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还真的想“反三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事实上,《收信快乐》只有主演,没有配角。非要区分一个主次的话,不妨说,男女主演互为对方的配角。
十月一个傍晚,在北京朝阳区一幢普通的公寓里,史可乐呵呵地对《环球财经》记者表达对方旭的感谢,说感谢方旭为她介绍了这样一个好剧本。此前,她与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校友方旭,已经在话剧上有过3次合作,“每次剧本都很好。”
几乎每个走出剧场的人,都掉了或掉着眼泪。但如果把《收信快乐》定义为“催泪弹”,显然有些亵渎。虽然在这次剧目的演出介绍单上,已经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人们都在屏住呼吸,直到眼泪流下来”,但确实,既不用刻意抵抗,也不用好意追随,既没有“大片”壮丽的舞台背景,也没有任何煽情的语言,只静静地听每一封信,眼泪,居然就从几乎每个人的脸上滑落。
“看了这个戏的朋友无一不表示惊讶,说没想到就靠两个人念信,居然能让观众在1个半小时多的时间内,连神都不走!”史可并不掩饰自己的激动与欣喜。
话剧《收信快乐》原名《爱情书简》,于1989年在纽约首演,据说百老汇演员部以能够出演《爱》剧而感到荣幸,后经台湾著名编剧、导演单承矩改编后,定名为《收信快乐》。2008年,由中国大陆演员白荟、沙溢以及中国台湾演员万芳、夏靖庭分别演绎的两个版本的《收信快乐》,先后在北京的小剧场出演。
“相比较万芳的灵动,史可的长处在于她的凝重。”此次承演该剧的蓬蒿剧场的创办人王翔在戏后说道。演出前,王翔对史可“时隔20年后,重返小剧场”,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与激动。因为从2006年起,王翔就开始与单承矩联系,希望能把该剧搬到中国来。但寻找合适的演员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本次演出是“东城青年戏剧演出季”的剧目之一,由北京市东城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北京蓬蒿剧场主办。史可正是北京市东城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主席。“我这个主席得干点事儿啊!”史可大笑,“正好方旭推荐了这个剧本,我一看,好!”
据资料介绍,东城青年戏剧演出季目的“重在扶持年轻戏剧人,鼓励‘曾经的’戏剧工作者回归舞台创作。尊重那些尊重观众、朴素做戏的艺术家,推动戏剧演出文本和表演并重的概念,推动戏剧舞台的新形式。艺术家应纯粹的创作,为了表达而创作,为了观众而创作”。
“说了你可别笑,前些日子不是‘反三俗’闹得很厉害吗?哎,我们还真的有点这种想法,还真的应该‘反三俗’!”
史可认为,近些年来,小剧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好的剧本介绍给观众。一些小剧场为了生存,承演了一些纯粹为了调动观众感官享受的剧目,怎么能刺激眼球怎么来,导致小剧场话剧这门本来非常高雅、非常考验演员功力的艺术品种逐渐流俗,江河日下。
“其实,不是没有好本子!而是看你愿不愿意去演,毕竟演这种剧没什么收入。”这次首演前一天,史可左眼突然发炎。眼睛肿得都睁不开了,但是,“都宣传出去了,不能不演啊!上!”
那天,方旭很紧张,一直在担心史可的身体。方旭与史可同出自中央戏剧学院,只不过史可是表演系,方旭是导演系。方旭说,他对史可“真的非常佩服”,“好演员”、“气场很强大!”
从2006年起王翔开始寻找女演员时,他的想法是:
“女演员不一定是专业演员,年龄不能太轻,不必太漂亮,有生活经历,内心丰富且有力量;她总是迷迷糊糊、跌跌撞撞,但她是一个沉重又轻盈的女人,有能力牵引替一个男人一直走下去。”但事实上,非专业演员很难达到他的要求,因为这部剧台词量巨大,既没什么道具,也没更多的肢体语言,全靠语言于细腻处见分量,细微处见分寸,同时,在蓬蒿剧场这样的一家小剧场演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对演员来说更是一大考验,任何在大剧场不易察觉的失误和瑕疵,在这里都无处可藏,尤为考验表演功力,只有足够气场和能力的演员才可以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史可是个无争议的人选。
相比起明星史可,方旭的知名度不高,采访中,他笑着说自己是“傍角儿”,此言遭到了史可的强烈抗议。事实上,对于方旭的表演,尽管存有争议,但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说“好评如潮”并不为过。方旭说,演出当天本来有一个拍戏的机会,报酬从15万元提高到18万,他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有朋友劝他说:“哥,你干嘛啊?有钱干嘛不挣?”他回答说:“还是想演这个戏。”
记者曾在今年4月,看过史可与方旭联合制作的另一个话剧――《庄谁是准》(详情可参见《环球财经》5月刊),那也是一部带有极简主义风格的话剧,主题是剖析人生欲望,这次则换成了情感,都是人生中最难把握的东西。不过,方旭说,“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事情都明白了,欲望这个东西,也就慢慢淡了。”
这次演出并不顺利,先是史可眼睛发炎,接着一天方旭就发烧了。但两人都坚持了下来,连行内人都咋舌的台词量,一边还亲力亲为照顾幼子的史可每天坚持与方旭对台词,讨论剧本,而且据方旭介绍,在忙乱中史可一直都笑呵呵的。“看着观众能在这1个多小时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剧情中,在这么喧嚣的时代,还能有一刻平静而真诚的交流,觉得值。”史可和方旭同时表达了这个观点。在采访中间,史可还征求记者对这个剧目的意见,包括舞台布置、人物的身份是否需要再明确点。看得出,她很享受,也很满足。
“国家大剧院已经来联系我们,希望能把这个戏搬到他们的舞台,时间大约安排在明年1月,届时,睹你们来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