的,只有让更多的人过得好一点,社会才能整体升级。

慈善事业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综合体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正关心中国慈善事业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从一些当前最为迫切的地方做起,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中国国民的慈善观念和慈善行为都会走向成熟,悠久的慈善传统定能绽放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