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自贸区将给物流业带来利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自贸区将给物流业带来利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举行挂牌仪式。自贸区于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成“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自贸区挂牌成立至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早在7月3日国务院通过自贸区总体方案时,就带给物流业人士无限的遐想。9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正式印发,方案在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社会等服务领域均提出了具体的开放措施。

事实上,国内设立自贸区,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时,就有专家向国家及海关总署提出这个建议,但“自由贸易区”这种叫法只在欧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能否适应中国的国情当时出现激烈的争论。简单来说,自贸区是海关优化政策的集中场所。在国内,海关总署的优惠、便利等措施分散在多个形式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批准在27个省区市设立1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现有六种模式: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六种区域享受海关不同的政策。自贸区可以简单理解为这六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集合体。

所以,预计自贸区内自由贸易带来的大流量将给航运物流和仓储物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专家表示,由于自贸区本身被定义为“试验区”,带有相当大的探索和试验的成分,其自身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所以究竟能给物流业发展带来哪些利好还有待观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资深物流业专家汪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物流层面上讲,自贸区的成立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不明朗。”而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笛先生则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自贸区的成立将利好相关物流产业。

肩负重大历史使命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指出,上海自贸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

方案提出,总体目标是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汪鸣长期关注并研究自贸区的发展形势。对此,他认为,自贸区的运作方式、自贸区内的产业组织等等,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起名为试验区,就是希望通过探索,能在这不到2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为中国探索出一条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路径。

“实际上,自贸区是在小区域范围内的试点行动,在目前国内税收和财政政策很难一夜之间改变的情况下,指望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可能的。更实际的期望是能摸索出一些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管理经验。这一探索的过程也许是两三年,抑或更久。”汪鸣继续补充道。

对此,吴笛表示:“此次自由贸易区的改革,将政府从引导经济、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向服务经济、事后监管经济实体规范性的方向探索,有可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多重潜在风险,将为我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转移的过程。过去中国已经承接了制造业的转移,那么现在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承接其他产业的转移,这就需要做出改变。据汪鸣分析,“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中国过去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是以产品加工为主的外销型国家。现在,自贸区的成立将探索中国能不能以产品加工为基础,加入到更高端的贸易、物流链条中,直至最终有能力在金融链条中分得一杯羹。这需要改变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取决于中国是否具备如此的竞争力。”

吴笛认为,“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是重大的国家战略,出口导向、投资拉动的经济引擎必须要逐步过渡,找到新的方向。国家以自由贸易区为突破口,大胆推进改革创新,以求给国家整体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是非常高瞻远瞩、积极稳健的探索和尝试。”

自由贸易带动物流

可以肯定的是,自贸区的成立将给物流业带来变化。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到,要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并决定在自贸区内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

汪鸣指出,上海自贸区所涵盖的“四区三港”区域是上海市物流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按照自由贸易的方式发展,如果能将物流与金融业结合,对延长物流的产业链可以带来有利影响。

外界非常看好自贸区对物流带来的利好作用。自贸区内将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在自贸区自由环境与优惠政策下,自贸区内商品的流通成本将有明显的降低,区内外的物资流通速度将加快,将有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进入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贸易量的增加毋庸置疑。随着贸易量的增加,对自贸区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的需求也会增大。这对于物流业来说是一个契机。

吴笛认为贸易自由化政策将加大国际贸易的便利性,会促使更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加上金融自由流通的支持,将会加速进出口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进口贸易会更加活跃,而这些必将利好港口、国际航运、国际货代、供应链物流、保税、综合物流等相关物流产业。

汪鸣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国内,如果从与自由贸易相匹配的角度来看待物流业,目前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物流企业自身都跟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能不能通过自贸区的发展实现自身的提升,现在还不能确定。这取决于今后物流业在产业结构和运作方式方面能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转型无法完成则一切都是空谈。”

当然,自贸区的设立有助于带动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功能多元化的自由贸易区需要多种货运业务,如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仓储、商品展示等。这就要求提供配套服务的物流企业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挖掘各种增值服务,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航运业、仓储业迎来契机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等。

汪鸣表示,从整体来说,自贸区推动贸易和国际航运服务的转型升级将使上海成为更大的国际物流集散地,自贸区的国际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将得到提升,这对物流来说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吴笛表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航运金融创新和航运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和上海港之间的捎带业务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运行,将进一步巩固上海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吞吐港的地位,上海将不仅仅是集装箱出口、散货进口的重要港口,同时也将成为货物中转和离岸贸易的重要港口。国际航运管理企业的入驻,将进一步促进国际竞争,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团队,带动我国国内的企业向更市场化的方向进步。

据了解,应自贸区政策要求,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SSEFC)诸多新产品研发已经提上日程。全球首个实现运力交割的“南北线煤炭运价交易产品”,就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后的首个改革创新产品。公司还将计划在明年推出基于国际干散货的衍生品,也计划对现有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衍生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此外,为了推动定价权国际化认可,SSEFC希望借助自贸区航运市场发展、探索人民币可兑换的政策契机,发展境外会员机构,吸引海外企业参与国内运价衍生品交易,并通过引进国际航运相关企业与交易商参与SSEFC平台的交易,真正实现运价的定价权。

此外,吴笛还认为自贸区的成立还将给仓储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自贸区不仅对于区内仓储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这种效果同样也会辐射到周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因为自贸区优惠政策的落实必定会带动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与活跃,其降低贸易环节与成本的优势也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进入,而贸易量的增加必定会让仓储物流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需求。”

关于自贸区对仓储物流的影响,汪鸣表示应该区别看待。“这取决于将来上海以自由贸易区的形态加入国际贸易体系时处于何种位置,采取什么模式。如果还是采取传统模式的话,可能会带给仓储物流较多的市场机会。自贸区内采取零关税政策,区内货物实现自由流动。在自贸区内,围绕着自由贸易的货物加工业是一个很主要的业态,为加工业和贸易业服务的仓储物流业,因此将获得较好的发展。”

“但是如果采取别的发展模式,比如说主要通过自贸区进行贸易的组织、结算。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自贸区内囤积周转大量的货物,相当于早期的伦敦,现在的新加坡、香港扮演的角色。如此,自贸区内不会催生更大的仓储物流需求。当然,这些现在不便于下定论,还需要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