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雷鸣科化,被倒逼出来的增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雷鸣科化,被倒逼出来的增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历20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从此前的幼苗成长为今天的参天大树。不仅上市公司的规模达到2000余家,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也急剧膨胀,而且,在全球资本市场中逐渐展现出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雷人”事件的层出不穷,亦在市场中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曾经,新股发行制度两阶段的改革,使新股“三高”发行从此前的“特殊性”变成了普遍性,超百倍发行市盈率的出现,不再是什么偶然现象;曾经,包装粉饰上市让大庆联谊等公司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目前似乎变得很“平常”,今年新股次新股业绩大面积快速“变脸”即是最好的证明;曾经,券商的研究报告频频受到投资者的信任与追捧,如今,为了吸引眼球,“雷人”的研究报告变成了“主旋律”,当然,质疑亦随之而来。其实,市场上“雷人”的事件不仅仅只有这些。就在日前,雷鸣科化大股东的“雷人”增持行为,再次吸引了市场关注的目光。

7月13日,雷鸣科化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准北矿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100股,本次增持的理由竟然是“基于对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认同”。雷鸣科化增持公告一出,立即引起市场“雷声”一片,其大股东增持行为,亦被称为“史上最雷人的增持”,有投资者戏称,“公告花的钱都比增持花的多”。

事实上,查看雷鸣科化以往的公告,从未透露出大股东将增持股份的信息。此次的增持,可谓是一种“偷袭”行为。来自上市公司的信息则表明,准北矿业“雷人”增持行为的背后还有更“雷人”的原因一一由于其股票账户很久没用,大股东担心被冻结。而上市公司在公告表示,准北矿业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含本次已增持的股份)。由此可见,雷鸣科化大股东“雷人”增持之后不得不宣布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其实是迫不得已,是明显的“被增持”。

被100股增持股份“挟持”了的准北矿业,对于增持已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再次出手,7月19日的公告也证明了这一点。该日上市公司公告称,第一大控股股东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增持162.73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6%。

从失手增持100股到162.73万股的大手笔,从没有增持计划到不得不“被增持”,雷鸣科化上演了非常滑稽的一幕。其实,市场上的“雷人”增持远远不止雷鸣拉化一家。

去年5月份,贵州茅台大股东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41600股。这笔被投资者解读为“最寒酸的增持”,其增持股份仅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0044%,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也与贵州茅台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其庞大的市值极不相称,被非议在情理之中。

产业资本进场增持,目前已属于普遍现象。而且,其增持与市场表现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5月和6月,大股东增持总计金额分别为2.6亿元、2.98亿元、8.26亿元和10.05亿元。7月1日至14日,32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动用7.6亿元巨资累计进行78次增持,增持股份总量达8678.96万股。

实际上,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背后,亦是各怀“鬼胎”。有像雷鸣科化因失手“被增持”的,有认为估值偏低进场的,有为了市值进行增持的,当然也有的是为了再融资时卖个好价钱出手的。但笔者以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增持行为,应该以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核心,以提升投资者持股信心作为首要目标,而不应该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像个别上市公司那样增持的口号喊得响亮,但“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甚至像雷鸣科化100股的增持都没有进行。而从最根本上讲,大股东的增持行为,至少要表现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