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体系构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体系构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依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际,制定高职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构建高职院校自己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体系,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参考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构建自己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并有所收获。

【关键词】大众化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标准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32-03

自1998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彰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满足了高校扩招的需要,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高职教育的高教。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毛入学率达到15%;2011年,普通本专科年招生人数达681万,毛入学率为26.9%,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与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提高并不快,为此,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在16号文件精神指导下,我们对在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有了一定认识和体会,初步构建起了适合我校实际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规格、层次要求,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编写相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教学基本要求,由此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构建质量体系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能采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大众教育的质量。而必须有和大众教育相适应的质量体系。这个质量体系的建立的依据,应该符合培养目标。而既然到了大众化时代,就必须适应大众的需求,而不是精英的需求,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达75%以上,个别地区甚至高达90%以上,但本科教育录取率约为38%,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在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上,录取率是不一样的,高等教育的录取率的提高,其实主要是高职教育的贡献。那么,在培养目标定位中,就必须区别出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既要有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尖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又要有针对不能成为科学家的学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不能一刀切。用一把尺子去要求所有的培养对象,对不同智力类型、不同方向的培养对象,提出相同的要求,这显然不符合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因此,就必须区别不同的培养对象,制订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高职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既然是高等教育,就必须体现“高等”的内涵;同时作为职业教育,又要反映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如何定位?就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视角来看,研究生教育应该定位为精英教育,培养拔尖人才,普通本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在最后批次录取,生源质量早无“拔尖”意义可言,而只能是从大而众的角度,即要充分考虑面向人人,为满足最广大群众期望得到高等教育的需求服务;而就其职业性而言,就要充分考虑到职业的多样性,培养目标的多元性。按照这个前提,去设计我们的质量体系,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即在职业个性化的前提下,寻求职业教育的共性特点。在通识能力上,特别是研究能力上,应该降低要求;而在应用能力上,特别是动作能力的培养上,应该提高要求,这样才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

质量工程体系,包括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其核心是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只有标准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对其实施过程监督和保障才有实际意义。而这个标准,必须和培养目标相吻合,只有这样,标准的建立和评价,才有依据,才有可信度和说服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总体思维框架,应该是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一、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确定的依据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合格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在1998年,确定为: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2000年表述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反映了对于职业教育的本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是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个标志性文件,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鲁昕部长在2011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不管哪种定位,都有一点是共同的,也是一贯的和明确的,即培养的是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用人单位对一线员工的素质要求,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照点,也是职教工作者从教育外部审视、评价职业教育的重要依据。自然也就成为我们制订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依据之所在。高职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概念,从宏观上来说,应该是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受教育者学有所成,充分就业。而从微观上说,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则是使毕业生的质量满足宏观目标的要求。本文重点研究内部管理机制,实际上侧重于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与评价,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 基金项目:漯河食品职业学院2012年基金项目(编号:LSJ2012028)