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条线,一学期,一学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条线,一学期,一学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古人云:“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由此看来,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理应成为所有语文教师追求的必然目标。

虽然一线的语文教师孜孜以求,追求和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但是现状却令人苦恼:学生要么书写状况令人担忧,要么朗读缺乏情感投入,要么不爱阅读,要么头疼写作……教师“听,说,读,写”条条线揽在手,到头来却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失落和挫败感。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可以专一点,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新学期着手语文教学时,可规划好一学期,一学年的语文教学,循着一条习惯的主线做下去,学生自然受益匪浅。而苏教版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把培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教材首页,并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苏教版每册书的伊始都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内容丰富而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有趣,编排螺旋上升,形成各年段的特点。教者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并让其贯穿教学始终,最终让学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如何循着一条线走一学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着重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笔者根据教材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学期的系列习惯训练,循着两条习惯主线,以多重语文习惯辅线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之以道,持之以恒,积极评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学最终是为了不教,在始业课开始,讲述“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时,除了列举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道理外,笔者还把修改作文的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梳理第十册内容时,把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进行了整合,遵照修改作文这条主线梳理出若干小目标:1.修改符号的规范使用。2.对文章的整体性进行把握修改。3.过渡段、总起句、总结句的把握与使用。4.修辞手法的合理使用。5.写作顺序、表达方法的恰当运用。6.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效果等。教师可以把这些小目标渗透到每次的习作修改中,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习作修改,如自主修改、同桌互改、教师批阅等。教师亦要做有心人,在批阅作文时要及时发现并表扬能自主修改习作的学生,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反复的训练中将自主修改习作的方法内化,自然而然地形成自主修改作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融于生活,自我体验,不断强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处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学习语文”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那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这一习惯的培养呢?笔者认为,首先可开辟课前两分钟演讲活动,给学生信息交流提供空间和时间。其次,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如《秦兵马俑》《梦圆飞天》《神奇的克隆》《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等课文的课型都特别适合与信息技术整合,能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潮中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第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开展。综合实践是一门整合性非常强的科目,语文课要找到与其整合的契合点,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在大千世界的变化中触摸语文的灵魂,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贯通历练,知行合一,内化行为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反复抓,抓反复,严格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习惯培养的思想贯穿始终,使其定型并得到巩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平常的习作和阅读教学中应相机穿插自主作文修改的训练和多渠道地学习语文。教师可以为此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捉虫比赛”――全班学生一起修改同一篇文章,依据一定标准,评选优异者;信息会――给学生搜集信息提供交流平台;班报编辑聘任大赛――选出修改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级作文报的编辑。另外,教师平常还可以有目的的布置学生在家庭、社区里参加一些活动,通过交际,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得到教益,做生活的有心人。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