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倾诉于天地,四锤定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倾诉于天地,四锤定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尹马说,自己热爱诗歌创作,“源于我想对天空和大地做一些倾诉。因为诗歌最易‘遇见’,也最利于‘倾诉’。”回忆起当初开始写诗时,认为写诗“只是源于爱上”。从诗歌的倾诉中,我们解读的不仅是天空与大地,更是诗人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

根据《打铁》一诗,乌蒙认为:“尹马是个用锤子写作的诗人,写诗如打铁,讲究力度和硬度。”对此,尹马说,写诗就像打铁一样,就是把生硬的东西变得有质感。这可能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其实,从他的《打铁》的四锤里,我们能读出他诗歌创作的思想情感、艺术追求、精神境界。那四锤,看似普通,却锤锤都锤打在了心坎上。

一、锤打“自己的身世”:悲悯贫穷与卑微

“第一锤,我打自己的身世/在那些铁的事实面前/我的贫穷通俗到一粒短小的钉子/我的祖辈如尘埃一样。经不住/记忆的锤炼”

——尹马《打铁》

诗人倾诉自己的身世,其实是要倾诉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人的贫穷、卑微,表现诗人的苦难情结、悲悯情怀。诗人锤打自己的身世,不仅仅是书写自己的贫穷、普通,更是书写跟自己一样的群体的卑微与崇高。正如他在散文《民间书声》中写到:“我为自己修炼了一颗悲悯之心,懂得像可怜自己一样可怜别人。”可见他的悲悯情怀,如甘霖一样真诚,无私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我的祖辈如尘埃一样,经不住/记忆的锤炼。”尹马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自始至终他都为有几亩肥沃的土地而骄傲。父亲是一个没有长远打算、很容易知足的人,这与他农民的身世有关……他过早蹒跚的身躯还是无法掩饰命运的脆弱……我多次写到父亲,写他的憨厚和淳朴,写他无法具体的生活和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的一生。”在《父亲传》中,尹马这样写到:“为一个农民立传,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除非他/是你的父亲。而对一个终其一生/什么都不会留下/却让你体味到萎缩、狭窄/甚至有些空虚的/微小的生命”诗人书写父亲卑微如尘埃,表现他与泥土相伴、憨厚淳朴、容易知足、胸无大志、命运脆弱、生活平淡的一生。诗中流露的不仅是悲悯,而且是真诚,是卑微的平淡式的崇敬:“他惊醒了母爱,把另一个男人/带到人间……30年前,我曾骑在他的肩上/让他惬意,陷入无限的幸福。”

同样,母亲也卑微的。“路上的母亲,她的身影是那么渺小/仿佛一株安静的植物,在秋天慢慢枯萎/吱呀的马车,载着她,像一朵微弱的火焰/驶入命运的深谷。”(《路上的母亲》)看着慢慢老去的母亲,燃烧着越来越微弱的生命,在命运的深谷里前行,诗人感到的是伤痛。母亲的身世犹如铁锤,锤打在他那块被苦难之火烧红的心灵上,火花四射,泪水却只能往心里流淌。

《圣经》上说:“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诗人书写底层,表现苦难,时常关注卑微的人,表现他们苦难的生活、卑微的人性,抒发了诗人的悲悯情怀,表达了诗人崇高敬意。诗人书写自己的祖辈,就是锤打自己的身世。同时,他还把笔端伸向了更为广阔的苦难现实,表达出更为深刻地悲悯与敬意之情。诗人在《清洁工》中直接表明这个群体的卑微:“她无法想象这个城市/到底有多少/把自己看得很卑微的人/她在早晨六点钟以前/将大街的污垢和自己的名字/刷走。”虽然她们不知道的东西很多,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天天与灰尘、垃圾打交道,但她们又是那样的纯洁、伟大。诗人不禁讴歌:“沐在晨曦里的清洁工/没有把自己比做天使/她把自己苗条的腰身/交给了高处的灰尘/但她将自己想成抹布/她在擦洗这座城市的时候/留下我们永远疼痛的伤口。”留下我们永远疼痛的伤口,不仅是因卑微而悲悯的痛,更是因美丽而卑贱的痛。在对比中,诗人像打铁一样,把生活现实烧红,再有力锤打,火花四射,有的盛开成绚丽的花朵,永不凋谢;有的锋利成破空直入的长剑,刺破了美丽的外表,鲜血直流。

又如《秋天的耍猴人》:“坐在墙角的耍猴人,空洞的裤管里/渗透着整个秋天的阴谋/缺角的瓷碗里始终没有一枚硬币/黄昏就像他慵懒的明天∥那个伤心欲绝坐在墙角吸旱烟的人/那个被自己的猴连累的人/那个找来棍棒向猴抽打的人/那个抱着猴头痛哭的人”诗人写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以秋天的悲凉来渲染、烘托。生存的艰难,如铁锤打在心上,让人心酸,让人发痛。虽然是诗人童年时看到的画面,但画面鲜活地铁打在心上,永远都无法忘怀,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面对卖萧的老人苦难,诗人渴望,“一场大风/象刮走树叶一样刮走/生存的苍茫和残缺”(《卖萧的老人》)。面对盲孩子,诗人直接说:“盲孩子,你手中的手是我的手,我心中的心是你的心。”(《盲孩子》)流露了无尽的悲悯。这种悲悯,他在《千手观音》中这样表述:“当一千只手伸出来,把指尖的爱传递给一个孱弱的心灵,给她爱,很难说定,我们的手捧起来的不是一个用爱订做的、美丽的、带着富祉的、挥着翅膀在无限的光明里飞翔的观音。”面对进城打工的人,不禁感叹“他们把自己系进皮带的韧性/用脚手架、铁索和防尘面具/将生命钉在异乡的皮肤上”(《打孔时代》);不禁悲伤他们丢失了故乡,忘记了回家的路,八个人拥挤在17平米的213宿舍。“他们的光阴被写进工厂的日志,流水线、机台,单薄的工资花名册/只有回到这个缩小的世界/才显得真实和可贵/只有在夜晚的睡眠中,才能看到/八个人的疼痛。似乎比城市更近的肢体/比家书还要遥远//213宿舍躺在东莞的肺病上/八个人的车票,戳痛了他们回乡的路途”(《213宿舍》)。

再读着《乞丐》《老铁匠》《哑女》等这些诗作,在尹马为底层群体歌唱的旋律里,悲悯情怀像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燃烧着悲凉的大山,燃烧着冰冷的心灵。书写贫穷,表现苦难,描写卑微,表达悲悯,是诗人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起点,也是自我精神抵达的终点。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一颗时时搏动的心灵在悲鸣,在哭泣,也在高歌。

二、锤打“故乡的经脉”:精神还乡的痛楚

第二锤/我打故乡的经脉,那些错杂的阡陌/在金属面前,被迫卖给雨水和盐/身后是父亲,左右是看不见的秋天

——尹马《打铁》

在《尹马:我的故乡是异乡》一文中,诗人说:“‘故乡式写作’让人觉得温暖,也很乖张。当然,对于更多身处异乡的人来说,故乡是他们的枪膛,子弹对于枪膛的热爱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个人认为,‘乡愁’是天底下最矛盾的存在,也是写作中最为合理的主题。老家的神龛上贴着‘敬天地信香三柱,念亲恩忠孝两全’,对于那些成为‘游子’的人,‘故乡’是心底无可奈何的疾病;而我之于故乡,是站在一个留守者的角度去诠释的。”在《留守者说》中,诗人这样写到:“我希望那只月亮不要吝啬她的清辉/每个夜晚,她看见我/坐在桑树下啃着指甲睡去/请转告我的父亲,让他在月圆的时候/捎个笑脸回家/我希望每一个村庄都回到童年/重新披上小小的幸福/让麦穗、葡萄叶和打碗花相亲相爱/小鸟、蟋蟀和老井组成美好的家庭/煤油灯点亮外婆的鬼故事/我希望少小离家的那人/重新做回我的儿子/让他站在矮凳上捅屋角的蜘蛛网/在除夕之前把楼顶的灰尘打扫干净/我希望墙根下的锄头和镰刀/再次找到它们的土地/让青草回到牛羊的腹中/禾苗高举着安静的/向日葵,请洗干净你的脸/明天,让阳光实现我们所有的梦想!”作品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美好期待。期待越美好,表明现实越不如人意。阅读尹马书写的故乡诗作,虽然也有《乡音》这样让人感到故乡温暖的诗作:“那些挥着铁铲露在料场的人/那些攀着脚手架凉在天空的人/在车声中放弃表白在夜晚数着心跳的/那些把腰板影印在别人脸上的人/只要他们在路上相遇/只要他们一开口说话/就能在各自的乡音里/发现自己的兄弟和亲人”。但是,更多的是刺痛。比如《庙坎》,首先让人感受到故乡的渺小、卑微:“从县级区划图上看,它似乎被省略。”对于一直生活在故乡的父亲来说,故乡“是被时光咬碎的两亩玉米地/也是他的/整个世界”;对于漂泊的游子而言,故乡是“城乡公路的里程表上/它是春运期间短途车票上的一个同谋者”。束缚父辈一生的故乡,让回家的路昂贵的故乡,没有太多的温暖,只有沉重压在心头,为它的渺小、卑微、苦难、贫穷喘不过气来。故乡的痛,让诗人感到这些年来,一直迷失在回家的路上。

尹马说:“‘回家’对于任何一个诗人来说都是沉重的,特别是一个在故乡生长并在故乡写作的诗人,我一直在心里秘密地建设着另外一个故乡,它是一成型就无法改变的诗意的居所,一个不可能‘面目全非’的地方。这么多年来,我之所以在反复地写着故乡,在骨子里喊出‘回家’,是因为我虽然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却永远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离故乡很远的‘别处’。”“故乡”应该有三个:一个是“过去时”的回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在时”的现实中的故乡,一个是“未来时”的、理想中的故乡。过去的和现在的故乡,都是真切的,都是刺痛诗人伤痛的。只有虚构的故乡,才是至善至美的。在《梦中》,诗人似乎找到虚幻的、超越现实的故乡:“我曾不止一次回到我的/小小村庄/皎洁的月光洒了一地/很低,像刚刚跌下坡去的梅雨/脚步急促,喘着粗气/很多个四月,我都在镰刀下/种下月光的寒冷/砍伐丛生的怀乡病/而梦中却发现/坡上的麦穗/一直高举着我温柔的偏头痛/每一朵泡桐花都跑过来吻我的脸/故乡啊,谁也走不出/她在你的体内安放了罂粟的芬芳”。梦中回故乡,表达了诗人超越现实,希望故乡是温柔的、亲昵的、芬芳的。面对大地的空虚,黑夜的荒芜,在期待中,诗人期待:“我要是有一桶果绿漆/我会涂满整座山岗。”这样就不会“把牛羊扔在天上/摘悬崖上的棉花”,就能“满眼的春色”。(《离开》)面对荒芜的故乡,他不禁幻想,虚构起那个“未来时”的、理想中的故乡。这一切,都源于“现在时”的现实中的故乡不够如意人。

在《故乡》中,诗人这样表达了“过去时”的故乡记忆:“她被我第二人称的情诗/耗尽了每座山冈上的绿色/和屋顶上散步的炊烟/也许前生今世,我都无法喊出/扎在生命缝隙里的痛//30岁了,怎么也得想想/究竟还有什么东西留在那里/好象走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少年时光里/被忽略的几次梦遗和/早早嫁给别人的萍”。虽然故乡的少年时光可能是美好的,几次梦遗是美妙的,但一切都模糊了,被时间的雨水冲洗干净了。还有那个早早嫁给别人的萍,虽然留下了懵懂的记忆:“小时候你从深水里救我/在岸上弄疼了我的胸口/吹破了我的嘴唇/说这话的时候,她拿大大的眼睛电我/我挽她的胳膊/触动了体内密密麻麻的闪电/后来我就堵她的舌头,后来/我们就轻轻地咬/那个黄昏,我们在练习长大/直到身下的草垛发出一声声尖叫/后来,我们各奔东西。”(《后来》)但是各奔东西,她早早嫁给别人,而自己离开故乡,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一切的回忆,虽是美好的,但也是凄凉的,伤感的。

诗人的整个故乡记忆,只是心里“装着的一点点葱茏,加上童年”,除此以外,“我心里就什么也没有了,真的现在/我不愿回故乡/故乡的海面上,漂着一朵祭坟纸/它的干涸的胸膛喂养着泥石流/它的白天吞吐着雷霆雨/夜晚咀嚼着狂风沙”(《山岗上的海》)。这些过去式的故乡,更加凄凉感伤。

原本,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目中,故乡是感情的依托,也是失意时的退身之地。但对尹马来说,故乡已失掉了这一功能。他同所有游子一样,眷恋自己的故乡,可是面对现实故乡的荒芜,亲人离去的悲凉,使他思念故乡时,心中常常带着痛苦,由此产生了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这种漂泊感逼使他用想象虚构一个未来的故乡,作为心灵的停泊地,但现实又将幻想无情地打碎。

故乡虽然是一种痛楚,但尹马还是创作了大量的故乡诗作。因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作为一种生命体验,凝聚着生命对过去的回忆和向往,从而成为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因和经验资源。颠沛流离的生活现实,使故乡的回忆变得清晰和温暖,创作于是成为一种对故乡的怀念和精神还乡的形式。”在充满痛楚的回忆中,诗人更多地以梦境、期待的方式,建构一个怀念式的、精神化的完美故乡,从而达到精神还乡的目的。

三、锤打“散落的雪片”和“自己的骨头”:灵魂的脆弱与背影的孤独

第三锤,打散落的雪片/四溅的火星,烫伤了我的徒弟/和女人。第四锤/打自己的骨头,燃烧的火苗/手中的锤,瞬间瑟缩成黄昏中的纸币/被不断偷走的冬天/我在自家的茅屋里打铁/左一锤打自己脆弱的灵魂/右一锤打时光中孤独的背影

——尹马《打铁》

尹马说:“诗歌是对灵魂颤栗的感知,有感觉了,就把它写下来,然后再慢慢推敲,直到它像一首诗为止。”对灵魂的颤栗感知,其中就包含着灵魂的脆弱与背影的孤独。他最近在《我的女娲》(组诗)的“写作体会”中说:“我在更多的生活场景的描述和展现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孤独’的诗意。”尹马‘的许多诗作,都是他灵魂脆弱与背影孤独的感悟。他把自己定位于生活的倾诉者,就是要去倾诉灵魂脆弱与背影孤独,因为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上是脆弱的、寂寞的,不仅自己在接受自己的脆弱与孤独,还接受了别人的脆弱与孤独。

诗人用灵魂感知到清晨的美:“每一个幸福的人都赶在晨曦之前/争做一面镜子:让花香留下身影/鸟语刻下足迹。清晨的阳光干净/照见他们的脸/照见世界的辽阔。”但是,诗人也真切感知到寂寞:“我需要想起一切,然后笑出声来/有时候,幸福包括了寂寞和贫穷。”“有时候,我需要一点点嫉妒/谁叫他们牧我的阳光、露水、爱情/还为我产下幸福之后的寂寞。”(《清晨》)幸福也是一种寂寞,这是多么深刻的感知。当幸福是一种寂寞时,人的灵魂也是脆弱的。幸福之时,还是幸福之后,寂寞都会将美好一扫而空,只留下脆弱的灵魂。寂寞就像那扫帚,会把幸福的落叶扫去,只留下道道伤痕于地,那就是脆弱的灵魂。幸福之后的寂寞,也是一种幸福他们而寂寞自己的感伤,或是一种海子式的,既要祝福天下有情终成眷属,给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又要自己独自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美丽的,幸福的,但面朝大海又是孤独的,孤独的灵魂又是脆弱的,像海子一样,脆弱在生活的平行线上。散落的雪花,在熊熊烈火和威武铁锤下,雪花脆弱得如同灵魂,不堪一击。但现实还是火星四射,结果让所有的人都受伤。

诗人的孤独体验,“促使他们将触须伸向无限时空,从中寻找超脱,在更深更理性的层面上认识人生社会,时空合理转换展现内在丰富的美感质素。”古代诗人的孤独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政治上失意而孤独,使得孤独难免潜藏着愤慨之情。尹马的孤独寂寞意识不仅是精神困境的象征,更是精神操守的体现,即使灵魂如何脆弱,也要坚守。他在《刺客》中这样写到:“他没有剑,他的手指没有暗藏的山水/只有一朵桃花;他四处奔波/夜夜夜夜,守住一丈开外的寂寞。”刺客没有剑,只能坚守着一丈开外的寂寞,就是对他精神坚守,即使“每个荒芜的夜晚都那么安静”,即使“他委身于/烟花柳巷,难以自拔/只能就着庸脂俗粉/临屏写一首开满艳遇的诗”,但是,作为一名刺客,他在与灵魂的脆弱作斗争,始终保持着坚守的姿态。他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寂寞,坚守着刺客的精神。

在《舞会》中,我们读到一种灵魂的脆弱:“小心你的脚,小心你脚上的袜子/在去死之前搭错时光的颜色/暴露一个绅士脆弱的前半生/这样一种密不透风的舞会/让我想起巴格达以及它的每一个/醒着的屋顶它们/吐着战争的烟圈,威胁着生活/小心你的肩,小心你的胸脯/穿越界限。”处处在小心,不要搭错时光的颜色,不要暴露一个绅士脆弱的前半生。同时,诗人也表现了热闹背后的寂寞:“更多的时候/不要让心跳隐瞒眼睛里的火焰/这样一种被薄纱出卖的舞会/我们挑起嘴唇,使之更快一些/接近一张床,一卷纸巾,一枚安全套/小心你的唇,小心你唇上的酒精/不要让它烧光所有的寂寞。”在脆弱中,大家处处小心,临深履薄:在热闹中,大家又保存着孤独寂寞。灵魂的脆弱与身影的孤独,形影不离,诗人的脆弱源自生命的孤寂,而寂寞又出自灵魂的脆弱。

诗人在《画像》中这样写到:“两个人坐在很暗的角落/两个人不愿意让其他人看见∥两个人窃窃私语,仿佛密谋着/这个春天最后的闹剧//两个人起身离开,半小时后/他们又回到原处,/两个人的孤独/是真正的孤独。”两个人是一个小集体,两个人的孤独,就是一个集体的孤独。生活在很暗的角落,故意不让其他人看到,密谋着最后的闹剧,这些可能都是集体孤独的原因。但是,诗歌还特别指出,两个人已经起身离开了,离开了阴暗的角落,但他们半小时后又回到原处。想摆脱孤独又不能,这就是集体灵魂的脆弱所在。所以真正的孤独源自灵魂的脆弱。

“左一锤打自己脆弱的灵魂/右一锤打时光中孤独的背影”,这就是尹马诗作书写寂寞的深刻之处。寂寞源自脆弱,脆弱产生寂寞。

从尹马的《打铁》一诗入手,分析四锤锤打的倾诉之情,解读出诗人在诗歌上的总体风格:书写自己及他人的苦难,表达发自脏腑的悲悯之情;书写故乡情怀,表现自己精神还乡的痛楚;书写孤独寂寞,再现灵魂的脆弱。虽然只是以一首诗切入,但挖掘到是诗人思想的内核、精神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