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感知\认知\表现能力的成因及其教育效能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感知\认知\表现能力的成因及其教育效能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音乐听觉特性的分析,阐释了培养学生感知认知表现音乐所应具备的十项才能的内涵要素;剖析了影响与制约音乐课程教学效能的不利因素;论证了构建视唱练耳分级教学体系与大力推进器乐教学,以及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踺词:乐感成因;教育效能;教学改革

如同朗读、听写、计算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一样,以迅速准确的听写辨析与生动流畅的视唱(奏)方式,反映人对乐音音高、音值、音量、音色四大基本要素的把握亦是人们感知、认知、乃至表现音乐艺术内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诚然每个健康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然而就表现音乐(演奏、演唱、作曲等音乐实践活动)的个体能力而言,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当下人们普遍经历了九年制国民基础教育甚至普通高等教育各阶段音乐课程的漫长学习历程,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音律不辩、目不识谱、五音不全、写谱困难的音乐“白丁”。究竟是何原因制约了国民音乐教育效能的整体水平以及人们感知、认知表现音乐能力的提高呢?

世界许多国家的音乐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围绕着如何提高音乐教育效能,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诸如瑞士“达尔克洛兹”与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日本“铃木教学法”以及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等音乐教学法研究成果,固然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理念创新以及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但音乐教育与其它人文学科教育一样,受民族习性、社会生活环境与艺术语言环境、艺术价值取向与情趣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的“复制”或生搬硬套。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对音乐要素应激反应的本源性研究,深入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国民音乐基础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

一、音乐感知、认知、表现能力的成因分析

音乐如同开启人们心扉的钥匙,又如同细流悄悄渗入人的情感世界。它以特有的方式打动人心,用变化多样的节奏激励人,用优美起伏的旋律感动人。在音乐的世界里,有着无限的空间和广度。不同色彩声音及它那异彩纷呈的奇妙音色更能使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然而,对于听觉系统存在病理者而言,无论多么美妙的音乐,对其都将毫无意义,显然,具有健康敏锐的听觉是音乐感知、认知、表现能力形成必不可缺的第一要素。

音乐是时间艺术,也是听觉艺术,作为符号知觉的音乐听知觉,和一般听觉相比,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听析面对的是经过漫长的艺术实践所精选的抽象音响,貌似简单的十二个乐音纵横交错变化应用,一切参数都被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听觉的注意力不再像一般听觉那样集中在思索和判断音源方面,而是集中在抽象音响参数的本身以及构成它的编排的秩序上。一个对绘画没有审美经验的人,可以看懂画布上所呈现的大海,但没有音乐审美经验和知识的听众很难听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第一乐段所描写的大海。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琴师伯牙弹琴,意在表现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在表现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为世无知音而终身不再弹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一个在民间惨遭折磨、孤苦飘零、贫困至极的旷世天才华彦钧创作的《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不由自主的跪下去。他说这是真正的天籁之音,是世界级名曲。正因为音乐听觉必须面对的是抽象的音响,因此音乐艺术对听觉提出的审美要求,远比美术对视觉提出的要求高许多。其主要体现在对音响灵敏的应激反应以及记忆力、想象力、组织力、经验性、感受与分析的同时性等方面。

具体而言,人们感知认知以及表现音乐的素养能力形成,需要经过漫长复杂的训练过程。综合概括可谓逐步培养十种才能:一是具有细微而灵敏的音准(音律)感,对于频率振动导致音的高低变化能够及时准确作出判断;二是具有准确而稳定的节拍感,能够对于不同型态的节拍以及特殊的重音变化记忆深刻;三是具有领悟各种复杂节奏,旋律线条以及多声部乐曲中复合性节奏型态的感觉与知觉;四是具有灵活的速度、力度转折变化感,能够洞察和处理音乐律动中的细微变化;五是具有单一与混合的音色感。包括中西类乐器、特别是混合音色的辩别;六是具有鲜明的调性感能对调性准确作出判断;七是具有复杂且内在的和声感。包括音响中的和声辩别和感知,准确领悟和弦结构与和声序进过程的色彩变化;八是具有敏锐健康的听觉生理条件前提下,广泛且长期的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在过程中有整体与局部的结构感,诸如:动机、主题、程式、附加乐句、乐段、曲式体裁等;九是具有丰富且生动的形象感。诸如:声态、形态、动态、静态、色光感、空间感、时间感等等;十是具有感悟及音境的想象感,包括气氛、情绪、气质、品质、环境等。

此外,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对于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认知与表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音乐。据史学家考证,不仅原始时期的音乐从各个方面描写了原始人类生活的每个侧面,而且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音乐都与社会现实以及统治阶级所施行的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音乐。人们从社会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对音乐的感知体验,进而上升为对音乐的理性认识、并将理性认识,应用于表现及创造音乐的实践活动,从而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此类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既能促使音乐艺术不断发展,又能促进人们感知、认知、表现音乐素质才能的形成与提高。

二、音乐感知、认知、表现能力教育效能探析

长期以来,国民音乐教育领域经常受到两种思潮的影响。其一认为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健康人群里,存在许多音乐方面的“低能人”,他们根本不适合学习音乐,无论教育工作者作何努力,都难以改变其五音不全、音律不辩的低能状态;其二认为音乐是人群中极具音乐潜质少数天才的专利,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对象,以培养高水平音乐艺术家为音乐教学工作的重点。虽然,从事国民音乐素质教育工作的广大音乐教师,并不一定认同以上两种观点,然而,在当今应试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音乐课程无论从开课规范、课程设计、教学条件等诸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两种思潮的影响。诸如:音乐课程经常被其它考试课程所挤占;音乐教师们受获奖晋职的功利驱使,热衷于选择少数音乐特长生进行强化训练与参赛,而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常规音乐基础素质课程教学却不够重视,尤其对于必须加强的视唱听音,识谱、记谱教学更是避重就轻。由此而导致历经漫长的九年义务制甚至非义务制的普通大学音乐教学,却仍然存在许多“音律不辩”“五音不全”“音乐白丁”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认为,提高人们感知、认知及表现音乐的素质水平与基础音乐教育效能,首先需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坚定通过高效率的教学行为,实现视唱练耳分级教学目标的信心。务必使受教育者,都能实现流畅、准确地视唱乐谱,听写旋律,尽快改变“五音不全”者大量存在的不良状况。其次,需要建立义务制教育阶段视唱练耳分级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督导严格要求每位音乐教师都能按照严谨、科学、规范的教学程序,积极并创造性开展视唱练耳教学。同时在中小学以及大中专院校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建议采取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视唱练耳素质考核的方法,全方位、多渠道地强化视唱练耳学科的重要地位。增设此项目,可以起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与示范导向效能。

另外,需要统筹策划、科学组织在校生课外音乐活动,通过组织合唱队、歌队、器乐队、舞蹈队等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音乐兴趣群体,与第一课堂教学构成有机的互动效应,两者优势互补,并便之产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联动效能。当前,应该利用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的有利契机,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学民族管弦或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某件乐器。并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便一定能够学有所成。俗话说得好:“十指连心 心灵则手巧”乐器演奏需要眼观、耳听、手操作,甚至脚击拍与演唱同时协调运动,故而具有怡情益智的特殊功效。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每个人虽然有着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但感知、认知及表现音乐的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依赖于生长环境与所接触音乐的程度。乐器演奏或演唱等音乐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便利的条件。并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观音乐感知、认知及其表现能力形成的根本原因,除了必须具备先天生理基础条件之外,其关键还在于学习者的态度,以及教育培养手段与潜移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学校音乐课程教学,担负着培养训练学生获得正确视唱记谱技能知识与感知、认知以及表现音乐的重任。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忽略或淡化正确视唱记谱的无比重要性。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只要遵循音乐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积极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心尽责开展教学工作,努力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及艺术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并从中获得持久愉悦的心境。从而更加激发起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表现音乐的热情,则定能使我国国民音乐素质教育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林东坡.论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实现[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学版2004.74.

[2]王慧芬.谈音乐教学中表现力和创造力[OL].音乐论坛网2005.3.

[3]刘沛.音乐行为的测量与评论概说[J].中国音乐(10):1988.

(本文为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5J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