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消化道大出血;垂体后叶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05-01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之一。能否有效止血和恢复正常血容量是能否挽救患者生命的根本之所在。随着生长抑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显着进展。然而,少数患者单纯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严重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却不尽如人意。本组采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静脉输注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治疗 吸氧,禁食,胃肠减压,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根据患者循环血容量合理输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或平衡液;当血红蛋白

2.常规治疗21例,发现出血后的第1个24h出血量为1000~2300ml(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史判断),平均出血约1150ml,入院5~47h,平均出血14.5h后出血停止,血压保持稳定。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8例,发现出血后的第1个24h出血量为1600~2800ml,平均出血约2200ml,入院2~10h,平均出血7.5h后出血停止,血压保持稳定。

3 讨论

随着生长抑素类药物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显着进步。然而,少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虽然使用了大剂量生长抑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

通过分析,发现了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缺陷:(1)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在剂量上没有体现个体差异;(2)没有从垂体后叶素的作用机制上建立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观察指标,也就无法通过指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垂体后叶素使用的剂量以适应患者临床治疗的要求。

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收缩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可以减少消化系统供血量,减少自肠管回流入门静脉系统的血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然而,临床应用结果却表明,采用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经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影像显示: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动脉内注射可导致肠系膜上动脉等血管发生中重度痉挛,止血效果良好,且患者术中均伴有中重度腹痛。本组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借鉴动脉内注射垂体后叶素发生肠系膜动脉痉挛时伴有中重度腹痛的临床症状,制定了患者静脉输注垂体后叶素的最大剂量标准――维持患者输注垂体后叶素期间有轻度腹痛,即维持患者肠管处于轻度缺血状态;在保障不发生肠管坏死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等向门静脉的供血量。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的个体差异较大,垂体后叶素剂量从12U/h至36U/h不等。这个结果从另一方面反证了垂体后叶素常规剂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不佳的原因――给药剂量太小。

本组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患者出血后的第1个24h内平均出血较常规治疗患者平均出血量大,但平均止血时间却较常规治疗患者缩短了11.3h。这样的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通过强烈收缩门静脉的供血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向门静脉的血液注入,从而达到减少门静脉内淤滞的静脉血量、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