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应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努力提高技工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根据技工学校的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专业教学及社会实践入手,分析了如何促进技工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技工教育 专业建设 教育方法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学校办学理念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技工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承担着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是增强技工教育的吸引力、促进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技工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和入学教育现状

1.技工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现在大部分中学生仍旧选择的是先接受高等教育后就业的途径,这就使得技工学校的生源大多数为中考、高考落榜生或是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青少年。生源单一,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在心理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缺乏信心和毅力;二是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意识膨胀,坐不下来、听不进去;三是技工学校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差,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弱势群体和特殊家庭,容易产生自卑感;四是大部分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小学、中学一直都是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失败的阴影下勉强完成学业甚至没有完成学业,对未来无规划,缺少目标和理想。

2.技工学校入学教育现状

一些技工院校没有针对技工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开展学生入学教育引导,还是沿用熟悉环境、学习校规校纪、写保证书等传统方式,主讲的是老师,学生被动听,缺少主动体验和感悟。其次,入学教育内容枯燥、缺乏系统性,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认识及职业规划的引导。

二、加强入学引导,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新生入学教育是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技校生活的关键,对新生迈好技校生活第一步、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能否迅速适应从中学到技校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折,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1.重构技校新生动力机制的有效途径

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动力十足,是因为他们奋斗目标明确。而技工学校新生大多数是小学、中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在学习失败的阴影下对未来无规划,自卑、自弃,缺少目标和理想。因此,应通过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重构学生自觉向上的动力机制,启动学生内在动力,并注重引导技校生珍惜在校生活,强化时间观念,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让学生快速融入技校的集体生活,缩短适应周期

新生入学后,首先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然会在思想和心理上遇到诸多的问题,如人生目标迷失、人际交往困难、生活环境不适应、学习效率低下等。有效的入学教育能帮助学生较快地融入新的团队,提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从而为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三、加强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

“职业教育不同于同阶段的其他教育,不是面对经过层层选拔胜出的学生,而是面对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肩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技工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技校学生这一普通教育的“失败者”群体,应该从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德育教育

(1)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的自觉性,重构学习动力机制。大多数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小学或中学时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缺失自觉性,没有形成集中力和观察力,可以说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缺少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换位思考,要理解学生、热爱学生。班主任和教师在工作中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发现自己的长处,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以肯定正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心,让学生感悟到自己能够提高、能够发展。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素养是对从业者的要求,是职业岗位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即无论任何人,只要在某个职业岗位上工作,其行为习惯就必须符合此职业岗位特定的规范及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用人企业对一线从业者的要求主要是责任心、进取心、诚实守信、服从纪律、合作能力、自控能力、交流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职业素养形成引导教育,如在日常生活中,在完成同学、亲友所托之事的过程中,在班集体活动中,在执行老师、班集体交给的任务中,在公共课、专业课的学习教学中,在实验、实训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职业发展

(1)正视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差的现实,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疑问,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必须通过有限的文化课学时,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提高文化课的实效,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做好学生的考勤管理工作,督促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配合科任老师上好每堂课,定时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保证晚自习的质量,督促学生做好作业,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他们养成参阅课外读物的习惯;督促学生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复习工作,力争获得好成绩。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一体化教学。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工作页,尽可能留有拓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发表看法、参与讨论,推动学生主动探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上抄纸工艺系统的维护和故障诊断一体化学习工作页课程时,老师事先设置好故障并提出问题,由学生使用检测仪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不同的结果。学生中有的发现问题,有的提出疑问,部分学生能够在抄纸机烘缸在不同转速的情况下,记录下数据并进行分析。教师仅作适当的提示,学生便能解决问题。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任务中进入操作者的角色,在教师的演示、指导下,反复进行技术操作训练。其次,在训练中注意选拔部分动手能力强、反应敏捷、责任心强的学生,把他们培养成“小教师”,让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参与教学,指导同学练习,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获得练习的最佳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