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技术集成创新的企业人才战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技术集成创新的企业人才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以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研究了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确定了基于技术集成新的研究开发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与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相匹配的企业人才战略,为企业获得相应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技术能力 技术集成创新 人才战略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技术复杂程度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简单的线性创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技术变化和市场要求,集成创新得到了广泛重视。技术集成创新是指通过选择和整合已有的技术存量与新领域知识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技术能力是确立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其关键是拥有大量创新型人才。鉴于此,本文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以及三种不同的研究开发战略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模式相匹配的人才培育策略,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

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能力成长的观点较多,其中Salomon,Sagati和Sachs Jeantet提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三阶段模型:基本能力、中等能力、高级能力。他们认为阶段越高,企业创新程度越强。本文将从建构技术能力、技术选择能力以及产品(工艺)开发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企业技术能力演化过程的特点。

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技术能力

在这一阶段,企业不能形成自主的产品概念构建,市场的技术需求与日益增加的技术资源不能有效的匹配,技术能力的成长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引进。企业技术选择的渠道以购买引进为主,产品开发能力十分有限,核心技术或元件全部依赖外部进口。即使某些企业能够提出产品设计的主导方案,但是由于不能研发出单元核心技术,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利润水平也很低。

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第二阶段――中等技术能力

企业的技术能力大幅度提高,能根据技术关联环境的变化调配已有的技术存量,企业立足于产品开发的系统层次学习建构知识从而提高建构能力。这一阶段,企业可采用购买引进或通过一些特殊方式进行技术选择。同时,企业虽然不能完成产品的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需要外部技术资源的补充,但已经掌握

了部分研发的主动权,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显著提高。

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第三阶段――高级技术能力

企业建构技术能力强,能够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吸引元件和设备供应商。这类企业大都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其技术选择的渠道除了从外部获取技术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而且由于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强,因此在技术集成的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占据主动权。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是动态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的高低在技术集成创新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见表1)。

企业研发战略特点分析

企业研发战略是以研发为核心的企业职能战略,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企业选择研发战略时受到技术能力以及组织结构、人才素质的制约。基于集成创新的特点,参考桑赓陶教授关于产品开发战略的论述,本文将企业研究开发战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拷版战略

拷版战略是指: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技术、设计和零部件完全依赖外界供给,该企业只是依样进行组装而已。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只具备基本技术能力,对员工的创新能力没有要求,具体表现为对人才数量需求较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高,人员只需熟练掌握产品组装的相关技能,

模仿战略

模仿战略是指企业从不同渠道获得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在模仿产品的行业主导设计的基础上对产品的设计和零部件做出改进或一定程度的创新,使自己的产品更适合某些特定市场的需要。这种战略对人才的需求由注重数量转为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初步需求,要对本行业的产品有相应的熟悉与了解,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造与微小的创新。

领先战略

企业技术能力处于高级阶段,能够比其他的竞争者更早获得或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并将其率先推向市场,为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实施这种战略对企业的研发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明显,人才总量要求不多,但需要人才有特殊的创造力,并能带动部分人员进行创新性的工作。

基于技术集成创新的人才培育策略及其选择

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的类型

模式Ⅰ:企业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企业研发以拷版战略为主,通过集成产品核心元件或技术进行组装生产。集成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壁垒和进入壁垒都很低。生产规模对于企业竞争起决定性作用。

模式Ⅱ:企业具备中等技术能力,企业研发采用模仿战略,在集成已有技术基础上所构建的新产品功能或创新性突出,产品投放市场后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市场竞争力,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跟进。

模式Ⅲ:企业具备高级技术能力,一般采用领先型研发战略,在自主研发产品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资源,完成新产品及其衍生系列的开发。集成产品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都较高,竞争者很难模仿和跟随,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垄断利润。

人才培育与流动策略

策略Ⅰ:企业采用“拷版战略”时,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对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学习能力要求较低,对人员的数量需求较多。人员的引进以大规模的招聘为主,主要考虑到员工的熟练程度。人员的流动也比较频繁,此时企业应引用或制定与企业生产相关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人员培训以内部培训为主,以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为依据对现有员工进行强化性的培育,使员工达到熟练化、规范化的效果,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策略Ⅱ:企业采用“模仿战略”时,企业重点需求具备创造力即创新型人才。对人员素质上的要求较“拷版战略”高,而数量相对减少。人员引进方面,首先应加大对企业内部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工作中及时发现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注重他们的创新需求与创新成果,加大对这些人员专业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其次,人员招聘以吸引竞争对手中的科研人员为主。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可以减少企业培训的时间,同时将来自不同企业之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进行整合,扬长避短,形成竞争优势。

策略Ⅲ:企业采用“领先战略”时,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明显。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最高,而需求的数量最少。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创新型人才进行有效的扶持,给他们以大力的支持与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另一方面应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力度,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试验的经费与场所,形成产学研互动的良性开发与创新的机制。

企业人才培育与流动策略选择是一个动态的匹配过程

当前,企业面临技术变化日益迅速、技术资源高度流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等特点。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特别是在模仿战略和领先战略之间的界限不是十分明确。另一方面,企业技术能力也处于变化过程之中。因此,在现实中企业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结构特点实施不同的研究开发战略,因此技术集成创新模式选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和转换。同时,不同的战略方式对人才培育与流动策略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应该根据战略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见图2)。

当企业采用拷版战略选择第一种模式时,由于不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弱,集成渠道范围狭窄,集成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主要销往低端消费市场,因此企业的利润空间受限。当企业技术能力水平较高,采用模仿或者领先战略时,技术集成偏向选择模式Ⅱ和模式Ⅲ――企业由于具有创新型人才,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而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当企业创新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时会获得一段时期内高额的垄断利润。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是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的基础。企业只有通过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育与吸引,才能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只有保证了企业研发活动所需的人才,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桑赓陶.把握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动态匹配――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产品开发战略演变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 (12)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焦晗,女,河北秦皇岛人,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任嵘嵘,女,河北秦皇岛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戈守兰,女,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