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运动心理学提高儿童游泳教学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运动心理学提高儿童游泳教学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根据运动心理学原理,把握儿童初学者的主要心理矛盾,采用游戏、竞赛等生动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法,顺利完成游泳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儿童;游泳教学

1.前言

从培养游泳运动员的长远观点看,要使运动员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好是从他们学习游泳的第一天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心理教育,使少年儿童尽快消除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对游泳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要培养运动员具有崇高的奋斗目标,使之学会自我培养意志,积极地自我提高。美国著名游泳专家康西尔曼认为,一个好的完整的教练员必须是一个生理学家,又是一个物理学家,也是一个心理学家。心理训练是当前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的需要,也是当今游泳训练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刚开始学游泳时,人们大都有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水的基本特性不了解。游泳是身体脱离了固定的固体支撑,而由液体支撑,借助手、腿和躯干动作来进行运动的一个项目。由于水的阻力比陆上空气大得多,而且游泳运动的技术动作与日常一些习惯动作相比较,在动作结构上和动作节奏上有许多不同,因此,初学者第一次下水时,会感到两臂悬浮、双手抓不着东西、两腿蹬空,好像整个身体失去了控制,从而引起心理上的恐惧。

游泳初学者克服水的阻力和压力,同时利用水的阻力和浮力在水中运动,大多数人尤其是儿童都会因为对水的特性缺乏了解,平衡感觉受到刺激,感觉身体虚浮,呼吸困难,因而在心理上产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并影响以后游泳技术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游泳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克服心理因素的困扰相一致的,对于教练员来说,根据儿童初学者心理发展特点,能运用心理规律组织教学,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 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果

2.1 研究对象

20名6岁初学者(男12名、女8名),随机抽样分成试验组、对照组,每组男6名,女4名,基本情况表1。

经数理统计双侧T检验,身高和体重指数均显示出P>0.05,可以认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身高和体重指数无显著差异。

2.2 实验方法

模仿性强,兴趣短暂,活泼好动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法教学,试验组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儿童等心理特点,更多采用游戏,竞赛等方法。

2.3 实验结果

通过30次课(每课时90分钟)的教学改革实践及分组对照实验,发现试验组的教学结果有明显的优点(实验结果见表2)

根据分组对照试验观察发现,经过2课时熟悉水性教学后,试验组学生没有出现“怕水”现象,较好地完成熟悉水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

因“怕水心理”导致的错误动作明显减少

根据分组对照试验观察发现,蛙泳的完整配合动作中,实验组学生抬头吸气,吸不到气的错误动作出现率明显比对照组学生少。

游距增长

根据分组对照试验的检测发现,实验组游距达到47.8米(平均值),对照组只达到31.4米(平均值)

3 分析与讨论

3.1 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

大多数初学儿童对游泳特别感兴趣,喜欢在水中游玩.但是,由于水环境与陆地环境差别极大,人们在水中受到水的压力、浮力等刺激,中枢神经导致产生防御反射,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学习游泳需要心理上的放松。因此,游泳教学初期,必须靠教练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诱导,特别要注意在教学中以丰富多变、生动而有目的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克服儿童初学者的紧张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有意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安排似玩实学的带游戏色彩的各种练习活动。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使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要注意多鼓励、多帮助,正确运用教学法,加速掌握动作的过程。课的组织教法要多样化,动静交替、水陆交替,采用游戏和比谁游的距离长的方法,使课上得生动活泼。

教师对初学者讲解游泳技术要生动形象,示范要轻松自如,让学生对熟悉水性的练习和蛙泳技术有一个好的印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也能消除其紧张、害怕心理。在教学中,要经常安排初学者进行熟悉水性的游戏和比赛,如扶池边行走、水中睁眼数数、憋气比赛、水中连续呼吸、蹬边滑行比赛、打水仗等练习,使初学者从认识水性进而熟练掌握并利用水的特性。同时,要加强安全措施,使初学者有安全感,以使其消除紧张心理放开手脚学习。

3.2 加强水中放松练习

让初学者掌握在水中放松的技术是游泳教学的关键,初学游泳是人们往往很快就感到疲劳的原因主要是把大量能量消耗在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中。放松与紧张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的,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大脑有意识的控制去调节。因此在学生下水之前,可对他们进行表象训练,例如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把老师的示范动作会议几遍,然后再想象自己正在水中游泳,入水、滑行漂浮时暗示自己:“我的腿部肌肉放松,臂部肌肉放松,全身放松了”等等。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在水中放松的技术。

3.3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巩固提高泳式技术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心理素质:

(1)酷爱游泳运动,心中有崇高的奋斗目标。目标就是动力,他能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鞭策他们在困难和挫折中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吃大苦耐大劳,为游泳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2)尊重教练,对教练高度信任,乐意听从教练的指导,善于理解教练的意图,并能协助教练搞好训练工作。他们应对每次训练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坚信这样练很有价值,以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在训练中他们把教练视为绝对权威,而在生活中经常与教练交心谈心,因此做到配合默契,合作愉快,这也是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的主要因素之一。

(3)有责任感、紧迫感、主动性,心胸开阔,并善于团结队友。要克服自负、傲慢、自私狭隘和妒忌的消极心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做到既能全力以赴地投入紧张的训练,又能轻松愉快的生活。

游泳教学进入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后,教学重点应是适当提高负荷,使身体各分析器结合水的压力、浮力、阻力等因素,逐渐消除紧张、牵强和多余动作,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这时,学生心中应有崇高的奋斗目标。目标就是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鞭策他们在困难和挫折中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吃大苦耐大劳。

结果与建议

(1)游泳是受心理因素干扰的运动项目之一,游泳首先要克服学生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

(2)教练应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在水中的感觉,加速学生掌握动作。

(3)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遵循游泳技能形成的规律,了解和掌握各教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刘绍君等,运动心理学,人民出版社, 1987

【2】贾玉瑞等,游泳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李惠,少儿游泳运动员的心理诱导训练,游泳季刊,2000.1

【4】刘英剑,浅谈初学游泳者的心理训练,中国学校体育,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