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房价左右下一步宏观调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房价左右下一步宏观调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飙升的地价和被强制形成的居民购买力,是近年驱动房价扶摇直上的两个主要因素。而无论要对哪个因素下手,都将严重触动地方政府借道高房价形成的政绩利益。但是,既然这次宏观调控本来针对的,就是在向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由不同利益集团博弈形成的经济过热,而经济过热源头的源头又在房地产。因此,中央政府肯定不会对房价不降反升坐视不管,甚至可以说,房价不下降,宏观调控就很难有结束的那天。

被忽略的宏观调控主战场

在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公布之前,房价显然是被完全忽视掉的经济指标,人们关注的是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增速等的回落速度。而正是由于这些传统指标的回落,当宏观调控后的多项经济指标在7月中旬公布后,即有经济学家喜不自禁地称宏观调控可以实现软着陆了。

然而,市场还存在另外的声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在中国大陆向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利益博弈的主战场,就是在国内房地产业上展开的。正因为如此,目前大力整顿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建材等都与房地产有关,而电力、运输、水等经济上的瓶颈都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既然如此,其他行业在宏观调控中出现了增长放缓的情况,而源头上的房价却还是照升不误,甚至于全国的商品房价格还上升了一成以上。作为这次经济过热动力源的房地产都不能够调整,那么这次宏观调控见效多少自然要大打折扣了。至于说宏观调控结束了,更是言之过早。

摩根士丹利证券大中国区首席经济分析师谢国忠估计,本轮宏观调控将至少要持续到明年底后年初才能结束。而房价能否下降10%以上,是决定中国内地经济能否顺利软着陆的关键。谢国忠说,房地产价格降低指数,才是观察中国内地经济软硬着陆的重要指标。

房地产挟持地方经济

易宪容一针见血地指出,房地产业调控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它已经挟持了一些地方的经济。

上海是从2000年开始将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来抓的,而正是从那时起,上海的房价就成了脱缰野马。1995年,房地产业对上海GDP的贡献率为371%,而到2003年时,已经猛增到了74%。在上海市政府原定的“十五”计划中,是预计到2005年时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才会给GDP贡献7%以上的。也就是说,近两年飞速上涨的房价,让房地产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定下的目标。在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看来,上海近些年来经济得以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原因就归于外资和房地产业的贡献。

事实表明,很多地方将上海通过高价卖地赚取高额地租,通过大搞拆迁制造居民购房大需求的做法视为发展GDP的法宝,很快就从中尝到了甜头。2003年,北京GDP增长来自房地产的有30%以上,而北京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有50%以上来自房地产。

易宪容认为,在房地产业已经把地方政府、国家经济及民众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情况下,说房地产正在要挟整个中国经济并不过分。商品房价格、金融风险、地方政府之业绩与买不起房屋的百姓,究竟哪一个利益更重要?完全得看中央政府的天平放在哪里了,这才是决定宏观调控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宏观调控下一步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7月23日公布的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4%,而土地交易价格上涨了115%。

对于宏观调控没能调低房价的原因,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韩秀云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主要就是因为土地供应被地方政府给卡住了。

由此可见,宏观调控的下一步已经非常明白了,即加息。

如果采用控制对开发商的信贷规模来实施宏观调控,只能进一步加剧房价的上涨。而这,还会进一步刺激起地方政府通过高价卖地的欲望。如此这般,只能形成恶性循环。相反,通过加息的办法,则是从源头上扼制住了房价上涨的可能。

明眼人知道,当今通过加息来减少购房需求针对的不是个人,而是意在抑制地方政府大搞拆迁制造大需求的错误动力。加息使得居民购房成本大增,必然增加居民对抗地方政府拆迁的动力,从而迫使地方政府减少制造需求的频度。地方政府制造购房需求的频度减少了,自然就令高价卖地难以为继。如此这般一环套一环的传递,看哪个地方再敢将房地产列为支柱产业去发展? (摘自2004年8月22日《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