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析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片尾曲的天命画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析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片尾曲的天命画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自上映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遭到不同程度的诟病,然而无可否认其中的亮点。片尾曲天命》就是一首词曲珠联璧合之作,由香港著名作词人林夕和内地知名作曲家三宝联手谱写,歌词隽永,曲意幽然,以影片叙事为依托,用音乐独有的语言方式,从情感角度切入,对主人公内心世界描摹探寻,对影片内容、意涵予以提炼和深化,形成和该片并行的音乐叙事线条,既与影片相契相融,又以较为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自成体系。

[关键词] 《天机·富春山居图》;片尾曲;《天命》;音乐叙事;情感视角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高等教育中的音乐人文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XMS23)。一、话题的提出

片尾曲作为主题歌的一种,在影片结束之时出现,对电影的主题、内容、精神、内涵等起到重要的概括、凝练、凸显、深化等作用。它往往浓缩了全剧的精髓,渲染延续着影片的情节,共鸣引导着观众的情感,并常以新的高度与深度,在突出强调影片主旨的同时,使自身得到精彩而独立的呈现。出色的片尾曲不仅对电影有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因其独特的电影叙事背景和深层思考而使歌曲涵盖了不同于一般作品的信息容量、人文色彩、想象空间、情感依托,具有独特的魅力。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的片尾曲《天命》就是这样的作品。

2013年6月9日上映的国产影片《天机·富春山居图》以元代画家黄公望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为蓝本,借用分藏于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的两半图(《无用师卷》和《剩山图》)的历史性合璧事件,展开中国式谍战传奇探索。虽然影片播出后由于各种原因遭到不同程度的诟病,但无可否认其中的亮点。不用说主创人员的积极愿望值得肯定(欲打造中国版007),有认真的邀约:诚请刘德华(为他推迟开拍四个月)、林志玲、佟大为、张静初等;也不用说主要人物有比较到位的演绎:剧中男主角香港特工肖锦汉(刘德华饰)是核心人物,围绕他,妻子林雨嫣(张静初饰)和假戏真爱的敌方卧底丽萨(林志玲饰),包括林志玲的上线、日本走私集团头目山本(佟大为饰)的性格塑造还是颇为立体的;再就是片尾曲《天命》也体现出诚心与功力。

由香港著名作词人林夕和内地知名作曲家三宝联手创作的这首片尾曲,秉承了林夕一贯既传统又现代、意蕴幽曲、委婉动人、琅琅韵致的辞风以及三宝浓郁深沉、心动别样的情怀,将影片的内容,尤其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巧妙融合,细腻诉说。任何电影,无论描述什么事,最终都是描述人,刻画与寻找人的心灵。《天命》以音乐梳理故事,探寻灵魂,是该片值得一提的亮点。

二、音乐的叙事画卷

《天命》的音乐叙事以影片叙事为蓝本,从中采撷选择自己的着眼点与落脚点,以音乐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表现手法,予以情节与情感的概括性、寓意性描述与倾诉,形成和该片如影随形的补充线条,既与影片相契相融、相辅相成,又以较为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自成体系。

(一)影片的人文底色与音乐的情感视角

黄公望以浙江富春山为背景创作的该幅名作,曾被明末收藏家吴洪裕作为殉葬品烧成一大一小的两半,较大的被称为《无用师卷》,后藏于博物院,较小的《剩山图》保存于浙江省博物馆,经海峡两岸多年磋商后面临合璧的历史时刻。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合璧大展终于在台北顺利举行。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源渊的事件成为影片的基础,内地与港台等地的著名演员合作演绎了一场在此之上构思的破获合璧展前台北《无用师卷》失窃、防止杭州《剩山图》成为国际文物走私集团下个猎物的谍战片,围绕着侦查和反侦查、继续偷窃和夺回文物、国家利益和私人命运、个人情感和文化归属……展开故事情节。

影片基本线索如此简洁,人物关系随之波动:间谍丽萨为爱着她的上司山本,跟香港特工肖锦汉斡旋,希望利用他得到图,肖锦汉爱太太林雨嫣和儿子,无视她的风情,可她渐渐爱上了他。她于公于私,一次次诱惑;他于私于公,一次次拒绝。而作为特工,既常需逢场作戏又不能告之妻子实情,往往引起妻子误解,产生种种情感纠葛。

由于该片着力描绘全球范围侦查寻图、多国激烈争夺、碟机四伏、扑朔迷离、险象环生、有口难辩的碟海沉浮,其间凶险残忍和意想不到是随时可能遇到的,而情感无论香艳暧昧还是清冷怨艾,都带着难以言说的无奈,且人的生命可能随时终结,更无需提情之无常,这就使得影片在表面的利落潇洒、华丽妩媚之下蒙上了一层难以摆脱的人性忧伤。片尾曲敏感地捕捉到这种贯穿的色调,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角度切入,读解人物平凡而复杂的心灵世界。特工情感世界的起伏纠结,也是普通人可能遭遇的困顿纠葛,由他们的情节特例,诉说人类共通的心灵困惑,抚慰亘古难释的情怀。

(二)音乐独特的语言诉说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语义表达方式。音乐的调性、调式、旋律、节奏、结构、力度……暗含不同的情感内涵和表达指向。当具有明确含义的歌词介入,确定的词义和隐喻的语义如树藤缠绕,盘根错节,相依相存,共为风景。妥贴的词曲结合就仿佛一个整体,天衣无缝、妙不可言地营造与传达着共同的艺术意韵。

1.变幻的调性布局

固然片尾曲未必全然根据影片情节而作,有着自由和超越于电影的独立性和思想空间,但往往与影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内容情节为乐思阐释的载体,借具象的故事发散抽象的意涵。当《天命》的音乐细节层层展开,也好似一场电影的开始。随着歌曲渐渐深入,色彩不停变化,感情逐渐升温,意蕴慢慢升级,看两个主人公从似乎风平浪静的娓娓而谈,到幽然怨意的淡淡嘲讽;从耐心认真的规劝解释,到自我疏导开解,回归天问。“天命”的歌名或许意味着无解。

男女对唱的形式,产生如同电影角色对话应答的妙趣。几乎相同的乐句,不同人声与歌词,形成对应的话语系统。男女声天然音域的差别使乐句间频繁的转调切换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男女互话的每一句起音与前一句的最终落音往往形成半音的级进或等音的替换,悄然铺陈过渡新的调性,使音乐虽有步步推进之势,却维持在风平浪静、难以察觉之中。而首音与末音半音之内的关系,只是音乐构建的游戏,并不意味着调性的贴近。事实上,在该曲中它常常牵引出增四减五度关系的较大调性转折。如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有的变化与落差都可能起源于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甚至改变也不露痕迹。歌曲中八次极其自然而又多半相去甚远的转调,皆是忧郁的小调,衬托了难以释怀的郁结。

2.徘徊的旋法句式

歌曲先以丽萨的口吻唱起:“只怪爱得单纯,恨也单纯,才会让你活得矛盾,不怪你出卖我,背叛你本能,忠于你本分。”也许我们可以理解,肖锦汉对她也并非不喜欢,所以,是背叛了本能,而忠于的本分。接着肖锦汉对两个女人的心语:“对她(丽萨)亲得虚伪,笑得虚伪,只因为你(林雨嫣)哭得诚恳。慈悲正是残忍,拥抱你体温,扛不起责任。”旋律以下波音的缠绕和迂回为特征,一直纠结在骨干音下方,句末下行小六度大跳后的纯五度反弹,刚巧定格出旋律下行小二度的不确定感和蹊跷预示。小二度成为该曲的特色音程之一,配合其他音程制造出各种色彩效果。

第二句对唱的旋律有了骨干音上方小三度的进展,却也旋即出现随后下行小二度的凝滞,形成和声小调增二度寻求答案的扩张和叹息音调的对置。紧接着旋律装饰,又叠加了增四度的凝噎。主音之上,五度旋幅以内,前句下行低落基调的碎言片语,连缀成此处声线上扬气息绵长而更徘徊的语气。前面重复乐汇的固定小节数,如今减半,打破了原有的音乐律动,看似加快了频率,但由于节奏拉宽,并增加长音的支持,所以反而感觉线条悠长。精简的旋律连续重复,巩固和强调了每句歌词的独立性,凸显了词作者着意排解的情绪:“同情你这个圣人,比我痛苦比我忠贞。”男声在句尾的等音上展开新句模进,看似平稳接过女声的话,实际已在减五度调上起句,拉开异样的距离色彩,以同样的句式语气委婉回应:“世界不只两个人,我们都在舍己为人。”

3.永恒的音乐追问

推至高潮段的合唱,男女声不再交错应答,而是齐声同唱,既像倾诉埋藏心底的话,寻求答案,也像自说自话。而男女声从各自的角度唱同样的歌词,诉相同的心语,有着不同的含义。但不管曾经的出发点多么不同,却还是殊途同归,跳不出相似的结局,那就是:往往,爱的,还是得不到爱(像丽萨对肖锦汉;山本对丽萨);不能爱的,也不会拥有爱(像肖锦汉对丽萨,丽萨为救他而死)。当生命没有终止,谁也不知道感情会有怎样的起色、发展、转机……可当生命终结了,谁还能够再去回顾、总结、醒悟这一生情感的得与失、对与错、弯路和顺途?大家都在猜测与摸索,懵懂和困惑,半梦半醒之中。感情的起、承、转、合……充满无穷的未知与变数,我们顶多知道表象的答案,却可能永远不会解开其中的谜,就像歌词所言:“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深不见底,所以无处容身;原因不明,所以无名无份,无解难分。感情不知所终,不死不生;反正你的亲吻,无凭无证;就随天机而死,天意而生;只要答案,不要问。”

密切贴合的男女声虽有一定的旋律出入,但同一的节奏与句读使乐思统一、气韵齐整,女声占据主导地位。各个分句的旋律形态和结构都相似,皆弱起之后先下后上的抑扬态,下行是一连串毗邻的二度级进,上行多为五度左右的大跳,体现艰难的心路历程和渴望超越的心愿。也许这种愿望太强烈,作曲家随歌词的一系列排比,也排比并重复了几乎相同的旋律进行,由一个乐句而来的自由模进。

《天命》的结尾中唱:“只要答案,不要问。”这本身也许是矛盾的。不问,如何知道答案?知道了答案,又何必再问?就像,“你是否爱过我”,正是为了知道答案,才不停地问。而爱情也许是需要答案的。爱情的答案可以不是终成眷属,却是爱意仍在。因为对于枯萎消逝的爱,再美好的过程也是残忍的。有过多少感动,就有多少心碎和荒凉。而多少爱意仍在的答案是无法给出的,所以余下问。这或许是人生循环往复的悖论:要答案,又不甘于答案,于是无尽的追问便成命定的天机,永远寻找,永无解答。

[参考文献]

[1] 陈斌,程晋.影视音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 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奥]阿诺德·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M].吴佩华,译.顾连理,校.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畅(1979— ),女,安徽合肥人,文学硕士,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西方音乐史及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