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向阳山坡》折射出的风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向阳山坡》折射出的风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像《西部作家》杂志有西部作家网作为自己的选稿基地一样,一个作家在创作上也要有自己的基地,如果作家生长于斯,那对作家的创作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作品也就类似于“反哺”,是给予母亲的最好回报——我读辛贵强的作品就有这样的感觉。

辛贵强来自太行山区,几十年来,不论是在贫瘠的山村务农,还是当老师进机关,他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坚持用手中的笔书写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书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书写发生在这里的每一个故事,书写山乡在阳光照射下的每一个变化。

毫无疑问,从逃荒人的后代、抗镢头的土头农民到太行山区的“歌者”,这个“蜕变”过程,自然有着太多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心路历程,也会在他的笔下有所反映。本期“鉴赏栏目”刊发的辛贵强三篇叙事散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作家的心路和他笔下的太行山区。限于篇幅,下面我们就《向阳山坡》做一下粗略分析——

《向阳山坡》是一组散文,包括了三个山村生活片段,每一个小题目下,都是一幅充满浓郁地域色彩的风情画。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知道,在这里,向阳山坡是作者抒写的场景,也是一个文学概念,这样我们就容易把握作者叙述的内容。我读这组散文,当然还有另一种心情,就是“窥视”的心情,因为我要从中寻找这里隐藏着的作者身世和心灵秘密。

先看《位列仙班》。作者在这个小题目下讲述了他初中毕业后的人生第一课,那就是在劳动中学会了抽烟。了解他的人知道,他的生活经历坎坷,14岁一度辍学放羊,初中毕业当兵可是被人设坎没有走成,学校招生考试全公社排名第一,偏又在那年赶上著名的“交白卷”风波。在现实的一次次残酷打击下,他似乎命中注定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难逃农村刨土的命运,这样看来,他与烟的接触也就顺理成章,因为按老百姓的说法,抽烟暂时能够帮助他解脱面对现实的烦恼与无奈。

问题在于,就是这么一件事,在他的笔下就写出了色彩——有时我真的惊叹于散文语言的神奇和力量!你看,那地头上烟民们抽烟的风景,学抽烟的经历,因为抽烟与父亲的斗智,对烟史的自我介绍,都显得非常饱满和充实,历历在目。同样作为烟民,多少年后他对抽烟害处的认识,对自己当时学抽烟的自我解剖,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最后他说:“烟锅里的人生,燃的是什么味?”这句话实在给人以警醒。是的,人生百味,有时在烟锅子里体现得最为深刻,这也是不

得已的事情。

再看《一地文学家》。与前一篇的“自视”不同,这篇是一种“外视”,是作者文学视角的对象转移;他暴露出的秘密,也从自我剖析转到对文学热爱的探根究源。文学起源于劳动,作者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佐证。那个时代,物质生活无疑是贫瘠的,但人们的生活一点也不缺乏诗情,田间地头,只要聚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唠嗑,这就是近似于原始的口头文学。当然,老百姓说故事,有荤有素,所以又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其实,正是这些“既有史的特质,也富含人生的哲理”的原生态东西,才形成了文学的胚胎,也成为作者文学创作的源泉,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精神和素材的基础。

作者在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毫无疑问是饱含感情的,我欣赏作者的这种认识:“他们的灵感和激情,是在翻起整理好的土地上,把种子一粒一粒栽种下去,长出一个绿油油的梦。”当然,作者也非常清醒:“我常常想,我的这些以苦作乐的乡亲们,就这样安贫乐道顺从命运吗。听了他们的段子,方知道他们也有安抚自己的。”这句话,恰恰道出了文学的一种特质。是的,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太行山区之外的许多地方,还有很多这样的农民,在田间地头,或者在城市的建筑工棚里用各类段子麻醉着自己的神经。读到这里,我真想喊一声:我的父老乡亲们啊!作者最后说:“山坡瘠薄土地生长的俗文化,一点一点剥去我的学生气,培植起我世俗、世故的基因。”当然,这也成就了一个太行山区的“歌者”。

第三篇是《“鞋壳篓”磕土》。与描写口头文学家的苦中作乐不同,这一篇则冷静地进入了一种分析的层面。他的写作视角依然是抗镢头的土头农民,所展示的画面也依然是男男女女的社员在向阳山坡的刨地劳动,也依然有人们之间的逗闷子找乐子,但不同的是,肚里耗完了低热量饭食会指挥大脑,让人思考如何应对摆在面前的繁重体力劳动,这就自然引发作者对农民命运的探讨。

这里有一句关键词,就是“吱咕吱咕,鞋壳篓磕土。”这是太行山区的土话,作者作了解释,我觉得这个解释非常必要,只有解释才能使这句话具有文本意义,才能说明抗镢头人的生活现状。作者是这样说的:“吱咕吱咕”不是语气助词,而是有实际意义的喟叹,整句话的意思是,“不行哪,不行哪,谁叫咱是鞋壳篓磕土的土头农民!”你看,多形象,这样我们才能理解蕴含其中的那种夹杂了自嘲、感叹的复杂情绪。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作者讲到了山村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吃水用水并由此引发疾病的情况,读来令人动容。问题是作者心里明白,“作为土里求食的农民,最亲的是土,决定身份卑微的也是土。”尽管当时在说法上,工农兵并列,农民身份并不低,可是为什么“那些干工作当干部的人犯了错误,都是说下放农村劳动改造,怎么不说是抬举至农村劳动享受?”这句具有讽嘲意味的问话包含了多少辛酸、无奈和血泪!现在的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农民生活多少有些陌生,对那个时代的口号也许不会完全理解,这可能会对阅读产生一些隔膜;但是文学的责任是留下历史,留下能够被风吹散的一些记忆,这当然也是作家的责任。其实,即使是在今天,关注农民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般来说,散文的结尾,往往是思想闪光的所在,就像感情蓄积到一定阶段的喷发,可是这种喷发因人而异,有的含蓄,有的激烈,有的平淡。作者在这一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向阳山坡上,大片大片的山刺玫开得正好,石鸡们在嘎嘎咕咕喧嚷着它们的情事……”这句话很有诗意,有一种况味,是啊,生活仍在继续。

应该说,辛贵强的散文在艺术手法上并不新潮,但他的写作方式显示了一种传统的魅力。说实在话,我讨厌那种玩弄题材、旁若无人、又毫无内容的自我倾诉,可惜现在这样无视读者的散文实在是太多了。另外,辛贵强的散文语言也很传统,有时甚至土得掉渣,但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道、一种震撼,我认为这是一种语言的成熟。大家可以看:“我笑一笑,找块光滑的镜面石躺下去,脱下的破鞋枕到头下,身体连着自然,身下接着地气,耳听着他们的打闹,听着风从野草荆棘上蹚过的嗖嗖声响,不一会就呼呼睡着了,睡得好沉好香。”这样的句子在文章中俯拾皆是,它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太行山区独有的氛围、意境。我想,现在时兴散文语言的陌生化,这使文章充斥着打破语言传统结构、费读费解的句子,这与我们分析的这三篇散文不能相提并论,要知道,大巧不工,重剑无锋,这是一种本事。

读完《向阳山坡》这三篇短文,还引发了我的许多感慨,在当前文学特别是散文充满甜腻的小情小调时代,生活给与了文学多么大的期待啊!文学应该是苦难的,文学应该面向生活,关注底层、关注人生。在涉及写作伦理这样一个重大课题上,我们每一个作家都应该采取慎重态度。

另外,综观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的传流,我总觉得散文本身并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纯文学性质的文字,它应该承载更多的思想意义,而思想作为散文中“骨”的构质极其重要。当然,对散文来说不仅要有“骨”,还要有情。所谓“情”,就是散文中自由抒发的热情与真实流露的奔放。

那么,我们再来看辛贵强的散文,就会发现,本期刊发的《向阳山坡》这组散文和《爷爷的辫子》、《西大河截图》等篇什一样,文学的视角放得很低,放在了太行山区的山山水水,这实际上也是显示了一种思想的高度。作者来自太行山区,太行山哺育了他,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也始终和太行山连在一起,因此,他深知手中这支笔的份量,为农民的苦难叹息,为世事的不公感慨,为在新时代的阳光照耀下山乡出现的每一个变化兴奋。而作为读者,我们也跟着他叹息、感慨和兴奋,从而认识了太行山区的过去和现在,认识了太行山区那些可爱可敬的农民。是啊,散文中焕发出来的“情”真是一个神奇的点拨器,它能把作者的感情与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引起共鸣。这使我再一次想到,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永远是文学的主题。

金沙滩

“人是万物的尺度”

康德告诉我们在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该语出自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著作,康德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有学问,然后有先见;有先见,然后能力行。

生得伟大者,笑对无常。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