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月光》看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月光》看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月光》为例,分析了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认为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注重钢琴声音和音乐语言的变化,强调色彩和光线的瞬间印象。在演奏时,需要适用非常柔和的触键技巧,也要精心处理好踏板的运用,让音乐的音响效果达到完美程度。

【关键词】 《月光》;德彪西;钢琴作品;演奏特点

一、德彪西的音乐特点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克罗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

1918)被认为是最伟大和最富于创造性的法国作曲家,人们将他比喻为两个世纪浪漫派和现代派之间的桥梁。他是“印象主义”的开拓者,他创造性的音乐思维和语言开启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德彪西通过音乐来捕捉事物的印象,并通过音乐来激发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联想,特别是他的钢琴音乐,具有多重角度的创新和尝试。在他创作生涯中形成的 “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钢琴音乐的创作在德彪西音乐的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钢琴曲,但他却没有专业的钢琴技巧,他通过犀利的触感足以弥补了一切缺憾。他用毕生精力要将钢琴从电光石火声音中释放出来,弹琴时就像直接在琴弦上挑抹,未曾经过琴键与琴槌干预,大量运用踏板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效果,从他指尖流泻出来的音韵简直就是一首首清澄优美的诗歌。对于我们这些现代的钢琴演奏者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演奏来体现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的音乐之美就需要我们深入的去分析了解他的音乐作品特征。他喜欢使用有六个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的全音阶,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同,尤其是他的和弦更加奇特。他的音乐作品中一反传统和声要求的避免同向进行,大胆而创新的使用很多平行和弦,使得以往听起来空洞的和声色彩十分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他的音乐当中。

二、德彪西音乐作品与演奏技巧分析

1、《月光》的音乐结构

《月光》这首钢琴作品可以算是德彪西最为著名的钢琴作品之一,虽然《月光》不能算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但它的音乐中印象派的音响效果已体现得十分明显。深入的分析这首曲子的音乐结构及其演奏特点,可以对演奏德彪西的音乐作品起到很大帮助。

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是德彪西常用的三段式结构,其中段往往比较自由。乐曲第一段温和而幽静,旋律细致的波动,委婉含蓄。

其音调有五声性特点,节奏以连线和二连音带来游移飘散的效果,和声上降D大调主和弦只偶尔在最重要的结构点上出现,使和声功能性非常模糊。同时,和弦构成的旋律自高处缓缓而下,营造出印象派艺术家浓重的一派朦胧月色。第一段后半部分以和弦式织体发展前半段的音调,结尾处四个和弦的分解式奏法,预示着贯穿在下一段伴奏中的琶音织体。

中段由三个小段组成,系第一小段加它的两次变奏,音调是在前一大段音调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伴奏使用琶音织体,使音乐变得流畅舒展起来,可以描绘朦朦月色。中段的和声色彩丰富,第一小段起头是降D大调的主和弦,但马上与该调主音上方降三级音位置上的降F大调主和弦交换――这种I级到降III级后再到I级的和声进行在当时有着典型的色彩意义。

在连续交替几次后又对比降E大调主和弦;第二小段音区升高八度,仍由降D 降F大调主和弦先交替进行,然后引出E大调,带来色彩鲜明的调性对比。而E大调的主和弦只明确出现一次,其余各处是在主和弦下属和弦上加入VI级 II级和弦,造成混合式的和声效果,并带来五声性特点;第三小段回到降D大调和原音区,但和声进一步采用多层和弦混合叠置。以后逐步使乐曲发展达到高潮,并出现全曲唯一一次f力度。

再现段的旋律升高八度,以音区变化加强色彩性,音调下方的伴奏改为琶音织体,使音乐更有延伸感。尾声回顾中段开始处的和声对比效果,徘徊在降D 降F大调主和弦琶音之间,直到最后才结束在主和弦上。音乐在德彪西表明的“减弱渐缓至曲终”的要求中消失在冥冥静夜的意境中。

2、《月光》的演奏技巧

这首乐曲以弱为主,除一次f力度外,其余部分均控制在p与ppp之间,这是德彪西常见的特点,如何处理好这样的音乐对比,不仅需要反复的练习比较,而且还要更注重在不同力度上的音乐表现,并需要十分扎实的基本功才可以在手指触键时把握住指尖的力度。另外在和声上,多采用模糊西方大小调和声体系的五声结构,带有附加音的混合和弦也是在弹奏中需要注意的,变化丰富的琶音组织,如何能准确连绵的演奏,需要演奏者要熟知这些调式和弦结构和清楚的键位掌握。

根据对《月光》一曲的大致分析和演奏技巧的理解,可以看出,作曲家德彪西对要求非常细致,比如他在钢琴乐谱中记录的每一个音乐术语、表情记号、踏板、连线、分句等都具有深厚的用意。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连串的微小的力度、速度、音乐、情绪等变化。而他在处理这些度与层次上的变化时非常用心。假如我们在弹奏中不重视这些标记和变化,就很难准确理解和演绎其作品,在遇到谱中节奏力度变化时一定不能片面的理解为节奏可以自由自在和随心所欲,而要保持整体节奏的平衡感和有规律的节奏律动感。对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评价中,很多音乐家和乐评家都认为音色是他作品中最根本和最醒目的构成因素,这是因为从他的每一部钢琴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丰富的音响层次。如作品《意象集》中《水中倒影》一曲中一系列滑音和弦的弹奏就像柔和的清风在水面上拂过,而如何来通过演奏体现这一情景,传统的触键方式已远不能胜任或者说根本不适用。

三、结论

德彪西的音乐经常以一种特有的暖融融的天鹅绒般的音响为背景,这就需要适用非常柔和的触键,弹奏时手指需要非常贴键,几乎不离开琴键,甚至只使琴键抬起到一半,给人一种绵绵不绝的感觉。有时在静谧的背景陪衬中,需点出同样微弱纤细的旋律线条,此时弹奏需要放松而力量贯通指尖如蜻蜓点水般的触键,切忌声音模糊不清,下键要控制好,音色通透,如穿过光线的雨滴。有时德彪西也会描绘在寂静中的沉思,在冥想中的心潮澎湃,这就需要弹奏中具有良好的控制,有清晰的层次,对情绪变化力度起伏的整体布局。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放松触键的基础上,把手指触键运用到需要突出来的音乐动机上,同时头脑里要有整体的布局安排。我们要清楚的看到,控制手指触键的最好的指挥就是我们的听觉和支配听觉的大脑。从弹奏上讲,曾一度有人认为德彪西的音乐应该演奏的更朦胧一些,但事实证明要准确诠释其音乐,必须精确严谨的表现曲谱上的各种音乐标记。由于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独特的和声色彩及音响效果,我们在演奏时对踏板的运用也需要精心处理。在德彪西的音乐中踏板时音乐灵魂的另一种体现,延音踏板的踩放,换音中保留必要音响而不彻底松开踏板,轻点踏板要求清晰和明快,在不协和和声中延续使用同一踏板,有时在一些休止和断奏中使踏板贯穿。这都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反复练习揣摩。在德彪西的很多作品中都使用了弱音踏板和中音踏板,这些我们更是要精心的去调整处理踏板的使用,让音乐的音响效果达到完美程度。

【参考文献】

[1] 弗兰克・道斯.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华乐出版社编辑部.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 童道锦,孙明珠.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钢琴艺术研究(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

[4]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