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度”与“厚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度”与“厚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报道的引导力和可视性在于其内容的厚度和思想深度。基层电视台要想创作出精品,让自己的新闻出彩,就必须在厚度和深度上下工夫。这是基层电视台新闻报道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

新闻作品厚度的承载离不开报道者的全局意识

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在微观上明察秋毫的能力,更要有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参透事物真谛的本领。对于平凡的事件,只要作者站得高,看得远,立意好,有独到的思考,能深刻地揭示作品之外更深层次的内涵,就能在人云亦云中别开生面,在众目睽睽中独辟蹊径,在强手如林中技高一筹。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曾播出过两条反映我国博物馆发展和改革的新闻,即《十二省区文物精品聚羊城博物馆打开大门整资源》和《记者调查:期待改革的博物馆》。新闻报道了我国博物馆首次联办文物精华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介绍了这一效果的取得来自各博物馆打破画地为牢的发展模式,走资源整合、举办精品展览的新路子。在播出第二条《期待改革的博物馆》中,作者分析了我国博物馆面临的形势:一方面,全国2200多所博物馆在弘扬优秀文化、保持珍贵文化遗产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展览陈旧、服务僵硬,无法满足参观者的需要。报道从现象背后的关键性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出了我国博物馆发展亟待改革的现实。这两条新闻讲述的并不是什么“爆炸性的大事件”,相反,“博物馆”是人们日常关注较少的“冷点”,但报道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说明无论新闻题材是否重大,只要能从全局的高度出发,精心提炼主题,同样会让作品凸显应有的厚度,会让受众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特殊价值。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一些基层电视台的屏幕之所以被平庸之作充斥着,究其原因就是部分采编人员缺乏宏观意识和把握全局的本领,在采编新闻时,忙于抢素材,疏于深加工,往往被新闻信息的表象所束缚,缺乏对新闻素材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揭示,以致生产出了大量的深度差、立意浅的新闻作品。

让新闻作品有厚度,角度很重要

一般来讲要从大局出发,小处着眼,构思要新颖,问题要集中,要深入现场,掌握生动感人的典型和细节材料。记者只有通过扎实的采访,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的作品才有厚度和深度,才能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巧妙运用新闻背景,在进一步深化作品主题上出厚度

任何新闻事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环境和原因,这些构成了新闻背景。新闻背景虽然不是新闻作品的主体,但它对于补充、交代、对比、衬托和解释新闻的主要事实、交代和新闻事件有关的历史和环境材料,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新闻作品显得丰满、有厚度。

从独特视角上着笔,灵活运用报道形式,透过事实看问题,能凸显作品厚度

当今,传播技术手段日趋先进,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受众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不满足于一人一事、单向单线索的浅显报道,他们渴望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新闻从业者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不要只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情况,还要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后果和影响等。武汉市电视台曾播发过一组《这个盖子不能揭》的连续报道,报道从马路下水道盖子丢失,一些群众深受其害开始,接着,记者一路跟踪报道盖子丢失的原因,采访了市政管理局、废品收购站、公安局特业科等,使人民群众了解了下水道盖子为什么会丢失,问题出在哪里,主管部门采取过哪些措施,现在的态度怎样,下一步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等。报道的信息容量大,结构完整,给观众以较大的视听冲击。

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等同于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其实不然,有的新闻事件单篇消息或通讯或评论完全可以揭示问题的深度,这就要求记者运用灵活的报道形式,该用消息的就用消息,该用通讯的就用通讯,该用评论的就用评论,不要随意拉长报道。报道要有厚度并不是说篇幅应当如何长,而是指揭示的问题要深,要透过新闻事实看问题的症结,在症结背后继续找问题,抓出与众不同的新闻角度。

思想是社会的灵魂,力量的按钮。所以说,新闻的价值在于其思想的价值,新闻的可视性在于其思想的深度。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但报道的目的并不是让受众去做同样的事情,而是让受众从中注意什么、思考什么,给受众的思想以潜移默化的启发和影响,推动其转变或进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新闻的思想体现通常让位于事实的本身,在字面上“引而不发”,给受众留下思维的空间。这样,在让受众充分感悟新闻的思想的同时,还会丰富新闻的内涵,增加新闻的厚度和深度。

一是要运用标题凸显会议新闻的含金量。除了重大会议以外,对各种专题性、专业性会议的报道,一般只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会议的实质内容,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地传达会议的核心信息。

二是让领导开口讲话,增强会议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电视会议新闻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同期声,包括现场背景声和领导同期声,捕捉能生动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行为和语言,既能传达信息,又能展现领导的个性。

三是充分运用镜头语言,克服用文字代替画面的现象。除运用丰富、顺畅的会议画面外,还应当适当地采用相关的图像、数据、字幕及示意图,以丰富信息量,增强可视性。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