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埃里克.施密特:全球互联网盟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埃里克.施密特:全球互联网盟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是Google得到了施密特。但是,我们应该说,是施密特得到了Google。反正,2001年3月,他正式加盟Google,既是得到了一份梦幻般的工作,也是一只脚踏入了质疑和寒冷的海水之中。从此,他与Google不再可分了,他的成功也势不可挡,一个“施密特时代”开启了。

从业经验丰富

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IT业阅历丰富。他拥有普林斯顿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师学士学位,同时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教育、学术和理论上都是一流水准。毕业后,他首先任职于美国齐格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前者是IT业内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设计公司,后者是电信业巨子贝尔的研发基地。他还在IT业的技术圣地施乐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工作。

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首席执行官。他领导开发了Sun的独立编程技术平台,将Java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他积极推行网络软件战略,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施密特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的公司,但是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Novell重新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就在他离开的那个季度,Novell亏损1.42亿美元。出于对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议让施密特去Google后仍然担任Novell董事会主席。

施密特来到Google的时候,公司只有200名员工,而且刚刚盈利。施密特是被风险投资家引荐给Google的,在此之前,他是Novell网络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两年多时间里。施密特使Google员工数量突破了一千人。他在 Novell 公司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发展。自加盟 Google 以后,埃里克便从两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加强必要的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并保持 Google的快速发展;确保最大限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保持优质水平。

2001年,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从Novell公司聘请埃里克・施密特博士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一职务.埃里克与拉里和谢尔盖一起共同负责Google的日常运作。身兼互联网战略家、企业家和重大技术的开发者的多重身份为一身,埃里克有着20年的成功经验,他在Novell公司的工作使其事业达到顶峰。Google是一个年轻而发展迅速的搜索引擎企业,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埃里克的丰富阅历能够完美地契合Google的发展需要。在他的领

导下,Google业绩继续高速增长,股价突破500美元大关。如今,Google已成此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

Google神话的创造者

市值1200亿美元的Google公司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硅谷神话。造就这个神话的是“三驾马车”: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以及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没有创始人就没有Google的搜索技术与独特的创新精神,而没有埃里克・施密特,就没有Google今日令人咋舌的赚钱能力与重塑互联网格局的实力。

硅谷人对他的评价是:“施密特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其经历之丰富,堪称业界老狐狸。”经历了贝尔实验室以及施乐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后,1983年,施密特迎来了他事业的新高峰,跳槽到Sun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和公司行政主管,负责开发Sun独立于平台的编程技术Java,将Java从公司的一个研发者的失意作品,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1997年他加入Novell公司任董事长兼CEO,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公司,给予Novell第二次生命。

施密特说他清晰地记得2001年第一次与Google两个创始人见面时的情景:“他们在各个方面的看法,都与我不尽相同。让人搞不清他们的看法,究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远见,还是单纯天真。”当时Google是一家相当出色的搜索引擎技术公司,但除了出售技术,没有其他的盈利方式。而2001年正是“眼球经济”的衰退时期,施密特加入Google,他老道而颇具创新的头脑看到搜索与广告之间最和谐的联系,解决了Google在保持主页简明朴素的同时增加广告收入的难题,这就是Google目前最核心最成功的赚钱方式――AdWords文字广告,即在搜索结果右边附加相关广告。

施密特让Google从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转变为一个为企业提供各种搜索服务的供应商和互联网上最大的广告平台之一,挖掘出Google的巨大商业潜能。让Google有了400美元的天价股价、1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和越伸越远的业务触角,俨然已经开始威胁雅虎、微软、甚至eBay和一些电信运营商。尽管如此,施密特还是说,Google从其他同行身上吸取了两个教训:不要急于上市;集中精力于搜索业务。“Google所有的延伸业务开展都是以搜索为核心。”

Google的两个创始人在2001年拉施密特入伙时当然是看上了施密特的丰富经验与盈利能力,我们无从判断,他挑战微软的经验是否才是更深层的因素。不过,施密特加入Google后一直强调,“我们并没有和微软竞争。”被问及其他竞争对手时,也只表示“我只愿意谈Google”。

施密特很会把握自己的角色,绝不会出来抢两个创始人的风头。施密特说,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位首席运营官,因为两名创始人在决定公司战略和技术走向方面拥有否决权,而他的首要工作就是把Google和两位创始人最大程度地兑换成收入和利润。于是有人评论,业内大概只有施密特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学识和这样的经验,才能“镇住”这两个个性极强的技术天才。

奉行集体决策

施密特说,要预测公司成长最简单的指标,就是看我们每个星期招聘到什么样的人。在谷歌有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跟新招聘的员工面谈,如果委员会觉得不错,会把人选送给施密特做最后决定。这种查核流程,确保优秀的人才不会“落网”,“我一个星期花几个小时看上百封简历”“我们要搜集全世界的信息,提供给每一个人,为了这目标,我们想建立一家非常有创造力的公司,所以必须招募到能认同这目标的人,放手让他们创造新产品”。

在谷歌,员工每周可以花一天时间来从事个人项目研究,可以是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和产品,甚至可以跟谷歌现有的产品毫无关系。

当有了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施密特认为群体决策的流程正是谷歌带动创新的核心诀窍。这个方法来源于《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詹姆斯索罗维基写的《群众的智慧》,施密特自称受这本书的影响至深,书中的核心观点是,一大群人比一小群精英分子还更聪明,不论这群精英分子有多聪慧,前者更擅长解决问题,更能酝酿出革新,更能做出智慧决策,甚至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

2006年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2006年度全球最有权力的31名风云人物。其中,除了苹果公司行政总裁乔布斯、“股神”巴菲特、比尔・盖茨夫妇、美联储主席贝南克等权力人物外,还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大腕”,他就是Google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不过,虽然基于“地球人都知道”的工作成就,使埃里克・施密特早已声名远扬,但其本人却甚为低调,只剩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心境如此平和,实属难能可贵。

2001年,当施密特被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选中担任CEO时,人们认为他将是个可怜的“道具”。因为彼时,佩奇和布林并不愿放弃对公司的完全控制。

但如今,最不友好的评价也不得不承认施密特是个“幸运儿”。因为他不但坐稳Google“三巨头”的位置,还挣到数十亿美元身家;不但自己赚钱,还让Google的股价长期居高不下。更何况他在Google的表现,表明他绝非一个傀儡。埋头挣钱,并保持低调,这是施密特的生存之道。刚上任GoogleCEO时他曾表示“Google从成立以来做得相当出色,公司成长极其迅速,已拥有各种搜索服务的最大市场份额。我不认为Google会有任何明显的战略改变。”

“许多聪明又勤奋、照规则做事的人,并不能拥有我财富的零头。”1999年,时任Novell首席执行官的他曾对《福布斯》杂志如是感慨,因为他认识到“自己并非因为出色而拥有这些财富,运气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施密特承认自己是一员“福将”。

的确,现在没人质疑Google已成为新时代的硅谷神话。造就这一神话的,包括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以及现任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如果说没有创始人,就没有Google的搜索技术与独特的创新精神,那么,没有埃里克・施密特,就没有Google今日令人咋舌的赚钱能力,以及重塑互联网格局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