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直译”与“意译”异同辨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直译”与“意译”异同辨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用最普遍,是最常见的两种翻译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相同点和异同点,有其各自独特的特点。本文首先探讨了“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应用中体现出来的各自特点,及其所使用的语义场与语域;其次探讨了这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不同的背景及常出现的误区。

关键词: 直译 意译 翻译方法

一、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应用中有其各自特点: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直译”中要杜绝“生搬硬套的翻译”,“意译”也不等于“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的翻译”。

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也就是说,“意译”主要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共同点在于:目的相同。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要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本意,没有好坏之分。两者的区别在于:直译对“忠于原文”的要求较高,这类翻译一般用在科技、法律等需要用绝对精确且不让人产生歧义的语言来翻译的文章。另外,一般的生活用语也用直译来翻译;而意译相对而言就比较抽象,这类翻译一般用在诗、散文的翻译中,以增加美感和艺术性,它只将主要意思以发散性思维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常见的翻译是直译与意译二者的有机结合,需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做到恰如其分才是翻译的最终目的。

二、成语中的“直译”与“意译”

一方面,英语成语比较精辟、形象、生动,其在英语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无论是在书面语言中,还是口头语言里,英语成语都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其数量正在日益扩大,其质量也在不断升华。因此,英语成语的汉译已成为翻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然而,译好英语成语并非易事。请看下面例子:

(1)without turning an eyelash

如果就按字面直译,是“连眼睫毛也不动一下”,意义表达不深刻,其特定含义应是“镇定”、“泰然”。我们应该译成汉语的成语“泰然自若”。

(2)enough to wake the dead

如果就按字面直译,是“足够闹醒死尸”,但其特定含义应是“形容声音太大,吵闹得太厉害”。我们应该译成汉语的成语“震耳欲聋”。

另一方面,汉语成语比一般汉语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喜欢用的一种精辟的语言材料。汉语成语结构稳定,绝大部分以四字格形式出现。同样道理,汉语成语译成英语时,有的需要直接按字面翻译,而有一些仍然要译出其内涵意义。例如:

竭泽而渔:to drain a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

以上这些成语按字面译即可,然而,下面这些则不然,例如:

海阔天空:译成at random,不宜译成“with a vast sea and a boundless sky”。

风雨飘摇:译成being unstable,不宜译成“the wind and rain are rocking”。

三、口语中的“直译”与“意译”

有些英语口语,我们要在不同的语境下适当的直译或者意译出其特定的含义。例如:

“Can I help you?”如果是一般见面,就直译:“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但是,有些特定场合,我们就要进行意译。例如:如果是在商店里,这句话就要意译成:“您好,买点什么?”如果是在饭店就要意译成:“您好,想吃点什么?”

四、修辞格中的直译与意译

修辞格,无论是在英语作品还是汉语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表达效果,作者常常会用到各种修辞格。有些修辞格,为了保留原文修辞特色,我们尽量采用直译,例如:最常见的明喻、暗喻、拟人和夸张。

对于明喻,汉语常用“像,好像,仿佛”。英语中常用as...as,as if来表达。例如:

as bold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勇猛

对于暗喻,汉语常用“是,成为,当作”。英语表达中用is,become,get等。例如:

You are the sun in my heart.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当然也有一些修辞格,意译时比较多,例如:双关、顶针、反复、借代等。

五、直译与意译在成语和谚语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知道,无论是成语还是谚语,大都包含了一定的典故或者都有其内在的喻义,我们在翻译时,经常要将其意译出来,但经常会出现错误。这里就简单介绍几点。

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意译成语或谚语时不要犯望文生义的错误。由于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民族心理,所以在翻译时,我们要注意按其本身的意义和用法展现给读者。例如:

He was in the seventh heaven last night.

在这句话中,“in the seventh heaven”中国读者往往将其意译成和“升天”或“死”有关的短语,实际上,在西方国家,此短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与宗教有关,指的是天国,有与上帝和天使的相处,就是表达非常愉悦之感。正确的译文应该是意译成和表达高兴的心情有关的成语,诸如“兴高采烈”“欢天喜地”之类的。

同理,也有一些英语成语同一些汉语成语和习惯说法在形式上非常相似,以至于我们一看到这些成语就不自然地联想到那些汉语成语或习惯说法。其实,两者之间形似意不似,貌合神离。例如: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大多数中国读者看到此句,马上联想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句谚语。但是,此句的原义却是否定消极的:It is useless to take precautious after something has happened that could have been foreseen and guarded against.也就是说,马已经被盗了,再去锁上马厩也无济于事了,因此应该翻译成“贼去关门,为时太晚”。

由以上例子可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成语、谚语的翻译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意译时切忌望文生义。

其次,这里要强调的就是:有一些带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背景的汉语成语,这些成语字面上就包含了中国古代的人名、地名,还有些成语是出自某个寓言或典故。而对于这部分成语,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字面来直译的话,恐怕无法被外国读者所接受。但是,如果附加过多的解释性文字来意译,又使译文失去了成语原有的精辟特点。那么,这时我们就需要避开其文化背景将其内涵意译出来。例如:

“毛遂自荐”直接意译成:volunteer one’s service。这句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毛遂战国晚期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即由此产生,用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六、结语

目前,在翻译界通用的方法是将“直译”与“意译”相互结合:任何一篇好的翻译作品,并不是使用单纯的某一种翻译方法贯穿始终,而是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准确性、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将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同一翻译作品中并用,相得益彰。在翻译中能否恰如其分地把握好直译与意译的程度显示了一个译者翻译水平的高低。笔者认为,两种翻译方法在任何一篇翻译作品中都能并用的话,并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这方面的水平,终有一天一定可以译出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译汉教程.高等教育版社,2006.9,第1版.

[2]陈文伯.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11,第2版.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第1版.

[4]李国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3,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