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二陵穴治疗肩周炎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二陵穴治疗肩周炎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指导:阎 莉

关键词:肩周炎;二陵穴;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3-0033-01

阎莉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二陵穴治疗肩周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

例1:于某,女,68岁,2004年3月20日初诊。病史:左侧肩关节疼痛、沉重,活动受限半年余,近两日加重,痛彻肩背,持物艰难,每遇阴雨天加重。查体:左上肢上举<90°,外展,内旋均明显受限,左肩局部压痛明显,舌淡苔白腻,脉弦缓。X线摄片:左肩胛骨,肱骨头骨质疏松,关节盂退行性变。中医诊断:痹证,寒湿阻络型。西医诊断:肩周炎。治疗:患者坐位,取患侧阳陵泉及双侧阴陵泉穴,同时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使针感保持在患者能忍受的较强程度,让患者尽可能地做肩关节的前屈上举和内旋后伸等动作,以此治疗5min,可稍作休息,留针5min,再重复上述操作,治疗30min后,再留针1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初诊针刺后患者肩部沉重感减轻,疼痛微除,二诊患者诉疼痛稍减轻,一触即痛,晚上可间断入睡,三诊时,可明显减轻,夜寐尚可,连续治疗10次后,疼痛消失,可手持重物。

例2:韩某,男,52岁,2004年7月9日就诊。病史:右肩渐进性疼痛1月余,近一周加重,近日因工作繁重,右肩部略感沉重,未予重视,一周前晚间入睡未加衣被,右肩部出现疼痛感,抬举困难,经中药敷贴治疗,效果不佳,夜间疼痛不能入睡。查体:右肩关节前上压痛明显,内收外展时疼痛加剧,上举<90°,外展内旋均受限,舌淡苔薄白,脉沉紧。X线摄片:右肩关节及颈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抗链“O”、血沉、类风湿因子均在正常范围。中医诊断:痹证,风寒阻络型。西医诊断:肩周炎。治疗方法同上,初诊后疼痛明显缓解,抬手、旋臂均感轻松,二诊疼痛明显减轻,夜寐安。三诊后抬举活动自如,但仍略感微痛。连续治疗7次后,疼痛消失。

2 体会

肩周炎是因肩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肩部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部运动受限。多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劳损,无菌性炎症以及组织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引起。本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祖国医学称肩周炎为“肩凝症”、“五十肩”、“漏肩风”,属于“痹证”范畴。多因年老体衰,气血亏虚,筋失濡养,又感受风寒湿三邪侵袭,而致肩部筋脉拘急所致。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又是筋之会穴。足少阳经循行路线过肩,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选筋之会穴阳陵泉,则能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经止痛。现代实验观察证明,针刺该穴能有效提高机体痛阈以及耐痛阈值,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同时阎主任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在针剌过程中,出现肩部发热,舒适的感觉,说明该穴能使患者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的循环,使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从而加速了病变组织的吸收。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主穴,脾乃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该穴能健脾化湿,强健气血生化之源,以濡养四肢肌肉,取双侧阴陵泉又为上病下取,远道取穴以疏通经气,使气血旺盛通畅而不痛,对治疗肩周炎有辅助的作用。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肩周炎多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足,而致筋失所养,复感风寒湿之邪而受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内外兼治,共取二陵穴,既能舒筋活络,祛风散寒化湿,强健气血生化之源,通利关节,又加强了表里内外的联系,同时针刺过程配合适当的局部活动,松动局部组织的粘连,方法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收稿日期:200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