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D《泰坦尼克号》是如何炼成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D《泰坦尼克号》是如何炼成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摄影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推陈出新,相信很多人都对3d电影不陌生。早在2010年,一部《阿凡达》就让全世界的观众领略到了3D电影给人们带来的视觉震撼。也是从那时开始,几乎是一夜之间,3D电视机、显示器、播放器……,各种与画面相关的东西都能与3D沾上了边,3D技术也逐渐地脱去了高科技的外衣。但最近,一部3D版本的《泰坦尼克号》又将3D技术拉回了高科技的神坛,因为有消息说:将《泰坦尼克号》转制成3D电影,居然需要耗费1?800万美金。这不是用《QQ影音》之类的软件点一下就成了的事吗?事情当然不会是那么简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D与伪3D,傻傻分不清楚

现在,很多软件或者显示器都标榜自己的3D功能,用户只要带上一副价值几块到几百块3D眼镜后,就能在家观看3D影片。但实际上,这些3D画面都是通过软件或者硬件转换而来,使左右眼形成视差的“伪3D”画面,我们将之称为“2D深度技术”。它们与真正的3D技术几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反倒是真正作为3D技术之一的“2D转3D”却因为名称的关系,被扣上了“伪3D”的帽子。实际上,目前真正的3D影片的制作方式只有两种。

1.使用双眼式3D相机拍摄: 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真3D影片。拍摄这种影片需要能调整光轴的3D相机,一般来说整个系统大且重。另外3D相机具有成本较高、机动性较低等特性,所以用该设备拍摄影片的时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以及非常高的成本。

2.通过“2D转3D”技术对2D影像进行数字处理,制作出左眼及右眼用影像:它需要将2D影像的各部分嵌入3D的计算机图形(CG)空间中。要制作出比较协调自然的3D影像,一般需要数百人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工作。但相比用3D相机拍摄,这种方式还是具有技术性较低,价格较便宜等优点。

由于具备只需要拍摄2D画面即可转换为3D电影的优点,在最近的3D电影中,整部影片都采用2D转3D技术制作的作品越来越多,所以有很多人将这类电影称为“伪3D电影”。但实际上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3D影片,只是在效果上有差异而已。

另外,即使是3D相机拍摄的影像,为了调整在不同屏幕上的3D视差,也会采用“2D转3D”技术。《阿凡达》是3D风潮的始作俑者,然而在这部3D巨制中也蕴含着“2D转3D”技术,《变形金刚3》也是如此,可见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其实3D影片一直以来都是高科技产品,只是很多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将3D这个词给用“滥”了。即使到现在为止,制作一部真正的3D影片依然是件非常消耗财力和时间的事情。即便只是将曾经的《泰坦尼克号》转制成3D版,也耗费了几百人长达一年多的时间。

“2D露丝”是如何变成“3D冰川”的?

简单来说,2D转3D技术只需要将2D影像的各部分素材嵌入3D的计算机图形(CG)空间中即可。听起来应该很简单,但实际上呢?许多3D影片的制作人都被以下两个问题烦得焦头烂额。

1. 利用视差形成景深

制作3D效果时,关键一步是要做出景深。其基本技术原理是人眼观察物体时所形成的视差(Parallax)。

简单来说,导演需要对每个场景要营造出怎样的立体视觉效果做出决断,这些对观众的3D观影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说,怪兽和子弹需要从屏幕里呼啸而出,让观众感觉它们就在身边。而那些背景画面,则需要“嵌”进屏幕里去。这就需要依靠3D图形的渲染技术来制造出透视感和距离感。由于原拍摄过程中可能存在剪辑和角度切换,所以首先需要对于每一帧的画面都恢复原拍摄视角,继而确定3D虚拟立体摄像机的位置,一部90分钟左右的电影长达十万多帧图像,计算量和工作量都十分繁重。

2. 为电影画面增加深度信息

在3D电影制作之前,导演需要拥有一个“深度预算”,即为负视差和正视差的范围。控制在深度视差范围可以确保将眼疲劳度控制到最低,毕竟一场电影的时间可能是2~3个小时,视差过大所带来的疲劳度可能让观众对3D电影产生极大的反感。

一旦导演确定下来理想的深度预算,就可以来设计场景中的深度信息了。对整体场景复原建模之后,再确定每幅画面的拍摄角度,就可以对深度信息了然于胸。然而,一幅一幅手工增加深度信息,仍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这就是为什么《泰坦尼克号》3D版需要450个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年多才能完成的原因。

实际上有些播放软件也具有简单的2D到3D转换效果,比如说《QQ影音》。然而该类软件只是从颜色上加以处理,然后对每幅画面做一个位移差,完全是忽视了场景中物体的立体结构,无法实现不同视角带来的角度变化。

看了以上内容,可能大家都明白了,将一部2D影片转制成3D电影实际上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程,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在财力跟物力上。另外,之所以“2D转3D”技术被很多人称之为“伪3D”,其原因除了名字取得不好以外,制作人员投入的精力不够,制作的影片效果差也占有很大的原因。詹姆斯·卡梅隆就曾经说过:之前诸多3D转换电影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太过于追求抢占市场先机,无法全身心投入,确保影片转换质量。

相信在这次《泰坦尼克号》3D版再次席卷全球票房以后,大家会对“2D转3D”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